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云云专利>正文

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02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7
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包括氧气管、鼻管、通气头、密封结构、调节器;鼻管设置于氧气管一端侧壁,鼻管与氧气管贯通;通气头设置于鼻管一端;密封结构设置于氧气管一端,密封结构包括氧气管固定圈、密封接头、密封塞,密封塞外螺纹配合密封接头内螺纹,密封塞压紧氧气固定圈,密封结构对氧气管端口的密封;调节器设置于氧气管上,调节器包括内筒、活动块、活动轴、外筒固定圈、外筒、限位块;活动块通过活动轴实现与内筒转动连接;外筒凸块嵌入内筒限位槽内,同时外筒卡入两个外筒固定圈之间,实现外筒与内筒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单个鼻孔单独吸氧,吸氧的灵活性强,可调节氧气通量,使患者吸氧舒适。

A single nasal catheter for gener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
技术介绍
在医疗过程中吸氧器具是经常用到的医疗器械,其中一次性吸氧管的使用非常普遍,通过吸氧提高血中动脉氧分压,纠正机体缺氧状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治疗方法。目前的吸氧管,包括接头、收紧套、导气管段和鼻吸管段,所述导气管段包括两根导气管体,所述两根导气管体的头端均穿过收紧套与接头连接,所述鼻吸管段包括连接管体和两根与连接管体连通的鼻孔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气管体的尾端连通,使用时,将两根鼻孔管体分别塞入患者的两个鼻孔,供患者吸氧。该种结构的吸氧器,存在如下缺点:(1)针对普外科病人因一侧鼻腔有胃管及鼻肠管等影响,患者无法使用普通的两个鼻孔管体形式的吸氧管吸氧,需要采用一种单鼻孔管形式的吸氧管。(2)氧气的出气端直“冲”鼻腔,影响病人呼吸体验,当氧气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会因流速和冲击力很大让人无法耐受,同时容易导致气道粘膜干燥,很容易致使病人的鼻腔充血,然后导致病人鼻腔出血,现有的吸氧管无法方便对氧气输入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包括氧气管、鼻管、通气头、密封结构、调节器,所述氧气管呈通透的圆管状结构;所述鼻管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侧壁,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贯通;所述通气头设置于所述鼻管一端,所述通气头与所述鼻管固定连接;所述通气头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鼻管贯通;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氧气管固定圈、密封接头、密封塞,所述氧气管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固定圈与所述氧气管侧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密封接头设置于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穿过所述密封接头,并通过氧气管固定圈卡于所述密封接头内,所述密封接头内壁设有密封接头内螺纹;所述密封塞外壁设有密封塞外螺纹,密封塞外螺纹配合密封接头内螺纹,密封塞压紧氧气固定圈,密封结构对氧气管端口的密封;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上,所述调节器包括内筒、活动块、活动轴、外筒固定圈、外筒、限位块;所述内筒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内筒顶端一侧呈凹槽状结构;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内筒顶端一侧,所述活动块外侧壁设有限位凸点,所述活动轴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内壁,所述活动块通过活动轴实现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底端周向呈凹槽状,形成内筒限位槽;所述外筒固定圈设置于所述内筒两端,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筒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内筒外侧,所述外筒底端内壁周向呈凸起状,形成外筒凸块,所述外筒凸块嵌入所述内筒限位槽内,同时所述外筒卡入两个所述外筒固定圈之间,实现所述外筒与内筒的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外筒顶端内壁,所述限位块一端与所述外筒内壁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块另一端抵住所述活动块外侧壁。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头呈前窄后宽的圆台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对称设置于所述通气头侧壁两侧,每侧所述通气孔呈横向排列,每排所述通气孔数量为三个。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接头为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密封接头内径与所述氧气管固定圈外径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侧壁呈圆弧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点数量为八个,每个所述限位凸点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动块侧壁,每两个所述限位凸点间隔长度与所述限位块宽度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内径大小与所述内筒外径大小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外侧壁周向设有防滑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使用时,将密封塞通过密封塞外螺纹、密封接头内螺纹配合,实现将氧气管一端密封;将通气头塞入患者鼻孔,氧气通过氧气管流通,经鼻管后从通气孔流出,使患者呼吸到氧气。可对调节器调节氧气管内的氧气气量。用手旋转外筒,外筒带动内侧壁限位块转动,限位块由活动块外壁一侧向另一侧进行滑动,活动块被限位块抵住向内筒中心挤压,氧气管管壁被挤压使管内径变小,减小氧气通量;氧气管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向外侧挤压活动块,限位块卡入两个限位凸点间,实现外筒与内筒固定;可通过自由旋转外筒,调节氧气管的管径开合大小,实现对氧气管内氧气通量大小的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单鼻导管吸氧的氧气管,避免普外科病人因一侧鼻腔有胃管及鼻肠管等影响,采用普通的两个鼻孔管体形式的吸氧管带来的不便与痛苦,可实现单个鼻孔单独吸氧,提高了吸氧过程的灵活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调节器,通过对外筒的转向进行调节,可方便的对氧气通量的调节,患者或陪护人员可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快速调节氧气量,同时,通气头采用侧向给患者鼻腔通氧气的形式,使气流进入鼻腔更加缓和,避免气流直接冲击鼻腔内,防止过大的氧气流量对鼻腔冲击后,影响病人呼吸体验,甚至产生鼻腔出血的情况;本技术更人性化的设计,使患者整个吸氧过程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密封结构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调节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氧气管处于最大通量时调节器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氧气管处于最小通量时调节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氧气管1、鼻管2、通气头3、通气孔3-1、密封结构4、氧气管固定圈4-1、密封接头4-2、密封接头内螺纹4-21、密封塞4-3、密封塞外螺纹4-31、调节器5、内筒5-1、内筒限位槽5-11、活动块5-2、限位凸点5-21、活动轴5-3、外筒固定圈5-4、外筒5-5、外筒凸块5-51、限位块5-6、防滑纹5-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热熔连接、焊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包括氧气管、鼻管、通气头、密封结构、调节器,所述氧气管呈通透的圆管状结构;所述鼻管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侧壁,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贯通;所述通气头设置于所述鼻管一端,所述通气头与所述鼻管固定连接;所述通气头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鼻管贯通;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氧气管固定圈、密封接头、密封塞,所述氧气管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固定圈与所述氧气管侧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密封接头设置于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穿过所述密封接头,并通过氧气管固定圈卡于所述密封接头内,所述密封接头内壁设有密封接头内螺纹;所述密封塞外壁设有密封塞外螺纹,密封塞外螺纹配合密封接头内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管、鼻管、通气头、密封结构、调节器,所述氧气管呈通透的圆管状结构;所述鼻管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侧壁,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贯通;所述通气头设置于所述鼻管一端,所述通气头与所述鼻管固定连接;所述通气头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鼻管贯通;/n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氧气管固定圈、密封接头、密封塞,所述氧气管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固定圈与所述氧气管侧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密封接头设置于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穿过所述密封接头,并通过氧气管固定圈卡于所述密封接头内,所述密封接头内壁设有密封接头内螺纹;所述密封塞外壁设有密封塞外螺纹,密封塞外螺纹配合密封接头内螺纹,密封塞压紧氧气固定圈,密封结构对氧气管端口的密封;/n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上,所述调节器包括内筒、活动块、活动轴、外筒固定圈、外筒、限位块;所述内筒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内筒顶端一侧呈凹槽状结构;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内筒顶端一侧,所述活动块外侧壁设有限位凸点,所述活动轴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内壁,所述活动块通过活动轴实现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底端周向呈凹槽状,形成内筒限位槽;所述外筒固定圈设置于所述内筒两端,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筒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内筒外侧,所述外筒底端内壁周向呈凸起状,形成外筒凸块,所述外筒凸块嵌入所述内筒限位槽内,同时所述外筒卡入两个所述外筒固定圈之间,实现所述外筒与内筒的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外筒顶端内壁,所述限位块一端与所述外筒内壁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块另一端抵住所述活动块外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用单鼻导管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管、鼻管、通气头、密封结构、调节器,所述氧气管呈通透的圆管状结构;所述鼻管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侧壁,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鼻管与所述氧气管贯通;所述通气头设置于所述鼻管一端,所述通气头与所述鼻管固定连接;所述通气头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鼻管贯通;
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氧气管固定圈、密封接头、密封塞,所述氧气管固定圈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固定圈与所述氧气管侧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密封接头设置于氧气管一端,所述氧气管穿过所述密封接头,并通过氧气管固定圈卡于所述密封接头内,所述密封接头内壁设有密封接头内螺纹;所述密封塞外壁设有密封塞外螺纹,密封塞外螺纹配合密封接头内螺纹,密封塞压紧氧气固定圈,密封结构对氧气管端口的密封;
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氧气管上,所述调节器包括内筒、活动块、活动轴、外筒固定圈、外筒、限位块;所述内筒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内筒顶端一侧呈凹槽状结构;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内筒顶端一侧,所述活动块外侧壁设有限位凸点,所述活动轴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内壁,所述活动块通过活动轴实现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底端周向呈凹槽状,形成内筒限位槽;所述外筒固定圈设置于所述内筒两端,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筒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内筒外侧,所述外筒底端内壁周向呈凸起状,形成外筒凸块,所述外筒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云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