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胎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994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内胎划线装置,其方便对划线刀进行检修和更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减少碎屑对划线过程的影响,提高实用性;包括第一安装板、立板、旋转装置、四组立柱、第二安装板、升降装置和划线刀,第一安装板顶端中部的后侧与立板的底端连接,旋转装置的后端安装在立板前端的上侧,并且旋转装置上设置有运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和螺管,升降装置的底端与第一丝杠的顶端连接;还包括混合箱、净化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混合箱的顶端与第二安装板底端中部的右侧连接,混合箱的内部设置有混合腔,混合箱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开口。

A mark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inn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胎划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轮胎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内胎划线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内胎划线装置是一种用于汽车内胎划线的辅助装置,其在轮胎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内胎划线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立板、旋转装置、四组立柱、第二安装板、升降装置和划线刀,第一安装板顶端中部的后侧与立板的底端连接,旋转装置的后端安装在立板前端的上侧,并且旋转装置上设置有运动装置,第一安装板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立柱的底端连接,四组立柱的顶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板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升降装置的顶端安装在第二安装板底端的中部,升降装置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与划线刀的顶端连接;现有的汽车内胎划线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汽车内胎套装在旋转装置上,之后打开旋转装置并使旋转装置带动汽车内胎进行旋转,然后控制升降装置带动划线刀下降使划线刀的底端对汽车内胎进行划线即可;现有的汽车内胎划线装置使用中发现,划线刀的检修和更换较为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划线过程产生的碎屑影响划线刀对汽车内胎的划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胎划线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1)、立板(2)、旋转装置(3)、四组立柱(4)、第二安装板(5)、升降装置(6)和划线刀(8),第一安装板(1)顶端中部的后侧与立板(2)的底端连接,旋转装置(3)的后端安装在立板(2)前端的上侧,并且旋转装置(3)上设置有运动装置,第一安装板(1)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立柱(4)的底端连接,四组立柱(4)的顶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板(5)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升降装置(6)的顶端安装在第二安装板(5)底端的中部,连接板(7)的底端与划线刀(8)的顶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丝杠(9)、第二丝杠(10)和螺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胎划线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1)、立板(2)、旋转装置(3)、四组立柱(4)、第二安装板(5)、升降装置(6)和划线刀(8),第一安装板(1)顶端中部的后侧与立板(2)的底端连接,旋转装置(3)的后端安装在立板(2)前端的上侧,并且旋转装置(3)上设置有运动装置,第一安装板(1)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立柱(4)的底端连接,四组立柱(4)的顶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板(5)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升降装置(6)的顶端安装在第二安装板(5)底端的中部,连接板(7)的底端与划线刀(8)的顶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丝杠(9)、第二丝杠(10)和螺管(11),升降装置(6)的底端与第一丝杠(9)的顶端连接,连接板(7)的顶端与第二丝杠(10)的底端连接,第二丝杠(10)上设置有与第一丝杠(9)相反的螺纹,螺管(11)内部的上半区域设置有与第一丝杠(9)相匹配的螺纹,螺管(11)内部的下半区域设置有与第二丝杠(10)相匹配的螺纹,第一丝杠(9)的底端插入并螺装至螺管(11)的顶端内部,第二丝杠(10)的顶端插入并螺装至螺管(11)的底端内部;还包括混合箱(12)、净化箱(13)、第一连接管(17)和第二连接管(18),混合箱(12)的顶端与第二安装板(5)底端中部的右侧连接,混合箱(12)的内部设置有混合腔,混合箱(12)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开口,并且四组下开口均与混合腔相通,净化箱(13)的顶端与混合箱(12)的底端连接,净化箱(13)的内部设置有净化腔,净化箱(13)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13)的底端设置有排风口,并且排风口和四组上开口均与净化腔相通,四组上开口分别与四组下开口相通,净化箱(13)的内部设置有除尘布袋(14),除尘布袋(1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结构(15),净化箱(13)的底端设置有气泵(16),气泵(16)的顶部输入端通过排风口与除尘布袋(14)的底部输出端连通,第一连接管(17)的左部输出端穿过混合箱(12)右端的上侧并伸入至混合腔的内部,第二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立新胡元志姜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朝阳县嘉鸿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