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式旋转烘干筒,涉及烘干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滚筒烘干机因烘干筒内壁光滑,物料容易堆积无法有效分散,因而效率低、能耗较大的问题,采用在烘干筒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块叶片,叶片呈条形板状结构,叶片的长度方向与烘干筒的轴心呈一定角度,该角度为0~30°之间。在烘干筒内增加轴向设置的叶片后,烘干筒转动时,物料被叶片带起转动一定角度后,叶片上的物料就会因重力作用向下掉落,掉落过程中又与另一叶片接触并再次被抬起然后掉落,依次反复并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反复重复抛洒的过程,达到快速烘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在现有技术上增加若干叶片就可以大大提高烘干效率。
Vane type rotary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片式旋转烘干筒
本技术涉及烘干
,特别涉及一种叶片式旋转烘干筒。
技术介绍
滚筒烘干机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干燥设备。滚筒烘干机主体部分由一个与水平线略呈倾斜的旋转圆筒构成。物料从较高一端的圆筒进入,在旋转圆筒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物料从较低一端的圆筒出来。与此同时,热风通入圆筒中并与物料接触,干燥物料。现有的滚筒烘干机因烘干筒内壁光滑,物料容易堆积无法有效分散,因而效率低、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叶片式旋转烘干筒,包括烘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筒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块叶片,所述叶片呈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与烘干筒的轴心呈一定角度,该角度为0~30°之间。优选地,所述叶片沿着烘干筒的内表面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叶片分成多组,每一叶片组由位于同一径向截面上的叶片组成,相邻两个叶片组之间在径向及轴向均相互交错。优选地,每一所述叶片组由4块叶片组成,每一块在径向截面上的叶片之间相互间隔90°。优选地,靠近烘干筒进料端的叶片组为第一组叶片,第一组叶片上的每一块叶片分别与烘干筒的轴心呈20°夹角;第一组叶片的尾部交错设置有第一组叶片,第二组叶片的叶片分别与烘干筒的轴心呈10°夹角;第二组叶片的尾部交错设置有第三组叶片,第三组叶片的叶片分别与烘干筒的轴心平行;第三组叶片的尾部交错设置有第四组叶片,第四组叶片的叶片分别与烘干筒的轴心平行。优选地,还包括一个环形齿轮和两个滑环,环形齿轮固定设置在整个烘干筒的中部,两个滑环分别固定安装在烘干筒外壁上且位于环形齿轮的两侧。在烘干筒内增加轴向设置的叶片后,烘干筒转动时,物料首先被第一组带动旋转,当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叶片上的物料就会因重力作用向下掉落,掉落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实现与空气接触并分散的目的。物料掉落时,由于第二组叶片与第一组叶片之间存在一个交错部分,物料掉落到第二组叶片上,继续向上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又落入下一组叶片内,从而可以反复重复抛洒的过程,达到快速烘干的目的。本技术只需要在现有技术上增加若干叶片就可以大大提高烘干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烘干筒正面视图;图3是烘干筒局部剖视图;图4是展开后的烘干筒内部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分别表示:烘干筒1、端盖2、转动支撑底座3以及旋转动力装置4、内壁10、滑环11、环形齿轮12、叶片13、第一组叶片130、第二组叶片131、第三组叶片132、第四组叶片13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图1-4,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叶片式旋转烘干筒与现有的旋转烘干装置外形很类似,主要都是由烘干筒1、端盖2、转动支撑底座3以及旋转动力装置4构成。烘干筒1呈圆柱形筒状结构,烘干筒1的外周焊接固定设置有滑环11,滑环11采用表面硬度高,耐磨的钢材制成,其用于支撑整个烘干筒1的重量并能够让烘干筒1自由转动。为了受力对称,滑环11设置有两个。滑环11可转动安装在转动支撑底座3上,转动支撑底座3上设置有转动支撑轮,该转动支撑轮与滑环11接触,能够保证二者自由转动。由于该技术是现有的旋转式烘干筒常用的技术,因此此处不做详细描述。烘干筒1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环形齿轮12,环形齿轮12与旋转动力装置4的输出齿轮相互啮合,通过旋转动力装置4带动环形齿轮12转动,环形齿轮12也就带动烘干筒1转动。旋转动力装置4是由一台电动机和一个变速箱构成,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输出齿轮。为了考虑受力均匀和稳定,环形齿轮12最好固定设置在整个烘干筒1的中部,两个滑环11分别固定安装在环形齿轮12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同,端盖2位于烘干筒1一端,端盖2上还设置有进料口20。整个烘干筒1与安装的底面呈一定倾斜角度,随着烘干筒1的转动,烘干筒1内的物料也跟着转动并沿着倾斜角向下滑动。在物料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为了使得物料尽可能分散以便于烘干,如图2-4所示,我们在烘干筒1内焊接固定了多块叶片13。叶片13呈条形板状结构采用钢板制成,叶片13沿着烘干筒1的内表面焊接固定,且叶片13的长度方向与烘干筒1的轴心呈一定角度,该角度选择在0-30°之间。具体地,以我厂使用的烘干筒为例,如图3和图4所示,烘干筒1内的叶片13分成多组,每一组叶片由位于同一径向截面上的叶片组成,第一组叶片130由4块分别与烘干筒1的轴心呈20°,叶片之间相互间隔90°的叶片组成。第一组叶片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片式旋转烘干筒,包括烘干筒(1),其特征在于:/n所述烘干筒(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块叶片(13),所述叶片(13)呈条形板状结构;/n所述叶片(13)的长度方向与烘干筒(1)的轴心呈一定角度,该角度为0~3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式旋转烘干筒,包括烘干筒(1),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筒(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块叶片(13),所述叶片(13)呈条形板状结构;
所述叶片(13)的长度方向与烘干筒(1)的轴心呈一定角度,该角度为0~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旋转烘干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13)沿着烘干筒(1)的内表面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旋转烘干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13)分成多组,每一叶片组由位于同一径向截面上的叶片组成,相邻两个叶片组之间在径向及轴向均相互交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式旋转烘干筒,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叶片组由4块叶片(13)组成,每一块在径向截面上的叶片(13)之间相互间隔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立可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