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757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它包括接火接渣装置本体以及设置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上部开口处的防护翻板,其中,在接火接渣装置本体的任意相对两侧外壁对称设有套管,套管用于连接防护翻板,防护翻板上对应各个套管设有伸缩连杆,伸缩连杆与套管升降式动配合;在防护翻板的任意相对两侧顶部对称设有搭挂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安拆简单、方便、快捷,能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定型化加工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下部交叉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以及工作的可靠性,使用时,上端周边的防护翻板会自动提升,起到防护作用,防止火花或者是焊渣掉出该接火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减小安全隐患,实为一理想的接火接渣装置。

An automatic turnover plate protection device for the fire Ba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火接渣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主要是运用钢柱与钢梁或钢梁与钢梁焊接时接火设施,属于建工安全领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焊接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各行各业都有应用,尤其是在建筑工地上,焊钢筋、焊钢梁、焊模板、焊脚手架等等工序都用到,在焊接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熔化的金属、焊药飞溅出来,形成焊接火花,若焊接工作在地面完成,这些飞溅的火花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建筑物的升高,尤其是高层建筑,焊接火花从高空落下,就会产生如下几方面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是火花落在低层工作的工人身上,可能造成工伤,另一方面是火花落在设备上,会损坏设备,还有一方面就是火花落在易燃物品上,会造成火灾,总之,往往会存在诸多的缺陷与不足。在建筑工地上,木模板、包装袋等易燃物品很多,火灾的风险很大,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许多建筑工地都发生过由于焊接引起的火灾,损失惨重,为此,许多建筑公司制定了规章制定,要求在高空焊接时采取措施,防止焊接火花飞溅落下,传统的方法是在焊接部位下方不设置任何接火装置或接火装置简陋,但此种传统施工方法存在如下缺陷:在构件在焊接时存在上下交叉作业,且火花及焊渣掉落极易引发火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存在固定操作麻烦,而且很难固定在理想的位置,焊接过程中移动位置费时费力,造成工作效率下降,使用极为不便。甚者,由于怕麻烦或者是影响工作进度,大部分焊接在实际操作时,并没有采用任何措施,建筑工地焊接火花漫天飞舞,随处可见,致使随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钢结构工程由于施工进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钢构件焊接时处理不到位,将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因此研究一种经济适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接火设备是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方法是在焊接部位下方不设置任何接火装置或接火装置简陋,但此种传统施工方法存在如下缺陷:在构件在焊接时存在上下交叉作业,且火花及焊渣掉落极易引发火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需研制施工安全性高以及施工可靠性高的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技术对此加以改进和创新,旨在提供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安拆简单、方便、快捷,能多次重复利用,能够适应现场施工中复杂和恶劣的施工条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适应高低处作业,携带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能保证施工安全,能定型化加工的这样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实现在料斗吊起时,周边的防护翻板会自动提升,起到防护作用,防止火花掉出该接火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本技术还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不仅能够实现安拆简单、方便、快捷,能多次重复利用,同时还能保证施工安全,能定型化加工的一种钢构件连接时接火装置。本技术还再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实现适用于对任何形状的钢柱与钢梁或钢梁与钢梁的焊接面进行接火接渣接并能够达到与焊接面紧密贴合,接火效果较好和高空焊接时的携带及焊接工位转移轻巧省力。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的改进,它包括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以及设置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上部开口处的防护翻板(2),其中,在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任意相对两侧外壁对称设有套管(3),套管(3)用于连接防护翻板(2),防护翻板(2)上对应各个套管(3)设有伸缩连杆(4),伸缩连杆(4)与套管(3)升降式动配合;在防护翻板(2)的任意相对两侧顶部对称设有搭挂件(5),搭挂件(5)用于连接建筑物。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整体为底部和四周侧壁均为封闭、顶部为敞开状态的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构件,在该倒梯形构件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环状结构的吊耳(11)。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翻板(2)整体为一个底部和顶部均为敞开状态的中空框形体构件。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翻板(2)遮挡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进口四周边缘并相对上下运动,用于防止火花或焊渣掉落倒出。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管(3)为整体为底部封闭、顶部敞开、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构件,该圆柱体构件竖向焊接设置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外壁或者是直接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加工制作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伸缩连杆(4)整体为棒状体构件,该棒状体构件与套管(3)相搭配完成工作。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管(3)的下端垂直设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一端与套管(3)底部连接,固定座(8)的另一端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外壁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管(3)与所述固定座(8)之间构成L形结构。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挂件(5)整体为“Ω”或者是“几”字形构件,该搭挂件(5)与防护翻板(2)的两侧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在搭挂件(5)的两个相向内侧各设有两个夹持突起物(51),两个夹持突起物(51)之间的连接部分呈V型或U型凹陷。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在搭挂件(5)的两个相向内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夹持突起物(51),夹持突起物(51)呈山脊形状或者是呈半圆柱状。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安装作为备用。安装之前,操作人员只需将已经制作完成的该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搬运至施工现场指定位置进行摆放安装。安装时,操作人员只需将预先已经准备好的四根主吊钢丝绳分别穿过装置四角处相邻且相靠近设置的吊耳(11)),并且连接处采用绳卡固定牢固、规范,在安装连接主吊钢丝绳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提前预算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在垂直行走过程中,是否会回落,随后,主吊钢丝绳安装连接牢靠后,操作人员只需将其主吊钢丝绳的另一端自由端牢靠地固定于起吊设备的相应连接固定位置并保证固定牢固、规范,然后开展吊装安装工作,随后将其该接火接渣装置吊运至待焊接位置,即将其该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通过施工人员协助将其该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通过搭挂件(5)牢靠的悬挂或安装在支撑梁(7)上,悬挂安装过程中,随着搭挂件(5)的提升,搭挂件(5)将防护翻板(2)提升起来,起到防护作用,防止火花或者是焊渣掉出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随后进行焊接操作。焊接时,火花或是焊渣并由于重力的作用呈自由向下的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由于设置有防护翻板(2),因此,可以防护阻挡住火花或是焊渣向外掉落至外而造成人员人身伤害的问题。最后,焊接施工完毕后,将整体装置拆除并进行回收整理,搬运至存储仓库进行堆码整齐,预留为下次施工继续使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以及设置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上部开口处的防护翻板(2),其中,在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任意相对两侧外壁对称设有套管(3),套管(3)用于连接防护翻板(2),防护翻板(2)上对应各个套管(3)设有伸缩连杆(4),伸缩连杆(4)与套管(3)升降式动配合;在防护翻板(2)的任意相对两侧顶部对称设有搭挂件(5),搭挂件(5)用于连接建筑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以及设置于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上部开口处的防护翻板(2),其中,在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任意相对两侧外壁对称设有套管(3),套管(3)用于连接防护翻板(2),防护翻板(2)上对应各个套管(3)设有伸缩连杆(4),伸缩连杆(4)与套管(3)升降式动配合;在防护翻板(2)的任意相对两侧顶部对称设有搭挂件(5),搭挂件(5)用于连接建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整体为底部和四周侧壁均为封闭、顶部为敞开状态的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构件,在该倒梯形构件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环状结构的吊耳(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翻板(2)整体为一个底部和顶部均为敞开状态的中空框形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翻板(2)遮挡接火接渣装置本体(1)的进口四周边缘并相对上下运动,用于防止火花或焊渣掉落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火盆自动翻板防护接火接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为整体为底部封闭、顶部敞开、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凯凯祁锐殷华富阙启斌吕绍勇王凯王东张绍祥石宁伟周和鑫杨所涛曾庆友周治康谭晓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