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中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中框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中框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容置空间;主板支架,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主板支架设于容置空间内,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麦克风,麦克风设于容置空间内,麦克风的收音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构成麦克风的导音通道。本方案能够实现通过中框和主板支架共同形成麦克风的导音通道,而不再对中框的结构有过多要求,也不会再对PCB与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有过多要求,且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够针对麦克风形成完整的导音通道,很好的解决了电子设备内的PCB距离屏幕较近时,无法形成针对麦克风的完整的导音通道的问题。
An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结构
,特别是指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的元器件也越来越多,但是对手机整体外观的要求是轻薄化,所以对手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出了挑战。手机的收音是通过麦克风进行的,目前麦克风是安装在主板上,在手机中框上加工导音通道实现声音接收;这影响了PCB(印刷电路板)面积利用率,限制了麦克风的安装位置的自由性。具体的,图1为目前麦克风的安装方式(图中a表示麦克风,b表示PCB),直接安装在PCB上;PCB安装在手机中框上,主板支架安装在手机中框上如图2(图中a表示麦克风,b表示PCB,c表示屏幕,d表示主板支架,e表示电池盖,f表示中框,g表示导音通道),压紧保护主板,同时实现部分电路导通;在中框上加工导音通道,声音经导音通道被麦克风接收。当PCB离屏幕较近时,中框上只有侧面可以加工导音通道,其他位置没有加工导音通道的空间,此时导音通道不完整,声音无法被麦克风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内的PCB距离屏幕较近时,无法形成针对麦克风的完整的导音通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所述中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中框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板支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的导音通道。可选的,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朝向所述第二通孔。可选的,所述中框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可选的,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主板支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可选的,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可选的,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麦克风与所述主板支架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三凹槽,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的导音通道。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四凹槽的边缘相贴合。可选的,还包括:电池盖;所述中框上设有第六凹槽,所述容置空间具有第一豁口,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一豁口相连通;所述电池盖固定于所述第六凹槽内。可选的,还包括:屏幕;所述中框上设有第七凹槽,所述屏幕固定于所述第七凹槽内。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中框,所述中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中框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板支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的导音通道;能够实现通过中框以及主板支架共同形成麦克风的导音通道,而不再需要对中框的结构有过多要求,也不会再对PCB与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有过多要求,并且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够针对麦克风形成完整的导音通道,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内的PCB距离屏幕较近时,无法形成针对麦克风的完整的导音通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麦克风安装方式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板支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中电子设备内的PCB距离屏幕较近时,无法形成针对麦克风的完整的导音通道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中框1,所述中框1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2,所述中框1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3贯穿所述中框1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2;主板支架4,所述主板支架4上设有第二通孔5,所述主板支架4设于所述容置空间2内,且所述第二通孔5与所述第一通孔4相连通;麦克风6,所述麦克风6设于所述容置空间2内,且所述麦克风6的收音孔7与所述第二通孔5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5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6的导音通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中框,所述中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中框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板支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的导音通道;能够实现通过中框以及主板支架共同形成麦克风的导音通道,而不再需要对中框的结构有过多要求,也不会再对PCB与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有过多要求,并且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够针对麦克风形成完整的导音通道,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内的PCB距离屏幕较近时,无法形成针对麦克风的完整的导音通道的问题。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印刷电路板8;所述印刷电路板8设于所述容置空间2内,且所述麦克风6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8上,所述麦克风6的收音孔7朝向所述第二通孔5。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框1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置空间2的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印刷电路板8设于所述第一凹槽9内。关于麦克风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具体相对位置,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以下两种示例:第一种示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印刷电路板8设于所述麦克风6与所述主板支架4之间。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置空间2的第三凹槽10,所述麦克风6设于所述第三凹槽10内(具体可为在第一凹槽9的底部设置第三凹槽10,且第一凹槽9与第三凹槽10相连通);所述印刷电路板8上设有第三通孔11,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框,所述中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中框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n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板支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n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n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的导音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中框的第一侧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中框的第一侧壁,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
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板支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麦克风的导音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印刷电路板;
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麦克风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麦克风的收音孔朝向所述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设于所述主板支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支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宇,卢连朋,马志廷,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