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及其磁吸式红外透明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88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及其磁吸式红外透明传输装置,所述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包括USB数据线、壳体、通信处理电路板、第一红外发送管、第一红外接收管和铷磁体,通信处理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第一红外发送管和第一红外接收管安装在通信处理电路板上,USB数据线的端部连接在通信处理电路板上,铷磁体安装在壳体的底部;通信处理电路板将来自第一红外接收管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至电脑,将需要发送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红外发送管发送出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透明传输,收发数据双向透明传输,无需数据转换。USB转红外通信装置,使用和操作方便,采用USB供电,无需提供额外电源,只需靠近仪表的红外收发区域即可自动吸合,并进行通信。

USB to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its magnetic absorption infrared transparent transmi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及其磁吸式红外透明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称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及其磁吸式红外透明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RS232通信需要从仪表中引出通信线,破坏了仪表的整体防水结构。因此采用低成本、低功耗的红外通信方案,可以提升仪表的防水等级,使仪表达到IP69K。其中,USB转红外通信装置是磁吸式红外透明传输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将来自称重仪表端的数据,透明传输至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作用的通信装置,同时该装置也是一个防水设备,可以达到IP69K的防水等级。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一种能够替代RS232的通信方式,解决仪表数据传输问题,同时该装置也是一个防水设备,可以达到IP69K的防水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RS232通信容易破坏仪表的防水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及其磁吸式红外透明传输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包括USB数据线、壳体、通信处理电路板、第一红外发送管、第一红外接收管和铷磁体,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红外发送管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安装在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上,所述USB数据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上,所述铷磁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n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将来自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至电脑,将需要发送的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红外发送管发送出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包括USB数据线、壳体、通信处理电路板、第一红外发送管、第一红外接收管和铷磁体,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红外发送管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安装在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上,所述USB数据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上,所述铷磁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将来自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至电脑,将需要发送的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红外发送管发送出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下扣合连接,将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开孔,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管和所述第一红外发送管嵌在所述开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凹槽,所述铷磁体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转红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处理电路板上设置有一端口,所述USB数据线的端部插接在所述端口内。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团结毛伟蔡建
申请(专利权)人: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奥豪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