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小均专利>正文

取暖器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26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发热体,包括: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发热管、热能反射弧形柱和绝缘片;热能反射弧形柱为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大的柱状结构,热能反射弧形柱固定于固定上盖和固定下盖之间,发热管均匀布置于以热能反射弧形柱为圆心的圆周上;发热管两端通过绝缘片固定于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之间,发热管与电源接头相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发热管向内辐射的热量反射向外部,从而将热量集中利用于取暖加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加快了加热速度,节省了能源。

Heater heat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器发热体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发热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取暖器的发热体常见为将发热丝贴设于其他部件上,如将发热体固定于陶瓷上,采用单面进行热量辐射,而朝向贴设面的热量无法充分利用,能量利用率低,加热慢,且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发热体,通过在周向布置的发热管中心设置热能反射弧形柱,将发热管向内辐射的热量在热能反射弧形柱的360°反射作用下,将发热管向内辐射的热量反射向外部,从而将热量集中利用于取暖加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加快了加热速度,节省能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发热体,包括: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发热管、热能反射弧形柱和绝缘片;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为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大的柱状结构,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之间,所述发热管均匀布置于以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发热管两端通过所述绝缘片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与所述固定下盖之间,所述发热管与电源接头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的轴心与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的圆心相重合设置,固定柱穿过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的轴心将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绝缘片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卡嵌于所述凹槽内从而固定所述发热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管包括玻璃管和设置于所述玻璃管内的发热丝。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绝缘片采用云母或陶瓷制作而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管采用4-10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周向布置的发热管中心设置热能反射弧形柱,将发热管向内辐射的热量在热能反射弧形柱的360°反射作用下,将发热管向内辐射的热量反射向外部,从而将热量集中利用于取暖加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加快了加热速度,节省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取暖器发热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取暖器发热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取暖器发热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1.固定上盖,12.固定下盖,13.发热管,14.热能反射弧形柱,15.绝缘片,16.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发热体,包括:固定上盖11、固定下盖12、发热管13、热能反射弧形柱14和绝缘片15;热能反射弧形柱14为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大的柱状结构,热能反射弧形柱14固定于固定上盖11和固定下盖12之间,发热管13均匀布置于以热能反射弧形柱14为圆心的圆周上;发热管13两端通过绝缘片15固定于固定上盖11与固定下盖12之间,发热管13与电源接头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固定上盖11和固定下盖12设置有边沿,以将绝缘片15固定在固定上盖11和固定下盖12的范围内,利用螺柱和螺栓的固定,绝缘片15将发热管13固定在固定上盖11和固定下盖12之间,热能反射弧形柱14设置于发热管13的中间,用以将发热管13向内辐射的热量反射向外,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加快了加热速度。具体地,发热管的数量根据具体的加热要求进行具体选择,发热管的高度也可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进行具体选择,热能反射弧形柱的高度与发热管的高度相等。发热管优选采用4-10根,进一步优选为采用6根,均匀分布于热能反射弧形柱的外围。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热能反射弧形柱14的轴心与固定上盖11和固定下盖12的圆心相重合设置,固定柱16穿过热能反射弧形柱14的轴心将热能反射弧形柱14固定于固定上盖11和固定下盖12之间,固定柱16卸下后能够进一步将热能反射弧形柱14卸下,方便检修。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绝缘片15上设置有凹槽,发热管13的两端卡嵌于凹槽内从而固定发热管13。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管13包括玻璃管和设置于玻璃管内的发热丝,防止直接接触发热丝引发危险。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绝缘片15采用云母或陶瓷制作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发热管、热能反射弧形柱和绝缘片;/n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为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大的柱状结构,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之间,所述发热管均匀布置于以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为圆心的圆周上;/n所述发热管两端通过所述绝缘片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与所述固定下盖之间,所述发热管与电源接头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发热管、热能反射弧形柱和绝缘片;
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为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大的柱状结构,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之间,所述发热管均匀布置于以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为圆心的圆周上;
所述发热管两端通过所述绝缘片固定于所述固定上盖与所述固定下盖之间,所述发热管与电源接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的轴心与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的圆心相重合设置,固定柱穿过所述热能反射弧形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均
申请(专利权)人:李小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