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辆及用于自主车辆的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37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17
本公开提供了自主车辆及用于自主车辆的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一种自主车辆配备有附接到车顶的电子装置外壳。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在所述外壳与所述车顶的相对侧上的车顶纵梁中的一个之间延伸。所述车辆还包括车顶支撑结构,所述车顶支撑结构包括车顶弓梁和挡风玻璃顶部,所述车顶弓梁和挡风玻璃顶部也支撑所述电子装置外壳。一种在自主车辆的所述车顶上提供电子部件外壳,包括将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插入注塑成型模具中的步骤。将热塑性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成型模具中以形成中空外壳和桥接支架子组件。然后将所述子组件布置在所述车顶上,并且将所述桥接支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车顶纵梁。

Housing components of autonomous vehicl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主车辆及用于自主车辆的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为自主车辆提供用于电子设备的车顶外壳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正在开发的自主车辆使用各种电子设备来感测或检测在车辆周围区域中的物体以控制自主车辆的速度和方向。一些系统如果不位于车辆车身内部而是组装到车辆的车顶会更加有效。受益于在车辆车顶上的升高且无障碍的安装位置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激光雷达系统、雷达系统、接近传感器和相机。车辆的车顶结构被设计成在发生导致车辆翻车的碰撞的情况下阻止穿透至乘客舱中。车辆在称为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216的测试中进行车顶抗挤压性测试。在FMVSS216(c)中,通过向车辆的车顶纵梁区域施加负荷来测试车辆的车顶。在驾驶员侧和乘客侧测量车顶的位移。必须有小于5英寸的压板行程且必须不能与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人头模型接触。这个测试代表了在翻车状态下的车辆车顶的强度和耐久性。附接由自主车辆使用的电子装置外壳对FMVSS216测试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车顶挤压加载板抵靠车顶推动外壳且使外壳穿透乘客舱车顶至乘员空间。在一些设计中,车顶的车顶内衬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主车辆,所述自主车辆配备有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车顶;/n支撑结构,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车顶的车顶弓梁以及右车顶纵梁和左车顶纵梁;/n用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其组装到所述车顶上且部分地由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以及/n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其各自在所述外壳的肩部表面与所述车顶的相对侧上的所述右车顶纵梁和所述左车顶纵梁中的一个之间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2 US 15/951,8471.一种自主车辆,所述自主车辆配备有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车顶;
支撑结构,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车顶的车顶弓梁以及右车顶纵梁和左车顶纵梁;
用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其组装到所述车顶上且部分地由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以及
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其各自在所述外壳的肩部表面与所述车顶的相对侧上的所述右车顶纵梁和所述左车顶纵梁中的一个之间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作为子组件附接到所述车顶、所述右车顶纵梁和所述左车顶纵梁,其中所述第一桥接支架和所述第二桥接支架附接到所述右车顶纵梁和左车顶纵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在车顶上方在所述车顶弓梁前方形成拱形,其中所述车顶弓梁在一对B柱之间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限定第一边缘切口和第二边缘切口,其中所述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延伸通过所述第一边缘切口和所述第二边缘切口以附接到所述右车顶纵梁和所述左车顶纵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车辆,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一盖件和第二盖件,其附接到所述第一边缘切口和所述第二边缘切口以围绕所述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密封所述车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支架和第二桥接支架由超高强度钢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车辆,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哈茂德·尤瑟夫·加纳姆赛义德·努赛尔穆罕默德·里达·巴库什文卡特什·克里希南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