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清波专利>正文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003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包括:螺旋钻杆,为一中空管件;内管,配合在所述螺旋钻杆内并与该螺旋钻杆之间形成一中空夹层;钻头,连接在所述螺旋钻杆的底端;所述中空夹层内设有用于输送水的第一管和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及第二管均从螺旋钻杆的顶部延伸到所述钻头位置,所述钻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管及第二管连通的缓冲容腔,所述钻头的壁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缓冲容腔相通的气液孔。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不仅能通过第一管输送水流对钻头进行有效降温,并且通过第二管持续通入的高压空气能够将钻头与岩体之间研磨产生的粉尘及时向上排出,避免粘结在钻头的表面上,有效提高钻头的钻孔效率,提高入岩深度。

Long spiral bored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钻孔灌注作业是先用钻机单纯完成钻孔工作,然后再将钻具全部提出后,进行灌注水泥浆或混凝土,这种钻孔灌注过程工作效率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出现了一种钻孔压浆钻机,如申请号为CN93101250.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灌注混凝土螺旋钻机》,该螺旋钻机的螺旋钻具包括钻头和钻杆,钻杆由外管、螺旋叶片和连接件等组成,外管的上部与变速箱驱动齿轮相啮合,外管的里面装有内管,内管的上端通过转向器与供料管相连,其中,供料管为混凝土供料管,内管为可通过混凝土的刚性管,内管的下端制有牙嵌式离合器的下半部分,所述钻头与牙嵌式离合器下半部分固定在一起,在内管的下部紧靠牙嵌式离合器的下半部分的位置上开有混凝土出料口。当钻孔至预定深度后,将整个钻具稍向上提起,然后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使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入并带动转盘和与之相连的内管和钻头向下移动,使外管与内管下部的牙嵌式离合器脱开,打开出料口,并经胶管通过出料口注入水泥浆,然后边提升钻具边注入水泥浆,以便处理桩端虚土,当注入足够地水泥浆后,可关闭水泥浆胶管的阀门(图中未示出),打开混凝土胶管的阀门,边提升钻具边注入混凝土至略高于设有坍孔危险的位置,然后提出钻具放入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至预定高度。但这种螺旋钻机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如,在进行钻孔作业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岩石层的钻孔作业,由于岩石层较为坚硬,在钻头的研磨下容易产生较多粉尘,如果粉尘不能及时排除,再加上钻头的温度较高,因而容易粘结在钻头的表面上,致使钻头钻孔效率较低,入岩深度较浅,难以满足入岩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钻孔效率高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包括:螺旋钻杆,为一中空管件;内管,配合在所述螺旋钻杆内并与该螺旋钻杆之间形成一中空夹层;钻头,连接在所述螺旋钻杆的底端;所述中空夹层内设有用于输送水的第一管和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及第二管均从螺旋钻杆的顶部延伸到所述钻头位置,所述钻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管及第二管连通的缓冲容腔,所述钻头的壁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缓冲容腔相通的气液孔。为了避免在通水、气过程中,在中空夹层的底端向上泄漏,所述中空夹层的底端位置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缓冲容腔与该中空夹层隔离的环形密封件,所述第一管的底端和第二管的底端均向下穿出所述环形密封件。为了避免在通水、气过程中,在内管的底部端口向上泄漏,所述内管的内壁的底端位置还设有供混凝土浆料从上而下单向通过的单向活门。为了避免气液孔在钻头作业过程中被堵塞,所述钻头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带有切割齿的螺旋凸部,相邻的螺旋凸部之间形成有一内凹部,所述气液孔位于所述内凹部位置。作为改进,所述钻头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气液孔启闭的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其上端铰接在钻头的外壁上且能上下翻转开合的活门盖体,所述钻头的外壁上对应设有能将该活门盖体自动吸合关闭所述气液孔的磁性件。该阀门组件的活门盖体能够对在气液孔进行遮盖,因而可进一步避免气液孔在钻头作业过程中被堵塞,其中,在对岩层进行钻孔作业时,可通入气液,高压空气及水流能够将活门盖体打开,对钻头进行降温及将研磨产生的粉尘向上排出。作为改进,所述钻头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活门盖体的沉槽,该沉槽的大小与所述活门盖体的大小相适配,当所述活门盖体收容进所述沉槽中时,所述活门盖体的外壁面与所述钻头的外壁面齐平。在对土质松软的软土层进行作业时,可以不必通入气、液,而使活门盖体处于闭合状态,其中,闭合后活门盖体能够收容在钻头的外壁上的沉槽中,进而有效避免在活门盖体在随钻头转动过程中触碰到外物而损坏。为了提高钻孔效果,及时有效地将岩土排出,所述钻头的螺旋凸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钻杆上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同,当所述钻头连接在所述螺旋钻杆上时,所述钻头的其中一个螺旋凸部能平滑过渡至所述螺旋钻杆上的螺旋叶片。为了防止在钻孔过程中钻头与螺旋钻杆之间出现松动,所述钻头与所述螺旋钻杆丝扣连接并通过锁紧件进行锁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螺旋钻杆与内管之间的中空夹层中的第一管能够将水流输送至钻头位置,然后经钻头上的气液孔排出,其能够对钻头进行有效降温,同时,中空夹层中的第二管能够将高压空气输送至钻头位置然后经钻头上的气液孔排出,持续通入的高压空气能够将钻头与岩体之间研磨产生的粉尘及时向上排出,避免粘结在钻头的表面上,有效提高钻头的钻孔效率,提高入岩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头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竖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俯视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6,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包括螺旋钻杆10、内管20、钻头30以及分别用于输送水气的第一管41和第二管42,其中,螺旋钻杆10为一中空管件,钻头30连接在螺旋钻杆10的底端,内管20为用于输送混凝土浆料的输料管,该内管20配合在螺旋钻杆10内并与该螺旋钻杆10之间形成一中空夹层,用于输送水的第一管41和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第二管42均设于该中空夹层内,具体地,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均从螺旋钻杆10的顶部延伸到钻头30位置,钻头30上具有与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连通的缓冲容腔31,钻头30的壁面上还开设有与缓冲容腔31相通的气液孔32,其中,通过上述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输送的水流及高压空气能够经钻头30上的气液孔32排出。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还包括设于螺旋钻杆10的顶部用于驱动螺旋钻杆10转动的动力装置(未示出)以及用于向第一管41和第二管42中提供水及高压空气的外部水流泵送装置及外部气体泵送装置,上述动力装置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CN02103855.4公开的《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CFG桩的桩端预压浆施工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参见图3及图4,钻头30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带有切割齿的螺旋凸部33,相邻的螺旋凸部33之间的区域便相对形成一个内凹部34,气液孔32位于内凹部34位置,将气液孔32设于上述内凹部34位置,可以有效避免气液孔32在钻头30作业过程中被堵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钻头30上有四个螺旋凸部33,因而,四个螺旋凸部33之间形成四个具有内凹部34,气液孔32可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对称布置的两个内凹部34上。此外,该钻头30的底部表面上还开设有与缓冲容腔31贯通的出料口36,其中,内管20中混凝土可以输送至缓冲容腔31中进而从该出料口36流出。为了避免在钻孔过程中,输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包括:/n螺旋钻杆(10),为一中空管件;/n内管(20),配合在所述螺旋钻杆(10)内并与该螺旋钻杆(10)之间形成一中空夹层;/n钻头(30),连接在所述螺旋钻杆(10)的底端;/n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夹层内设有用于输送水的第一管(41)和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第二管(42),所述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均从螺旋钻杆(10)的顶部延伸到所述钻头(30)位置,所述钻头(30)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连通的缓冲容腔(31),所述钻头(30)的壁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缓冲容腔(31)相通的气液孔(32)。/n

【技术特征摘要】
1.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包括:
螺旋钻杆(10),为一中空管件;
内管(20),配合在所述螺旋钻杆(10)内并与该螺旋钻杆(10)之间形成一中空夹层;
钻头(30),连接在所述螺旋钻杆(10)的底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夹层内设有用于输送水的第一管(41)和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第二管(42),所述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均从螺旋钻杆(10)的顶部延伸到所述钻头(30)位置,所述钻头(30)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管(41)及第二管(42)连通的缓冲容腔(31),所述钻头(30)的壁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缓冲容腔(31)相通的气液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夹层的底端位置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缓冲容腔(31)与该中空夹层隔离的环形密封件(60),所述第一管(41)的底端和第二管(42)的底端均向下穿出所述环形密封件(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的内壁的底端位置还设有供混凝土浆料从上而下单向通过的单向活门(5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30)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带有切割齿的螺旋凸部(33),相邻的螺旋凸部(33)之间形成有一内凹部(3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冯清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