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89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水篦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四个分体设置且相互拼接的子篦子和十字连接板,四个所述子篦子拼接处的宽度侧壁和长度侧壁均开设有嵌槽,所述十字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四个所述子篦子的宽度侧壁适配插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四个所述子篦子的长度侧壁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与四个子篦子插接固定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可部分更换,减少材料浪费的优点。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return water g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水篦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回水篦子是为实现对排水通道的覆盖物,平时是为防止车辆、行人和杂物掉入进去,使水能顺利的排入到排水通道内。目前市场常见的水泥回水篦子轻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损坏,损坏后的水泥回水篦子需要整个进行更换,进而导致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可部分更换,减少材料浪费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包括四个分体设置且相互拼接的子篦子和十字连接板,四个所述子篦子拼接处的宽度侧壁和长度侧壁均开设有嵌槽,所述十字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四个所述子篦子的宽度侧壁适配插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四个所述子篦子的长度侧壁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与四个子篦子插接固定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子篦子拼接处宽度侧壁的嵌槽与呈工字型的第一连接板相互适配插接,而四个子篦子的长度侧壁的嵌槽供第二连接板放置,通过第二连接板上的固定组件将四个拼接的子篦子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回水篦子,当其中一部分子篦子损坏后,只需更换其中该子篦子即可,无需对整个回水篦子进行更换,进而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推动杆,所述固定块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端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表面宽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插接腔相通的安装孔,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安装孔,相邻两个所述子篦子的嵌槽内均开设有与固定块相互插接固定的固定孔,所述推动杆插接于插接腔,以使两个固定块分别同时插接在对应的固定孔和安装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动杆方便实现固定块同时插接在固定孔和安装孔中,实现第二连接板和子篦子的固定,且抽出推动杆后,固定块脱离固定孔,从而方便第二连接板和子篦子的解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杆端部设置有与固定块相配合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动杆端部的斜面,从而方便将固定块推入插接在固定孔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下端固定设置有抵触在插接腔腔壁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固定块下端的限位块,可以避免固定块脱离安装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杆远离斜面一端开设有取杆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动杆上的取杆槽,方便推动杆在插接腔的取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杆槽上槽壁中间位置向下圆弧凸起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杆槽上槽壁中间位置向下圆弧凸起设置,从而方便手指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四个子篦子拼接处宽度侧壁的嵌槽与呈工字型的第一连接板相互适配插接,而四个子篦子的长度侧壁的嵌槽供第二连接板放置,通过第二连接板上的固定组件将四个拼接的子篦子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回水篦子,当其中一部分子篦子损坏后,只需更换其中该子篦子即可,无需对整个回水篦子进行更换,进而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其二,通过推动杆上的取杆槽,方便推动杆在插接腔的取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十字连接板和子篦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沿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子篦子;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嵌槽;5、固定块;6、推动杆;7、插接腔;8、安装孔;9、固定孔;10、斜面;11、容置槽;12、取杆槽;13、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四个分体设置且相互拼接的子篦子1和十字连接板,四个子篦子1拼接处的宽度侧壁和长度侧壁均开设有嵌槽4,十字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2和与第一连接板2垂直的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第一连接板2与四个子篦子1的宽度侧壁适配插接,四个子篦子1的宽度侧壁的嵌槽4为T形槽。第二连接板3与四个子篦子1的长度侧壁适配插接,且第二连接板3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与四个子篦子1插接固定的固定组件。四个子篦子1拼接处宽度侧壁的嵌槽4与呈工字型的第一连接板2相互适配插接,而四个子篦子1的长度侧壁的嵌槽4供第二连接板3放置,通过第二连接板3上的固定组件将四个拼接的子篦子1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回水篦子,当其中一部分子篦子1损坏后,只需更换其中该子篦子1即可,无需对整个回水篦子进行更换,进而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5和推动杆6,固定块5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板3端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腔7,第二连接板3上表面宽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插接腔7相通的安装孔8,两个固定块5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安装孔8,相邻两个子篦子1的嵌槽4内均开设有与固定块5相互插接固定的固定孔9,推动杆6插接于插接腔7,以使两个固定块5分别同时插接在对应的固定孔9和安装孔8中。通过推动杆6方便实现固定块5同时插接在固定孔9和安装孔8中,实现第二连接板3和子篦子1的固定,且抽出推动杆6后,固定块5脱离固定孔9,从而方便第二连接板3和子篦子1的解锁。如图3所示,推动杆6端部设置有与固定块5相配合的斜面10,通过推动杆6端部的斜面10,从而方便将固定块5推入插接在固定孔9中。固定块5下端固定设置有抵触在插接腔7腔壁的限位块13,插接腔7上腔壁开设有供限位块13放置的容置槽11,通过设置在固定块5下端的限位块13,可以避免固定块5脱离安装孔8。如图2所示,推动杆6远离斜面10一端开设有取杆槽12,通过推动杆6上的取杆槽12,方便推动杆6在插接腔7的取放。且取杆槽12上槽壁中间位置向下圆弧凸起设置,杆槽上槽壁中间位置向下圆弧凸起设置,从而方便手指施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分体设置且相互拼接的子篦子(1)和十字连接板,四个所述子篦子(1)拼接处的宽度侧壁和长度侧壁均开设有嵌槽(4),所述十字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2)和与第一连接板(2)垂直的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四个所述子篦子(1)的宽度侧壁适配插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四个所述子篦子(1)的长度侧壁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与四个子篦子(1)插接固定的固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分体设置且相互拼接的子篦子(1)和十字连接板,四个所述子篦子(1)拼接处的宽度侧壁和长度侧壁均开设有嵌槽(4),所述十字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2)和与第一连接板(2)垂直的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四个所述子篦子(1)的宽度侧壁适配插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四个所述子篦子(1)的长度侧壁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与四个子篦子(1)插接固定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水篦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5)和推动杆(6),所述固定块(5)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端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腔(7),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表面宽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插接腔(7)相通的安装孔(8),两个所述固定块(5)分别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子健姚湘平侯建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