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静载试验台
本技术涉及桥梁静载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静载试验台。
技术介绍
在桥梁建设工程中,需要抽取一定数量的制造完成的桥梁进行静载试验,以确保制造的桥梁质量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静载试验台是对桥梁静载试验提供试验荷载的装置。目前应用的静载试验台大多数为采用内力自平衡原理设计的普通钢结构试验台,其存在的主要缺点为:(1)在进行箱梁试验时,需要在桥梁的翼板上开孔用于穿过竖拉杆,对桥梁产生了不必要的损伤;(2)部分采用杠杆和自平衡原理设计的免开孔静载试验台只适用于常规静载试验,常规静载试验的试验荷载远远小于破坏试验的试验荷载,而高荷载的破坏试验尚无可重复使用的静载试验台;(3)目前免开孔普通钢结构静载试验台无法很好地解决试验台支座中心线与腹板中线不对齐的问题,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适用于多个千斤顶施加高荷载的桥梁静载破坏试验台,该试验台通过调整反力架的层数以适用于常规静载试验及高荷载的破坏试验,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很好地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静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力架(1),位于桥梁(2)的上方;/n两个端横梁(3),每个所述端横梁(3)与所述反力架(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n至少四个桥梁支座(4),在所述桥梁(2)两端的下方分别布置一组所述桥梁支座(4),两组所述桥梁支座(4)数目相等,且每组所述桥梁支座(4)在所述桥梁(2)腹板截面中心线两侧对称布置;/n杠杆梁(5),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桥梁(2)通过所述桥梁支座(4)安放在所述杠杆梁(5)上;/n多个千斤顶(6),被配置为对所述桥梁(2)施加荷载,所述千斤顶(6)放置在所述桥梁(2)上;/n多个千斤顶横梁(7),固定安装在所述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静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力架(1),位于桥梁(2)的上方;
两个端横梁(3),每个所述端横梁(3)与所述反力架(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
至少四个桥梁支座(4),在所述桥梁(2)两端的下方分别布置一组所述桥梁支座(4),两组所述桥梁支座(4)数目相等,且每组所述桥梁支座(4)在所述桥梁(2)腹板截面中心线两侧对称布置;
杠杆梁(5),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桥梁(2)通过所述桥梁支座(4)安放在所述杠杆梁(5)上;
多个千斤顶(6),被配置为对所述桥梁(2)施加荷载,所述千斤顶(6)放置在所述桥梁(2)上;
多个千斤顶横梁(7),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力架(1)的下方,多个所述千斤顶横梁(7)与多个所述千斤顶(6)相对应,所述千斤顶横梁(7)被配置为与所述千斤顶(6)接触;以及
多个竖拉杆(8),固定连接所述端横梁(3)和所述杠杆梁(5),从而使所述桥梁静载试验台和所述桥梁(2)组成闭合力系结构;
其中,所述杠杆梁(5)的一端与所述竖拉杆(8)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桥梁(2)的轴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静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1)包括:
下层反力架(11),两端与所述端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反力架(11)包括第一反力梁(111)和第二反力梁(112);以及
上层反力架(12),位于所述下层反力架(11)的正上方,所述上层反力架(12)可拆卸地与所述下层反力架(11)连接,所述下层反力架(11)包括第三反力梁(121)和第四反力梁(122);
其中,所述第三反力梁(121)位于所述第一反力梁(111)的正上方,所述第四反力梁(122)位于所述第二反力梁(112)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反力梁(111)和所述第二反力梁(112)对称分布在所述桥梁(2)的腹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第三反力梁(121)和所述第四反力梁(122)对称分布在所述桥梁(2)的腹板中心线的两侧;
每个所述端横梁(3)的两端分别垂直地与所述第一反力梁(111)和所述第二反力梁(112)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上层反力架(12)在试验条件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与所述下层反力架(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静载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亮,张志国,姜惠峰,傅青喜,李世林,徐江亭,骆保林,孙金更,张玉芳,段小军,赵德永,曾令清,李家林,李泉,宫兴琦,孔德顺,张保华,李杨,罗正文,李宏图,周美玲,马翔,袁坤,张保星,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横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远通路桥物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