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行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3月22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7/07774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80088777.X、专利技术名称为“上行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在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中,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Bearer,DRB)定义了数据包在空口传输的一种传输参数配置,该传输参数配置能够保证DRB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即以什么方式传输才能达到DRB所要求的QoS,对于下行传输而言,接入网根据QoS流(flow)标识(Identity,ID)将不同的QoSflow映射到DRB上,对于上行传输而言,终端设备如何标识DRB中承载的数据映射的QoSflow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标识DRB中承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中承载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方式,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n根据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DRB中承载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n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网络设备发送标识后的所述数据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中承载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方式,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DRB中承载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
通过所述第一DRB向网络设备发送标识后的所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QoS流与DRB一一对应,或多个QoS流对应一个DR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用于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高层信令,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用于下行数据映射的DRB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将镜像映射后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为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QoS流与DRB一一对应,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采用第一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标识方式为采用零比特的标识信息标识所述第一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或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多个QoS流对应一个DRB,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一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一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每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相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或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至少两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或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至少两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所述第二DRB为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对应的QoS流的数量最多的DR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确定采用第二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二标识方式为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或
若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确定采用第三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三标识方式为采用所述第一QoS流的QoS流标识ID标识所述第一QoS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确定采用第四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四标识方式为根据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或
若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确定采用第五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五标识方式为采用所述第一QoS流的QoS流ID标识所述第一QoS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采用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或所述第四标识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与QoS流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至少两个DRB对应不同数量的QoS流,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或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
12.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发送的数据包;
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方式,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确定所述第一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
将所述第一DRB中承载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QoS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QoS流与DRB一一对应,或多个QoS流对应一个DRB。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将镜像映射后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为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用于下行数据映射的DRB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QoS流与DRB一一对应,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采用第一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的,所述第一标识方式为采用零比特的标识信息标识所述第一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
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确定所述第一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以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为所述第一QoS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每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相同,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或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至少两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不同,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或
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至少两个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不同,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所述第二DRB为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对应的QoS流的数量最多的DRB。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采用第二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的,所述第二标识方式为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或
若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数量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采用第三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的,所述第三标识方式为采用所述第一QoS流的QoS流标识ID标识所述第一QoS流;
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确定所述第一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或所述第一QoS流的QoS流ID确定所述第一QoS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包括:
若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采用第四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的,所述第四标识方式为根据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确定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标识所述第一QoS流;或
若所述第二DRB对应的QoS流的数量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数量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采用第五标识方式标识所述第一QoS流的,所述第五标识方式为采用所述第一QoS流的QoS流标识ID标识所述第一QoS流;
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方式,确定所述第一DRB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QoS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或所述第一QoS流的QoS流ID确定所述第一QoS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采用所述第二标识方式或所述第四标识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特定比特数的标识信息与QoS流的对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至少两个DRB对应不同数量的QoS流,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RB对应的QoS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