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783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配电箱与连接于配电箱底部的电缆箱,还包括与配电箱内部线路相连的内接电缆以及与配电箱外部设备相连的外接电缆,电缆箱的侧壁上开设有穿线口,所述穿线口上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上滑动连接有绝缘筒,所述绝缘筒内一体注塑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供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相连接的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电缆连接的优点。

A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箱,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现有公布号为CN108879405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智能配件箱,包括箱体,箱体底部设有电缆箱,箱体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电源线的进线孔,电缆箱底部还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外部电缆相连接的穿线口;总插座上设置三相插口且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用电板设置于总插座的右侧同时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用电板上设置有电能显示屏幕,在电能显示屏幕的下方设置有若干用电负荷插口。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外部电缆需要与配电箱内部电缆连接时,线缆需要从配电箱的底部的穿线口穿入电缆箱内,再打开电缆箱箱门,拉起外部电缆来与箱体内部的电缆进行连接,电缆连接后再对配电箱进行固定,其电缆连接麻烦,操作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其具有方便电缆连接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配电箱与连接于配电箱底部的电缆箱,还包括与配电箱内部线路相连的内接电缆以及与配电箱外部设备相连的外接电缆,电缆箱的侧壁上开设有穿线口,所述穿线口上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上滑动连接有绝缘筒,所述绝缘筒内一体注塑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供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相连接的端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箱上设有绝缘筒,绝缘筒内注塑有连接件,内接电缆通过与连接件的端子预先连接,在外部设备的电缆需要与配电箱内部的电缆箱连接时,只需与连接件上的端子相连即可;在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连接于端子上后,绝缘筒通过与设置在穿线口上的转动套滑动可以滑动至操作员方便安装连接线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子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的端头上分别套设有金属头,所述金属头外壁上设有用于螺接端子的外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端头上套设有金属头,通过金属头与端子的螺纹连接可以很好的连接在连接件上,从而使外接电缆与内接电缆相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套上开设有套槽,所述绝缘筒外壁与套槽内壁相贴合,所述绝缘筒外壁上还设有用于抵接转动套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筒的外壁通过与套槽内壁相贴合的配合可以滑动连接在转动套上,通过定位块的设置,可以限定绝缘筒的滑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槽内壁上开设有供定位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转动套位于滑槽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用于抵接定位块的限位部,所述滑槽长度方向与套槽轴向相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通过在滑槽上的滑动,可以使绝缘筒在转动套上滑动时也跟随滑动;在限位部的设置可以防止绝缘筒滑出转动套的套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套外壁沿周侧开设有与穿线口内壁相卡接的环槽,转动套通过环槽与穿线口内壁的卡接转动连接在电缆箱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通过环槽与开口内壁的卡接配合可以在侧壁上转动,从而可以与绝缘筒发生相对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槽内壁位于电缆箱外的一侧开设有供定位块转动连接的外周槽,所述外周槽轴向平行于滑槽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块滑动至滑槽位于电缆箱内的一端时,定位块可通过外周槽在转动套上进行转动,使定位块与滑槽错位,从而不会发生滑动,可以使外接电缆更好的进行接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槽内壁位于电缆箱内的一侧开设有供定位块转动连接的内周槽,所述内周槽轴向平行于滑槽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块滑动至滑槽靠近电缆箱的一端时,定位块可通过内周槽在转动套上进行转动,使定位块脱离滑槽,从而不会发生滑动,可以在绝缘筒部分滑至电缆箱内,且不会滑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筒远离电缆箱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转动套的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筒在滑槽上滑动,滑动至定位块可以在内周槽内转动时,密封垫将与转动套相贴合,提高绝缘筒与转动套的密封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电缆箱内设有绝缘筒,绝缘筒内注塑有用于供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连接的连接件,可以方便内接电缆与外接电缆的连接;绝缘筒通过定位块与滑槽的配合滑动连接在转动套上,可以供绝缘筒朝电缆箱外滑动,以方便外接电缆连接连接件,又可在外接电缆连接完毕后使绝缘筒朝电缆箱内滑动从而部分收入电缆箱内,对绝缘筒起到保护作用。且转动套位于滑槽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定位块转动连接的内周槽与外周槽,可以使绝缘筒在供外接电缆连接时不发生滑动,或绝缘筒滑入电缆箱内时不发生滑动。其具有方便电缆连接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凸显绝缘筒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使本实施例凸显绝缘筒、转动套与门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外接电缆与内接电缆连接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凸显套槽内部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配电箱;2、电缆箱;3、内接电缆;4、外接电缆;5、穿线口;6、转动套;7、绝缘筒;8、连接件;9、端子;10、金属头;11、套槽;12、定位块;13、滑槽;14、限位部;15、环槽;16、外周槽;17、内周槽;18、密封垫;19、封口块;20、限位口;21、门板;22、转动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配电箱1与连接于配电箱1底部的电缆箱2,还包括与配电箱1内部线路相连的内接电缆3以及与配电箱1外部设备相连的外接电缆4。电缆箱2包括门板21,门板21上开设有穿线口5(参照图3),穿线口5上连接有转动套6;转动套6上设有供内接电缆3与外接电缆4相连接的绝缘筒7。如图3、4所示,绝缘筒7内一体注塑有连接件8,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设有供内接电缆3与外接电缆4相连接的端子9。端子9上设有内螺纹,内接电缆3与外接电缆4的端头上分别套设有金属头10,金属头10外壁上设有用于螺接端子9的外螺纹。需要说明的是,在配电箱1安装时,内接电缆3通过金属头10与连接件8上的端子9已经螺接固定,在外部设备需要通过外接电缆4与配电箱1内的内接电缆3连接时,只需将套有金属头10的外接电缆4螺接于连接件8内的端子9上即可;还需说明的是,金属头10的一端设有用于压紧外接电缆4与内接电缆3的转动件22,在螺接安装时,可通过转动件22来进行螺纹拧紧或螺纹拧松的操作。如图4、5所示,转动套6上开设有套槽11,绝缘筒7外壁与套槽11内壁相贴合,绝缘筒7外壁上还设有定位块12,套槽11内壁上开设有供定位块12滑动连接的滑槽13,滑槽13长度方向与套槽11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配电箱(1)与连接于配电箱(1)底部的电缆箱(2),还包括与配电箱(1)内部线路相连的内接电缆(3)以及与配电箱(1)外部设备相连的外接电缆(4),其特征在于:电缆箱(2)的侧壁上开设有穿线口(5),所述穿线口(5)上连接有转动套(6);所述转动套(6)上滑动连接有绝缘筒(7),所述绝缘筒(7)内一体注塑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设有供内接电缆(3)与外接电缆(4)相连接的端子(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包括配电箱(1)与连接于配电箱(1)底部的电缆箱(2),还包括与配电箱(1)内部线路相连的内接电缆(3)以及与配电箱(1)外部设备相连的外接电缆(4),其特征在于:电缆箱(2)的侧壁上开设有穿线口(5),所述穿线口(5)上连接有转动套(6);所述转动套(6)上滑动连接有绝缘筒(7),所述绝缘筒(7)内一体注塑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设有供内接电缆(3)与外接电缆(4)相连接的端子(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9)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接电缆(3)与外接电缆(4)的端头上分别套设有金属头(10),所述金属头(10)外壁上设有用于螺接端子(9)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6)上开设有套槽(11),所述绝缘筒(7)外壁与套槽(11)内壁相贴合,所述绝缘筒(7)外壁上还设有用于抵接转动套(6)的定位块(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箱的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槽(11)内壁上开设有供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洪董勇于通江
申请(专利权)人:五虎电气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