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炉排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25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炉排块,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包括相连的连接部和承载部,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承载部的宽度,连接部的底面设置有沿炉排块宽度方向设置的卡槽,卡槽的两端分别贯穿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卡槽开口朝下;承载部包括互相平行的顶面和底面,底面靠近连接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减重凹腔,减重凹腔内设有若干个平行于炉排块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板,若干个加强筋板沿炉排块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减重凹腔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炉排块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出气口,出气口具有一定锥度,出气口的小端贯穿所述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和磨损,以及降低出气口堵塞的可能性。

A new type of grate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炉排块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炉排块。
技术介绍
通常,生活垃圾常用的处理方式之一是投入垃圾焚烧装置中焚烧用于发电,目前垃圾焚烧装置通常采用的是机械炉排式焚烧炉,该种焚烧炉包括固定不动的炉排块以及活动的炉排块,两者以阶梯方式交错布置,通过活动的炉排块的往复运动促使垃圾在燃烧的时候不断向前运动,因为活动炉排块与固定炉排块之间相对运动时存在滑动摩擦,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两者之间因相对滑动产生的机械磨损是炉排块损耗更换的主要原因,且又因为现有的炉排块整体结构较大,更换和加工均不够方便。另外,现有的炉排块上的用于向其上部承载的垃圾送风的出风口很容易被垃圾堵塞,影响垃圾燃烧效率,导致垃圾燃烧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炉排块结构尺寸大、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出风口容易堵塞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炉排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炉排块,包括相连的连接部和承载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承载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设置有沿炉排块宽度方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卡槽开口朝下;所述承载部包括互相平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靠近连接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减重凹腔,所述减重凹腔内设有若干个平行于炉排块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板,所述若干个加强筋板沿炉排块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减重凹腔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炉排块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具有一定锥度,所述出气口的小端贯穿所述顶面。>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呈长条形,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平行于炉排块的长度方向。优选的,相邻的两个出气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加强筋板。优选的,所述减重凹腔远离连接部一侧的侧壁从承载部的顶面到底面向靠近连接部的方向倾斜。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承载部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顶面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倒角或者倒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部的宽度较小,使得其上设置的卡槽需要加工部分的尺寸得到有效降低,降低了加工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减重凹腔的设置,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炉排块重量,另一方面也使得空气在炉排块底面形成湍流,能够更好的聚集,有利于提高垃圾焚烧效率;出气口小端朝上的锥度设计,使得能够通过出气口小端的垃圾杂质不会在出气口内堆积而堵塞出气口;同时,具有锥度的出气口的设置,使得空气流速得到提高,保证空气在垃圾内部的穿透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中:1-连接部、2-承载部、21-顶面、22-底面、23-倒角或者倒圆、3-卡槽、4-减重凹腔、5-加强筋板、6-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炉排块,包括相连的连接部1和承载部2,连接部1的宽度小于承载部2的宽度,连接部1的底面设置有沿炉排块宽度方向设置的卡槽3,卡槽3的两端分别贯穿连接部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卡槽3的开口朝下;承载部2包括互相平行的顶面21和底面22,底面22靠近连接部1的一侧上设置有减重凹腔4,减重凹腔4内设有若干个平行于炉排块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板5,若干个加强筋板5沿炉排块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减重凹腔4远离连接部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炉排块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出气口6,出气口6具有一定锥度,且出气口6的小端贯穿顶面21。为了提升空气与垃圾的接触程度,本实施例中,出气口6的横截面呈长条形,且出气口的横截面平行于炉排块的长度方向。为了使空气分割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出气口6之间均设置有上述的加强筋板5。空气充入减重凹腔4后,为了使空气在其中尽量留存,减重凹腔4远离连接部1一侧的侧壁从承载部2的顶面21到底面22向靠近连接部1的方向倾斜,以此使空气撞向该倾斜侧壁后,不会迅速流失,而是在减重凹腔4内形成漩涡湍流,进而更多的流向出气口6。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与承载部2一体成型,优选铸造成型。由于相邻的两个炉排块的顶面21与底面22是相互滑动摩擦的,因此为了保证两个炉排块不发生卡滞,本实施例中,顶面21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设有倒角或者倒圆23。本实施例中,出气口6设置有六个,相应的,加强筋板5设置有五个。使用时,像其他炉排块一样,多个炉排块通过卡槽3呈一排卡在横梁上,同时底面22(承载部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搭在另一个炉排块中承载部2的顶面21上;通过横梁的运动,可以使其上炉排块相对另一个不动的横梁上的炉排块做往复运动,使垃圾沿着呈阶梯状分布的炉排块做递进运动;同时,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中,空气从炉排块的底面22一侧送入,经过减重凹腔4以及加强筋板5后,通过具有锥度的出气口6送入待焚烧的垃圾中,提高含氧量,促使垃圾的燃烧更加充分。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炉排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连接部和承载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承载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设置有沿炉排块宽度方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卡槽开口朝下;所述承载部包括互相平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靠近连接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减重凹腔,所述减重凹腔内设有若干个平行于炉排块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板,所述若干个加强筋板沿炉排块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减重凹腔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炉排块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具有一定锥度,所述出气口的小端贯穿所述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炉排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连接部和承载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承载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设置有沿炉排块宽度方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卡槽开口朝下;所述承载部包括互相平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靠近连接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减重凹腔,所述减重凹腔内设有若干个平行于炉排块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板,所述若干个加强筋板沿炉排块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减重凹腔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炉排块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具有一定锥度,所述出气口的小端贯穿所述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南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