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尘式快装充电器
本申请涉及充电器
,具体地说,涉及防尘式快装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机充电器不具备防尘功能,尤其是在充电时,灰尘极易通过充电口进入充电器内,堆积在充电电路板上,影响充电电路板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现有的手机充电器不具备防尘功能,尤其是在充电时,灰尘极易通过充电口进入充电器内,堆积在充电电路板上,影响充电电路板的性能的技术问题,提供防尘式快装充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尘式快装充电器,包括与多个金属插片一体成型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多个金属插片的一端设有开口,用于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安装腔,所述开口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的盖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并列设有两个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的上插设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插设于所述充电插孔内的接头插口、用于插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插口、以及所述接头插口和充电插口之间的充电线线缆;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一防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式快装充电器,包括与多个金属插片(10)一体成型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上远离所述多个金属插片(10)的一端设有开口(201),用于与所述壳体(20)的内壁(202)形成安装腔(203),所述开口(201)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203)的盖体(30);/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203)内的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上并列设有两个充电插孔(401),所述充电插孔(401)的上插设有充电线(50),所述充电线(50)包括插设于所述充电插孔(401)内的接头插口(501)、用于插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插口(502)、以及所述接头插口(5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式快装充电器,包括与多个金属插片(10)一体成型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上远离所述多个金属插片(10)的一端设有开口(201),用于与所述壳体(20)的内壁(202)形成安装腔(203),所述开口(201)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203)的盖体(30);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203)内的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上并列设有两个充电插孔(401),所述充电插孔(401)的上插设有充电线(50),所述充电线(50)包括插设于所述充电插孔(401)内的接头插口(501)、用于插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插口(502)、以及所述接头插口(501)和充电插口(502)之间的充电线线缆(503);
所述壳体(20)上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一防尘外壳(210)和第二防尘外壳(220),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与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相互卡接固定,所述壳体(20)的前表面(2000)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的第一防尘外壳容纳腔(230),所述壳体(20)的后表面(2001)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的第二防尘外壳容纳腔(240);
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的第一外侧面(2100)上平行间隔设有多个U型架体(60),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的第一内侧面(2101)上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头插口容纳腔(210a),所述第一接头插口容纳腔(210a)的上方设有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充电线线缆(503)的第一充电线容纳腔(210b),所述第一接头插口容纳腔(210a)和所述第一充电线容纳腔(210b)连通,所述第一内侧面(2101)上还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卡接的卡接柱(210c);
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的第二外侧面(2200)上平行间隔设有所述多个U型架体(60),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的第二内侧面(2201)上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接头插口容纳腔(220a),所述第二接头插口容纳腔(220a)的上方设有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充电线线缆(503)的第二充电线容纳腔(220b),所述第二接头插口容纳腔(220a)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容纳腔(220b)连通,所述第二内侧面(2201)上还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卡接柱(210c)卡接固定的卡接槽(22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式快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U型架体(60)与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和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采用螺纹方式连接;
所述U型架体(60)上设有凸柱(601),所述凸柱(601)上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和第二防尘外壳(22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凸柱(601)螺纹连接固定的多个第一U型架体安装孔(210d)和多个第二U型架体安装孔(22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式快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尘外壳(210)和所述第二防尘外壳(220)铰接的第一铰接部(250)和第二铰接部(260),所述第一铰接部(250)包括设于所述前表面(2000)的第一铰接槽(250a),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槽(250a)内的第一铰接柱(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刘达灿,张锦寿,梁国辉,潘保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富多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