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31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其结构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上设置有管道接头和限位板,所述管道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的上端,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的外表面,并且位于所述管道接头的下方,所述U型管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储热柱和通水流道,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通水流道的外表面,所述储热柱固定连接在所述隔热层的内部,所述通水流道位于所述U型管内部的中间处,所述U型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限制了U型换热结构的位置,避免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的现象,减慢U型换热结构散热的速度,并且能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储热柱的内部,延长了U型换热结构的使用寿命。

A U type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of 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换热结构
,具体为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一般都是直接将U型管用混合土进行填埋,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下沉的现象,减弱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现有的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散热的速度比较快,并且不能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储热柱的内部,提高了热能的损耗,现有的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损坏的机率比较大,减弱了U型换热结构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缩短了U型换热结构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上设置有管道接头和限位板,所述管道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的上端,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的外表面,并且位于所述管道接头的下方,所述U型管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储热柱和通水流道,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通水流道的外表面,所述储热柱固定连接在所述隔热层的内部,所述通水流道位于所述U型管内部的中间处,所述U型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管采用合金钢的材质制作,所述管道接头通过焊接与所述U型管的上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通过焊接与所述U型管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限位板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层填充在所述U型管的内部,所述储热柱呈蜂窝状,并且粘接在所述U型管的内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层采用离子氮化处理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限位板的增加,有效的限制了U型换热结构的位置,避免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的现象,增强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隔热层和储热柱的结合,能有效的减慢U型换热结构散热的速度,并且能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储热柱的内部,降低了热能的损耗。3、本技术通过加强层的增加,能有效的降低了U型换热结构损坏的机率,增强了U型换热结构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延长了U型换热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的剖视图。图中:U型管1、管道接头2、限位板3、隔热层4、储热柱5、通水流道6、加强层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包括U型管1,所述U型管1上设置有管道接头2和限位板3,所述管道接头2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1的上端,所述限位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并且位于所述管道接头2的下方,所述U型管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4、储热柱5和通水流道6,所述隔热层4位于所述通水流道6的外表面,所述储热柱5固定连接在所述隔热层4的内部,所述通水流道6位于所述U型管1内部的中间处,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层7,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限位板3的增加,有效的限制了U型换热结构的位置,避免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的现象,增强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隔热层4和储热柱5的结合,能有效的减慢U型换热结构散热的速度,并且能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储热柱5的内部,降低了热能的损耗,通过加强层的增加,能有效的降低了U型换热结构损坏的机率,增强了U型换热结构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延长了U型换热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U型管1采用合金钢的材质制作,所述管道接头2通过焊接与所述U型管1的上端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增强了管道接头2与U型管1之间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限位板3通过焊接与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限位板3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限位板3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隔热层4填充在所述U型管1的内部,所述储热柱5呈蜂窝状,并且粘接在所述U型管1的内壁,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增强了换热结构的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加强层7采用离子氮化处理形成,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增强了换热结构的耐高温性。需说明的是,本技术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包括U型管1、管道接头2、限位板3、隔热层4、储热柱5、通水流道6、加强层7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使用的时候,通过限位板3的增加,有效的限制了U型换热结构的位置,避免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的现象,增强了U型换热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隔热层4和储热柱5的结合,能有效的减慢U型换热结构散热的速度,并且能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储热柱5的内部,降低了热能的损耗,通过加强层的增加,能有效的降低了U型换热结构损坏的机率,增强了U型换热结构的耐高温性和抗腐蚀性,延长了U型换热结构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包括U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1)上设置有管道接头(2)和限位板(3),所述管道接头(2)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1)的上端,所述限位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并且位于所述管道接头(2)的下方,所述U型管(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4)、储热柱(5)和通水流道(6),所述隔热层(4)位于所述通水流道(6)的外表面,所述储热柱(5)固定连接在所述隔热层(4)的内部,所述通水流道(6)位于所述U型管(1)内部的中间处,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包括U型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1)上设置有管道接头(2)和限位板(3),所述管道接头(2)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1)的上端,所述限位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并且位于所述管道接头(2)的下方,所述U型管(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4)、储热柱(5)和通水流道(6),所述隔热层(4)位于所述通水流道(6)的外表面,所述储热柱(5)固定连接在所述隔热层(4)的内部,所述通水流道(6)位于所述U型管(1)内部的中间处,所述U型管(1)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勇安电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