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14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45
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组件,第一接管部以及第二接管部,所述阀座组件包括外壁部,所述阀座组件包括设有阀口的阀口部,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以及第二阀座腔,所述第一阀座腔位于阀口部上方,所述第二阀座腔位于阀口部下方,所述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腔以及第二阀座腔,所述第一接管部与位于所述阀口部上方的外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与位于所述阀口部下方的外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管部的内径,所述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阀座腔的内径,冷媒由第一阀座腔通过阀口部的阀口后进入第二阀座腔,在通过阀口后会降低流速和压力,从而减少电子膨胀阀或者管路中噪音的产生。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膨胀阀
本专利技术设计制冷控制
,特别涉及电子膨胀阀。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中通常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以及其它零部件,节流元件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用于冷媒流量的调节。当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因此可以对电子膨胀阀结构进行优化,以降低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时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用于改善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产生的噪音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组件,第一接管部以及第二接管部,所述阀座组件包括外壁部,所述阀座组件包括设有阀口的阀口部,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以及第二阀座腔,所述第一阀座腔位于阀口部上方,所述第二阀座腔位于阀口部下方,所述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腔以及第二阀座腔,所述第一接管部与位于所述阀口部上方的外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与位于所述阀口部下方的外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管部的内径,所述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阀座腔的内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和第二阀座腔,冷媒经一个流动方向通过电子膨胀阀时,由第一阀座腔通过阀口部的阀口进入第二阀座腔,由于第二阀座腔的通径大于第二接管部的通径,且大于阀口的通径,冷媒在通过阀口后会降低流速和压力,从而改善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种实施例电子膨胀阀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阀座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种实施例另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阀座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种实施例电子膨胀阀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阀座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种实施例另一种电子膨胀阀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7中阀座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三种实施例电子膨胀阀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阀座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三种实施例另一种电子膨胀阀截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阀座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电子膨胀阀11.阀座组件11A.外壁部110.主阀座111.周壁部1111.第一周壁部11111.第一接口部1112.第二周壁部1113.主周壁部11131.第一接口部11132.第二接口部11141.第一接口部112.阀口部1121.阀口113.端盖1131.底壁部11311.第二接口部1132.底壁部1133.底壁部11331.第二接口部12.第一接管部13.第二接管部15.阀体部16.外壳17.磁转子组件171.磁转子172.连接板18.丝杆阀针组件181.丝杆182.阀针183.套筒部184.端板部185.凸台186.弹簧187.支撑部件19.螺母组件191.螺母192.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种实施例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具体电子膨胀阀结构进行说明,目的是对电子膨胀阀的阀座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对于电子膨胀阀的其他部件,如磁转子组件、丝杆阀针组件、螺母组件、止动装置等部件这里不作限制与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对上述部件的结构进行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其应用于所有类似的电子膨胀阀结构。电子膨胀阀1具有阀座组件11,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管部12和第二接管部13,阀座组件11的结构会在下文进行具体描述,在阀座组件11相对靠上一侧,设置有阀体部15,阀体部大致呈底部开口的杯型,其底部具有开口,并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可以在阀座组件11上端设置台阶,并将阀体部15的底部开口与该台阶配合,并将两者焊接进行固定,或采用其他形式将两者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不限定阀体部15与阀座组件11连接的具体配合结构。在阀体部15的上方,还设置有外壳16,外壳16与阀体部15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外壳16、阀体部15、阀座组件11基本形成一个位于其三者之内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对电子膨胀阀来说,阀体部15并不是必须存在的,当不存在阀体部15时,也可以采用外壳16直接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的方式。在外壳16、阀体部15以及阀座组件11等所限定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磁转子组件17、丝杆阀针组件18、螺母组件19,磁转子组件17能因电磁线圈的电磁力而转动,磁转子组件17包括磁转子171以及与磁转子171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连接板172,丝杆阀针组件18包括丝杆181,丝杆181与连接板172固定连接,这样,丝杆181通过连接板172与磁转子组件17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具体的,丝杆181与连接板172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丝杆阀针组件还包括阀针182、套筒部183、端板部184、凸台185、弹簧186以及支撑部件187,丝杆181与阀针182之间通过套筒部183实现浮动连接,套筒部183大体呈底部开口的杯形,其底部有开口,阀针182穿过该开口,进入第一阀座腔A(下文会具体描述)与阀口1121配合用于调节。即,在电子膨胀阀工作过程中,阀针182可以相对套筒部183在一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但无法脱离套筒部183的限制。在套筒部183的顶部设置有端板部184,端板部184设置有端板推力面,丝杆181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凸台185,凸台185上设置有凸台推力面,在凸台推力面的背部,还设置有弹簧186,并由支撑部件187进行支撑,在装配时,可以先将凸台185与丝杆181固定连接后放入套筒部183的内部空间中,然后再将端板部184与套筒部183采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凸台推力面与端板推力面形成了对向设置,并且同时将套筒部183悬挂在丝杆181上。套筒部183与丝杆181之间无法脱离,但可以作相对运动。本文所述的脱离,是指套筒部183与丝杆181之间分离成彼此没有任何限制的两个单独部件,而不仅仅指两者没有物理上的接触。螺母组件19包括螺母191以及连接片192,螺母191与连接片192固定连接或可以为一体结构,螺母191通过金属制的连接片192固定在外壳16与阀体部15所围成的空间内。具体而言,螺母191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与连接片192一体注塑成形,并将连接片192与阀体部15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螺母191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通孔,并在该通孔的内部设置内螺纹,与之相应的,丝杆18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段外螺纹,这样当磁转子组件17作旋转运动时,与之联动的丝杆181在螺纹副的作用下,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还相对螺母组件19作升降运动,从而带动阀针182作升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阀座组件11上方的各部件结构描述,仅是以某一特定结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方便理解电子膨胀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意味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组件(11),第一接管部(12)以及第二接管部(13),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外壁部(11A),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设有阀口(1121)的阀口部(112),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阀座腔(A)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上方,所述第二阀座腔(B)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下方,所述阀口(1121)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接管部(12)与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上方的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13)与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下方的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管部(13)的内径,所述阀口(112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8 CN 20181126215571.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组件(11),第一接管部(12)以及第二接管部(13),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外壁部(11A),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设有阀口(1121)的阀口部(112),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阀座腔(A)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上方,所述第二阀座腔(B)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下方,所述阀口(1121)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接管部(12)与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上方的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13)与位于所述阀口部(112)下方的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管部(13)的内径,所述阀口(112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内径。


2.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组件(11),第一接管部(12)以及第二接管部(13),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外壁部(11A),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设有阀口(1121)的阀口部(112),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阀座腔(A)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阀口部(112)的上方,所述第二阀座腔(B)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阀口部(112)的下方,所述阀口(1121)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接管部(12)与所述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管部(12)与所述外壁部(11A)的连接部位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阀座腔(A),所述第二接管部(13)与所述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13)与所述外壁部(11A)的连接部位相对靠近所述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二阀座腔(B)相对靠近所述阀口部(112)处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二接管部(13)的通径,所述阀口(1121)的通径小于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通径。


3.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组件(11),第一接管部(12)以及第二接管部(13),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外壁部(11A),所述阀座组件(11)包括设有阀口(1121)的阀口部(112),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阀座腔(A)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阀口部(112)的上方,所述第二阀座腔(B)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阀口部(112)的下方,所述阀口(1121)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腔(A)以及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一接管部(12)与所述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管部(12)与所述外壁部(11A)的连接部位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阀座腔(A),所述第二接管部(13)与所述外壁部(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管部(13)与所述外壁部(11A)的连接部位相对靠近所述第二阀座腔(B),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平均通径大于所述第二接管部(13)的通径,所述阀口(1121)的通径小于所述第二阀座腔(B)的通径,所述阀口(1121)的通径小于所述第二接管部(13)的通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