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76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杆体,杆体一端设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两组夹片,夹头连接有导力件,杆体包括若干杆节,任意两组相邻的杆节中,第一杆节和第二杆节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导力件包括设于第一杆节内的第一导力件和设于第二杆节内的第二导力件,第一导力件一端与夹头相连,第一导力件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第二导力件相连;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杆体内,包括活动件A与活动件B,活动件A上设有一凸起部,活动件B上设有一组与凸起部轮廓匹配的凹部,当凸起部与凹部配合连接时,活动件A和活动件B连接;本接地装置杆体采用多段式组合而成,可快速装配、拆卸,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节约其所占用空间,方便携带。

A grou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换流站站用设备停电检修作业时,10kV侧需挂上接地线以确保安全作业,目前行业中存在如下现状:10kV电压等级既存在于户外,也存在于室内(如10kV干式变和10kV开关柜)。申请号为200720148631.3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式安全接地棒,该接地棒的杆体上设有扳手,扳手与杆体端部的夹头连接,能方便地搭接在检修线路之上。但是该类接地棒杆体普遍长度过长,携带不便,无法很好地通用于户外和室内检修作业,且因接地棒长度过长,导致挂于10kV站用变10kV侧时容易触碰其他柜内设备,有人员设备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的杆体采用多段式组合而成,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自由组合长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杆体,杆体一端设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两组能在弹性件作用下实现夹持动作的夹片,夹头连接有导力件以通过导力件带动两组夹片的张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若干杆节,任意两组相邻的杆节中,第一杆节和第二杆节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导力件包括设于第一杆节内的第一导力件和设于第二杆节内的第二导力件,第一导力件一端与夹头相连,第一导力件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第二导力件相连;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杆体内,包括活动件A与活动件B,活动件A上设有一凸起部,活动件B上设有一组与凸起部轮廓匹配的凹部,当凸起部与凹部配合连接时,活动件A和活动件B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节端部套设有一组连接套,连接套另一端与第二杆节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导向柱和滑套,所述连接套内设有位于第一杆节1a和第二杆节1b之间的空腔,活动件B设于导向柱之上,滑套设于第二杆节之内,导向柱与滑套滑动配合,导向柱和滑套底部之间设有一组弹性件A;当第二导力件带动夹头的两组夹片张开时,弹性件A处于压缩状态;当弹性件A复位后,所述活动件A与活动件B均位于连接套的空腔之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一组套设于导向柱表面的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节端部设有活动件固定座以阻止活动件A滑入第一杆节内,所述第一导力件贯穿该固定座以与夹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上还设有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与第二导力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机构包括扳手和固定座,固定座设于杆体之上,扳手铰接于固定座之上,且扳手一端与导力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一组朝向活动件B的圆柱形的块体,块体与活动件A之间过渡面轮廓直径小于块体直径,所述凹部为一组贯穿活动件B侧壁和端面的槽,且槽宽从端面向内逐渐变宽;当活动件A与活动件B相连时,块体位于槽中。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接地装置杆体采用多段式组合而成,可快速装配、拆卸,在装置杆体一端设计有夹紧传动结构,可方便快捷的将夹头夹紧及松开,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施工完毕后拆卸即可,节约其所占用空间,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接地装置立体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接地装置杆体拆卸后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接地装置剖视图;图7为图6的C部放大图;其中,1-杆体,1a-第一杆节,1b-第二杆节,100-连接机构,1000-活动件A,1001-凸起部,1002-限位件,1100-活动件B,1101-凹部,1102-导向柱,1103-弹性件A,1200-滑套,1300-锁紧螺套,1400-连接套,1401-限位部A,1500-活动件固定座,1501-限位部B,2-夹持机构,200-活动轴,210-夹头,2000-活动夹头,2001-弹性件B,2100-固定夹头,2101-夹套底座,3-导力件,300-第一导力件,310-第二导力件,4-施力机构,400-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一种接地装置,适用于换流检修作业,尤其适用于10kV的高压换流检修作业。如图1所示,该接地装置结构上包括中空管状的杆体1,杆体1一端设有夹头210,夹头210采用现有技术,为扁平设计,方便夹持在片状物体上,即如图6所示,夹头210呈字母“C”型,在夹头210的“C”型腔的一端为固定夹头2100,另一端为夹套底座2101,“C”型腔内设置有一组活动夹头2000,活动夹头2000和固定夹头2100共计两组夹片对立设置,活动夹头2000背离固定夹头2100一端的端面垂直设置有一根活动轴200,活动轴200贯穿夹套底座2101且与夹套底座2101滑动配合,活动夹头2000和夹套底座2101支架设有弹性件B2001以推动活动夹头2000向固定夹头2100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B2001为一组套设于活动轴200表面的弹簧,活动夹头2000连接有导力件3,导力结构3的作用在于拉动互动夹头2000克服弹性件B2001的弹力促使活动夹头2000向远离固定夹头2100的方向移动以使夹头210张开。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杆体1包括若干杆节,在本实施中,杆体1共包含3节,作为示例,其中任意两组相邻的第一杆节1a和第二杆节1b中,第一杆节1a和第二杆节1b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即:如图7所示,第一杆节1a与第二杆节1b相接的一端端部套设有一组连接套1400,所述第一杆节1a端部内腔设有圆盘状的活动件固定座1500,活动件固定座1500的周侧凸起于第一杆节1a的周面,即活动件固定座1500上设有限位部B1501,连接套1400上设有限位部A1401,限位部B1501阻挡限位部A1401以防止连接套1400从第一杆节1a上滑落,连接套1400上设有内螺纹以与第二杆节1b螺纹连接。所述导力件3可采用线绳或者绝缘塑胶长条,本实施例中为线绳,包括设于第一杆节1a内的第一导力件300和设于第二杆节1b内的第二导力件310,第一导力件300一端与夹头210相连,第一导力件300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100与第二导力件310相连;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连接机构100设于杆体1内,包括活动件A1000与活动件B1100,活动件A1000与第一导力件300相连,活动件B1100与第二导力件310相连;活动件A1000上设有一凸起部1001,活动件B1100上设有一组与凸起部1001轮廓匹配的凹部1101,当凸起部1001与凹部1101配合连接时,活动件A1000和活动件B1100连接,具体讲,所述凸起部1001为一组朝向活动件B1100的圆柱形的块体,块体与活动件A1000之间过渡面轮廓直径小于块体直径,如图4所示,所述凹部1101为一组贯穿活动件B1100侧壁和端面的槽,且槽宽从端面向内逐渐变宽;当活动件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杆体,杆体一端设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两组能在弹簧作用下实现夹持动作的夹片,夹头连接有导力件以通过导力件带动两组夹片的张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若干杆节,任意两组相邻的杆节中,第一杆节和第二杆节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n所述导力件包括设于第一杆节内的第一导力件和设于第二杆节内的第二导力件,第一导力件一端与夹头相连,第一导力件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第二导力件相连;/n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杆体内,包括活动件A与活动件B,活动件A上设有一凸起部,活动件B上设有一组与凸起部轮廓匹配的凹部,当凸起部与凹部配合连接时,活动件A和活动件B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杆体,杆体一端设有夹头,所述夹头包括两组能在弹簧作用下实现夹持动作的夹片,夹头连接有导力件以通过导力件带动两组夹片的张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若干杆节,任意两组相邻的杆节中,第一杆节和第二杆节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导力件包括设于第一杆节内的第一导力件和设于第二杆节内的第二导力件,第一导力件一端与夹头相连,第一导力件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第二导力件相连;
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杆体内,包括活动件A与活动件B,活动件A上设有一凸起部,活动件B上设有一组与凸起部轮廓匹配的凹部,当凸起部与凹部配合连接时,活动件A和活动件B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节端部套设有一组连接套,连接套另一端与第二杆节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导向柱和滑套,所述连接套内设有位于第一杆节和第二杆节之间的空腔,活动件B设于导向柱之上,滑套设于第二杆节之内,导向柱与滑套滑动配合,导向柱和滑套底部之间设有一组弹性件A;
当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埕杨贵军关宇洋包也凌艺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