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主要培养人们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其中将建筑工程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实施称为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使用到防护架,防护架在建筑工程中起到防护的作用,现在的防护架是由管体与管体之间焊接而成,但是防护架中的管体与管体之间断裂后,会导致防护架的稳定出现问题,目前,现有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的连接固定机构的连接稳定性不足,导致防护架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散架的情况,进而容易误伤工作人员以及市面上的防护架的连接固定机构多为一体式构造,进而使得连接固定机构不易拆卸,从而导致防护架不易拆卸,体积过大,不易运输且占用多大的空间,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等缺点, ...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钢管(2)和第二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后侧设置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四侧均设置有钢管(2),所述第一壳体(1)的后侧、第二壳体(3)的前侧相对应钢管(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口(14),所述连接口(14)的内侧均设置有半弧板(5),所述半弧板(5)上均开设有第二螺孔(25),所述钢管(2)的外侧相对应第二螺孔(25)的位置处均第六螺孔(29),所述第二螺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栓(6),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18),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钢管(2)和第二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后侧设置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四侧均设置有钢管(2),所述第一壳体(1)的后侧、第二壳体(3)的前侧相对应钢管(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口(14),所述连接口(14)的内侧均设置有半弧板(5),所述半弧板(5)上均开设有第二螺孔(25),所述钢管(2)的外侧相对应第二螺孔(25)的位置处均第六螺孔(29),所述第二螺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栓(6),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的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18),所述第一壳体(1)的前侧和第二壳体(3)的后侧相对应连接口(14)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口(19),所述放置口(19)的内部均设置安装板(9),所述连接孔(1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弧板(5)相对应连接口(14)侧壁的左右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4),所述连接口(14)的内侧相对应移动槽(24)内的位置处均固定有移动杆(16),所述移动杆(16)的一端设置在相对应的移动槽(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14)的左右侧均开设有活动口(13),连接口(14)左右侧的活动口(1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板(7)和第二活动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7)和第二活动板(10)的左端均固定有限位板(27),所述第一活动板(7)的右端固定有安装块(26),所述第二活动板(10)的右端开设有安装口(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前侧的四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螺孔(17),所述第二壳体(3)的后侧相对应第一螺孔(17)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孔(17),所述第一螺孔(1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栓(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17)左右方的第一壳体(1)后侧的位置处均固定有限位块(15),所述第二壳体(3)的前侧相对应限位块(1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防护架用高稳定性的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旭东,黄竞全,沈晓曼,张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