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80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包括:舱座,舱座包括设置于舱座上的舱板;医疗结构,医疗结构设置于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舱板;吊臂结构,吊臂结构设置于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舱板。该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的架构,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其中,吊臂结构使得模拟舱进行直升机救援绞车训练,医疗架构可以使得模拟舱进行医疗救援人员的医疗培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Simulation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
技术介绍
由于航空应急救援的安全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操作复杂,因此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在正式执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之前,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并每年复训一次,以保证救援技能的熟练度和准确度。在实际培训中,要进行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和绞车救援训练,一直以来都使用实机进行培训,由此会产生飞机折旧费、设备折旧费、飞机租赁费用等高昂的成本,而且由于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另外,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直升机同时配备有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难以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航空救援人员的成本令企业、单位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现有直升机无法同时配备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等设备以同时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训练以及培训成本高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包括:舱座,舱座包括设置于舱座上的舱板;医疗结构,医疗结构设置于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舱板;吊臂结构,吊臂结构设置于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舱板。可选地,舱座还包括:舱座体,舱座体位于舱板的下方,舱板的边缘连接于舱座体的上边缘;配备仓,配备仓位于舱板的下部,配备仓的开口设置于舱座体的尾部;舱架,舱架位于舱座体的下方,舱架包括:至少两个横向杆,至少两个横向杆彼此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横向杆的上方连接固定于舱座体的底部;至少两个纵向杆,至少两个纵向杆彼此对称设置,纵向杆与横向杆相互垂直设置,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杆外表面至少覆盖一层缓冲层;至少两个脚踏杆,至少两个脚踏杆彼此对称设置,至少两个脚踏杆与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于至少两个横向杆上。可选地,舱板包括:多条滑轨,多条滑轨设置于舱板的上表面,多条滑轨沿舱座长度方向延伸、彼此平行设置;第一固定位,第一固定位位于多条滑轨之间的间隙、舱板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第一固定位连接固定医疗结构;第二固定位,第二固定位位于舱板上表面的边缘位置,第二固定位连接固定吊臂结构。可选地,医疗结构包括:医疗支架,医疗支架包括:多个撑腿,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舱板;第一横架,第一横架位于多个撑腿的顶部,与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架,第二横架位于第一横架和舱板表面之间,与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可选地,医疗结构还包括:监护仪,监护仪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的上方;收纳箱,收纳箱位于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与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呼吸机,呼吸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的上方,位于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监护仪的下方,呼吸机与收纳箱的在第二横架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至少两个氧气瓶,至少两个氧气瓶固定连接于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之间。可选地,医疗结构还包括:担架,担架的正面与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担架包括:前架体,前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一U型杆,第一U型杆围绕的前架体上、沿第一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平行于担架下的舱板表面;后架体,后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二U型杆,第二U型杆围绕的后架体上、沿第二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第二缓冲垫平行于担架下的舱板表面;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设置于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的第一连接位;第二折叠部设置于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的第二连接位。可选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第一折叠件,第一折叠件位于第一连接位上,第一折叠件包括:第一卡合端,第一卡合端与前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一卡合端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第一螺钉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设置;第二卡合端,第二卡合端与后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二卡合端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钉,第二螺钉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设置;第一活杆,第一活杆的顶端与第一缺口卡合设置,第一活杆的顶端设置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过孔;第一活杆的末端与第二缺口卡合设置,第一活杆的末端设置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过孔;相应地,第二折叠件,第二折叠件位于第二连接位上,第二折叠件包括:第三卡合端,第三卡合端与前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三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三缺口,第三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三卡合端的第三螺纹孔;第三螺钉,第三螺钉与第三螺纹孔配合设置;第四卡合端,第四卡合端与后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第四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四缺口,第四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四卡合端的第四螺纹孔;第四螺钉,第四螺钉与第四螺纹孔配合设置;第二活杆,第二活杆的顶端与第三缺口卡合设置,第二活杆的顶端设置与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过孔;第二活杆的末端与第四缺口卡合设置,第二活杆的末端设置与第四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过孔;可选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限位套管,限位套管设于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限位缺口,限位缺口设置于后架体上、对应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位置,限位缺口的长宽尺寸与限位套管的长宽(直径)尺寸相配合;配合缺口,配合缺口设置于前架体上、对应限位缺口的位置,配合缺口的长度尺寸小于限位缺口的长度尺寸;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内陷于限位套管的外壁上,限位凹槽的深度尺寸小于限位套管的外壁厚度尺寸;限位珠,设置于后架体上,在限位套管处于限位位置时,限位珠与限位凹槽相卡合。可选地,担架还包括:前限位部,前限位部包括设置于前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一定位凸;后限位部,后限位部包括设置于后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二定位凸;舱座还包括:前定位座,前定位座设置于舱板表面上、医疗结构的下方,前定位座包括与两个第一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定位凹,第一定位凹与第一定位凸可拆卸连接;后定位座,后定位座设置于舱板表面上、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吊臂结构于舱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相邻,后定位座包括与两个第二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定位凹,第二定位凹与第二定位凸可拆卸连接。可选地,吊臂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下方固定连接于舱板;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与支撑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或支撑柱位于支撑座的上方、与支撑座一体成型,支撑座的长宽尺寸大于支撑柱的长宽尺寸;主体,主体位于支撑柱的上方,主体的下端与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主体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其特征在于,包括:/n舱座,所述舱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舱座上的舱板;/n医疗结构,所述医疗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n吊臂结构,所述吊臂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座,所述舱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舱座上的舱板;
医疗结构,所述医疗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吊臂结构,所述吊臂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
舱座体,所述舱座体位于所述舱板的下方,所述舱板的边缘连接于所述舱座体的上边缘;
配备仓,所述配备仓位于所述舱板的下部,所述配备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舱座体的尾部;
舱架,所述舱架位于所述舱座体的下方,所述舱架包括:
至少两个横向杆,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的上方连接固定于所述舱座体的底部;
至少两个纵向杆,所述至少两个纵向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纵向杆与所述横向杆相互垂直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纵向杆外表面至少覆盖一层缓冲层;
至少两个脚踏杆,所述至少两个脚踏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脚踏杆与所述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板包括:
多条滑轨,所述多条滑轨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所述多条滑轨沿舱座长度方向延伸、彼此平行设置;
第一固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位位于所述多条滑轨之间的间隙、所述舱板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所述第一固定位连接固定所述医疗结构;
第二固定位,所述第二固定位位于所述舱板上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位连接固定所述吊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包括:
医疗支架,所述医疗支架包括:
多个撑腿,所述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第一横架,所述第一横架位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部,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舱板表面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还包括:
监护仪,所述监护仪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架的上方;
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呼吸机,所述呼吸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之间、所述监护仪的下方,所述呼吸机与所述收纳箱的在所述第二横架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至少两个氧气瓶,所述至少两个氧气瓶固定连接于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还包括:
担架,所述担架的正面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
所述担架包括:
前架体,所述前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一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围绕的前架体上、沿所述第一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平行于所述担架下的所述舱板表面;
后架体,所述后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二U型杆,所述第二U型杆围绕的后架体上、沿所述第二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平行于所述担架下的所述舱板表面;
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折叠部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二连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第一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位上,所述第一折叠件包括:
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与所述前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一卡合端的第一螺纹孔;
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卡合端,所述第二卡合端与所述后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二卡合端的第二螺纹孔;
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一活杆,所述第一活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活杆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活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活杆的末端设置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少辉宋晗杨拯金士煜
申请(专利权)人: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