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岳山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999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顶面的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面沿其中轴线转动设有螺旋钻头;所述升降板的前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柱;所述底座的右端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滑动套设在所述圆形支柱上;所述摆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手动操作并下压把手,推动摆动杆绕其底端的铰接轴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通过摆动杆与圆形支柱的相互配合,进而推动升降板在支撑导轨内向下运动,进而推动旋转的螺旋钻头向下运动,以实现对地面上打桩桩孔的顺利开挖。

A pile driv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打桩机进行打桩。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打桩机,需要的动力源大,所耗的能源也多,并且机体体型较大,自重量较重,浪费能耗,使用不便。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用于完成对地面上打桩桩孔的顺利开挖,以满足对于只需要打少量桩体的小型地基打桩时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顶面的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面沿其中轴线转动设有螺旋钻头,所述升降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钻头旋转的打桩电机;所述升降板的前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柱;所述底座的右端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滑动套设在所述圆形支柱上;所述摆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中部还开设有与所述螺旋钻头相对应配合的通道,螺旋钻头的底端穿过通道内后,与地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导轨的顶端水平固定架设有支撑顶梁,所述支撑顶梁内开设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内水平滑动设有矩形滑块,所述矩形滑块与矩形腔的一侧内壁之间通过支撑弹簧相连接,所述矩形滑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刚性拉绳,所述刚性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顶梁的外部后与所述摆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顶梁的端部还设有对所述刚性拉绳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滑轮,通过设置的支撑弹簧,使得该打桩装置在不使用时,在支撑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将螺旋钻头提升至不与地面接触,打桩装置在使用时,手持并向下推动把手时,支撑弹簧处于拉绳状态。进一步的,为进一步提高支撑顶梁的稳定性,所述底座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支撑顶梁的一端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顶梁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的顶端,支撑立柱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顶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与支撑顶梁之间还通过加强筋支撑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支撑行走轮,以方便该打桩装置的移动,具有省时省力、方便移动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桩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打桩电机接入电源并启动之,启动的打桩电机驱动螺旋钻头旋转,与此同时,使用者操作并下压把手,推动摆动杆绕其底端的铰接轴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由于摆动杆的中部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滑动套设在圆形支柱上,当摆动杆摆动时,能够推动升降板在支撑导轨内向下运动,进而推动旋转的螺旋钻头向下运动,以实现对地面上打桩桩孔的顺利开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中打桩部的立体图。图中:1-底座,2-支撑行走轮,3-支撑立柱,4-支撑顶梁,5-矩形腔,6-导向滑轮,7-刚性拉绳,8-支撑弹簧,9-矩形滑块,10-支撑导轨,11-打桩电机,12-摆动杆,13-把手,14-条形通孔,15-螺旋钻头,16-通道,17-圆形支柱,18-升降板,19-铰接轴,20-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中部顶面的支撑导轨10,所述支撑导轨10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的底面沿其中轴线转动设有螺旋钻头15,所述升降板18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钻头15旋转的打桩电机11;所述升降板18的前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柱17;进一步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右端通过铰接轴19转动连接有摆动杆12,所述摆动杆12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14滑动套设在所述圆形支柱17上;所述摆动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3,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桩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打桩电机11接入电源并启动之,启动的打桩电机11驱动螺旋钻头15旋转,与此同时,使用者操作并下压把手13,推动摆动杆12绕其底端的铰接轴19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由于摆动杆12的中部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14滑动套设在圆形支柱17上,当摆动杆12摆动时,能够推动升降板18在支撑导轨10内向下运动,进而推动旋转的螺旋钻头15向下运动,以实现对地面上打桩桩孔的顺利开挖。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中部还开设有与所述螺旋钻头15相对应配合的通道16,螺旋钻头15的底端穿过通道16内后,与地面接触。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支撑导轨10的顶端水平固定架设有支撑顶梁4,所述支撑顶梁4内开设有矩形腔5,所述矩形腔5内水平滑动设有矩形滑块9,所述矩形滑块9与矩形腔5的一侧内壁之间通过支撑弹簧8相连接,所述矩形滑块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刚性拉绳7,所述刚性拉绳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顶梁4的外部后与所述摆动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梁4的端部还设有对所述刚性拉绳7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滑轮6,通过设置的支撑弹簧8,使得该打桩装置在不使用时,在支撑弹簧8的拉力作用下,将螺旋钻头15提升至不与地面接触,打桩装置在使用时,手持并向下推动把手13时,支撑弹簧8处于拉绳状态。为进一步提高支撑顶梁4的稳定性,所述底座1的一端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支撑顶梁4的一端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立柱3,所述支撑顶梁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立柱3的顶端,支撑立柱3的底端与所述底座1的一端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3与支撑顶梁4之间还通过加强筋20支撑连接。进一步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支撑行走轮(2),以方便该打桩装置的移动,具有省时省力、方便移动的效果。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中部顶面的支撑导轨(10),所述支撑导轨(10)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的底面沿其中轴线转动设有螺旋钻头(15),所述升降板(18)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钻头(15)旋转的打桩电机(11);所述升降板(18)的前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柱(17);/n所述底座(1)的右端通过铰接轴(19)转动连接有摆动杆(12),所述摆动杆(12)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14)滑动套设在所述圆形支柱(17)上;所述摆动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中部顶面的支撑导轨(10),所述支撑导轨(10)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的底面沿其中轴线转动设有螺旋钻头(15),所述升降板(18)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钻头(15)旋转的打桩电机(11);所述升降板(18)的前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圆形支柱(17);
所述底座(1)的右端通过铰接轴(19)转动连接有摆动杆(12),所述摆动杆(12)通过其上开设的条形通孔(14)滑动套设在所述圆形支柱(17)上;所述摆动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部还开设有与所述螺旋钻头(15)相对应配合的通道(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轨(10)的顶端水平固定架设有支撑顶梁(4),所述支撑顶梁(4)内开设有矩形腔(5),所述矩形腔(5)内水平滑动设有矩形滑块(9);
所述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岳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岳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