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421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温敏材料、电线和顶针,所述温敏材料的下方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的下方连接有底衬,所述防护层的外侧设置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侧均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电线的右端与温敏材料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导线槽,所述滑块的左端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下壳体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导孔,所述连接柱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均设置有卡钩,所述立柱设置在卡块的外侧。该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便于组装,且安装稳定,在外力无意碰触电线时,为电线提供缓冲力,便于电线与温敏材料的连接稳定,便于该装置的长久使用。

A thin film platinum resistance temperatur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温度传感器
,具体为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温度传感器是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传感器,随着科技的发展,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克服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的缺点,取代了以往的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各种行业。目前的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在生产的过程,不便于防护壳安装在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外侧,且没有电线接头反冲功能,在人无意碰触中,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在生产的过程,不便于防护壳安装在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外侧,且没有电线接头反冲功能,在人无意碰触中,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温敏材料、电线和顶针,所述温敏材料的下方设置有下电极,且温敏材料的上方设置有上电极,所述下电极的下方连接有底衬,且底衬的外侧设置有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温敏材料(1)、电线(9)和顶针(19),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敏材料(1)的下方设置有下电极(2),且温敏材料(1)的上方设置有上电极(3),所述下电极(2)的下方连接有底衬(4),且底衬(4)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层(5),所述防护层(5)的外侧设置有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且上壳体(6)位于下壳体(7)的上方,所述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内侧均连接有限位块(8),且限位块(8)的内侧放置有防护层(5),所述电线(9)的右端与温敏材料(1)连接,且电线(9)的左端依次通过立柱(11)和导线槽(10),所述上壳体(6)的内部均开设有导线槽(10),且导线槽(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温敏材料(1)、电线(9)和顶针(19),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敏材料(1)的下方设置有下电极(2),且温敏材料(1)的上方设置有上电极(3),所述下电极(2)的下方连接有底衬(4),且底衬(4)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层(5),所述防护层(5)的外侧设置有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且上壳体(6)位于下壳体(7)的上方,所述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内侧均连接有限位块(8),且限位块(8)的内侧放置有防护层(5),所述电线(9)的右端与温敏材料(1)连接,且电线(9)的左端依次通过立柱(11)和导线槽(10),所述上壳体(6)的内部均开设有导线槽(10),且导线槽(10)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左端连接有缓冲弹簧(13),且滑块(12)的右侧与电线(9)连接,所述下壳体(7)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导孔(15),且导孔(15)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柱(16),所述连接柱(16)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18),且连接柱(16)通过复位弹簧(18)与下壳体(7)连接,并且连接柱(16)的外部设置有顶针(19),所述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外侧均设置有卡钩(17),且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华何子立朱芷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森韦尔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