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还包括由动脉管路起始端、血泵管、动脉壶、动脉管路末端、固定罩、补液管、第一封板、螺杆、第二封板和弹簧组成的动脉管路,再由静脉管路起始端、静脉壶和静脉管路末端组成的静脉管路,首先补液管前移的设计,可有效避免回血时附着在动脉管路的血栓冲入体内,且可避免进入体内的低温盐水多,患者出现畏寒、胃部不适等。其次因双组静脉壶的配合效果,也能够在单个静脉壶发生堵塞时,进行快速的切换,避免凝血的加重,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采用单静脉壶,发生堵塞时需要整体拆卸更换的问题,最终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减少血液的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达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的。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blood circuit of multifunctional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卫生部《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血液透析治疗结束时需将透析器及管路中的血液回输给患者,且推荐使用密闭式回血,但临床工作中发现,目前不同厂家生产的体外循环血路,动脉端补充管距动脉管路起始段均有一定距离,在动脉端利用重力回血时,生理盐水由补液管经动脉管路起始段快速回输到患者体内,这部分生理盐水因未经过透析器从而温度较低,患者会有畏寒、胃部不适等主诉。且当患者行无肝素治疗时,动脉管路往往附有血栓,在重力回输动脉端血液时,因动脉管路无滤网,容易将血栓回输到患者体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随着患者透析年限的增长,以及高龄、糖尿病等因素,患者内瘘容易出现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致血流量下降,影响透析效果或导致透析不能进行。同时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移植患者,为避免感染,在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后,就立即拔除刚留置的血液透析导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与此同时,无肝素治疗时,常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尤其以静脉壶凝血最多见,可现有体外循环血路中普遍只设有单个静脉壶,为避免血液的丢失,临床常更换静脉管路后继续行透析治疗,新的静脉管路需预冲后方可连接使用,连接时不仅容易导致血液的滴洒,还会因长时间停泵导致凝血的加重,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医患矛盾,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还包括由动脉管路起始端、血泵管、动脉壶、动脉管路末端、固定罩、补液管、第一封板、螺杆、第二封板和弹簧组成的动脉管路,还包括由静脉管路起始端、静脉壶和静脉管路末端组成的静脉管路,所述的血泵管位于动脉管路起始端一端,所述的血泵管与动脉管路起始端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壶位于血泵管一端,所述的动脉壶与血泵管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位于动脉壶一端,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与动脉壶一体相连,所述的固定罩贯穿于血泵管左侧上端,所述的固定罩与血泵管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补液管贯穿血泵管左侧顶部,所述的补液管与血泵管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封板位于固定罩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封板与固定罩滑动相连,所述的螺杆贯穿固定罩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螺杆与固定罩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封板位于固定罩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封板与固定罩滑动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二封板右侧上端,所述的弹簧与第二封板焊接相连,所述的静脉壶数量为两件,所述的静脉壶位于静脉管路起始端一端,所述的静脉壶与静脉管路起始端一体相连,所述的静脉管路末端位于静脉壶一端,所述的静脉管路末端与静脉壶一体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血泵管下端还设有动脉端补充管,所述的动脉端补充管与动脉管道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血泵管和动脉端补充管之间、静脉壶和静脉管路起始端与静脉管路末端之间还均设有三通阀,所述的三通阀分别与血泵管、动脉端补充管、静脉壶、静脉管路起始端和静脉管路末端采用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动脉壶右侧上下两端、血泵管上下两端、静脉壶左右两侧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卡夹,所述的卡夹分别与动脉壶、血泵管和静脉壶滑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透析前,医护人员首先将动脉管路末端与透析器螺纹相连,再将静脉管路起始端与透析器螺纹相连,接着将生理盐水袋与补液管顶端插合相连,透析时,将血泵管左侧动脉管路起始端与患者动脉端口相连,静脉管路末端与患者静脉端口相连,通过透析机实现患者正常的血液透析,同时,因静脉壶数量为两件,当第一个静脉壶发生堵塞影响血液流通时,医护人员可首先调节打开对应三通阀,再打开对应卡夹,来实现备用静脉壶两侧的管路畅通,即确保了血液的流通,此外,当需要冲洗管道时,医护人员首先旋转螺杆,实现螺杆顺着固定罩内部作由上向下旋转运动,通过螺杆的向下旋转运动,实现第一封板顺着固定罩内部作由上向下运动,即通过第一封板向下的作用,能够达到对血泵管的封堵,同步,因第一封板的向下滑动,从而能够取消对第二封板的约束,此时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从而能够带动第二封板作由右向左运动,即通过第二封板的向左滑动,最终实现了补液管的打开,此时通过补液管的打开作用,能够实现生理盐水对管道的冲洗,因补液管的给液口接近动脉端口部位,从而有效的避免传统给液口距离患者动脉端口部位远,回血时附着在动脉管路的血栓冲入体内,且可避免回血时进入体内的低温盐水多,患者出现畏寒、胃部不适等不适。该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首先补液管前移的设计,可有效避免回血时附着在动脉管路的血栓冲入体内,且可避免进入体内的低温盐水多,患者出现畏寒、胃部不适等。其次因双组静脉壶的配合效果,也能够在单个静脉壶发生堵塞时,进行快速的切换,避免凝血的加重,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采用单静脉壶,发生堵塞时需要整体拆卸更换的问题,最终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减少血液的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达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目的,同时,当单个血泵管血液流速无法达到需要时,医护人员可将动脉端补充管与穿刺针连接,此时通过动脉端补充管的增设作用,能够增加额外血液流入,提高血液流速,最终满足了临床多种实际情况的治疗需要,此外当动脉端补充管与血泵管拆卸,医护人员可通过现有临床封盖对端口进行封堵,即避免外界灰尘或病菌进入管网,提高了卫生和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的主视图;图2是动脉管路放大图;图3是静脉管路放大图;图4是固定罩部位剖视放大图。动脉管路1、静脉管路2、动脉管路起始端3、血泵管4、动脉壶5、动脉管路末端6、固定罩7、补液管8、第一封板9、螺杆10、第二封板11、弹簧12、静脉管路起始端13、静脉壶14、静脉管路末端15、动脉端补充管401、三通阀402、卡夹5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包括动脉管路1和静脉管路2,还包括由动脉管路起始端3、血泵管4、动脉壶5、动脉管路末端6、固定罩7、补液管8、第一封板9、螺杆10、第二封板11和弹簧12组成的动脉管路1,还包括由静脉管路起始端13、静脉壶14和静脉管路15末端组成的静脉管路2,所述的血泵管4位于动脉管路起始端3一端,所述的血泵管4与动脉管路起始端3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壶5位于血泵管4一端,所述的动脉壶5与血泵管4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3位于动脉壶5一端,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3与动脉壶5一体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动脉管路起始端、血泵管、动脉壶、动脉管路末端、固定罩、补液管、第一封板、螺杆、第二封板和弹簧组成的动脉管路,还包括由静脉管路起始端、静脉壶和静脉管路末端组成的静脉管路,所述的血泵管位于动脉管路起始端一端,所述的血泵管与动脉管路起始端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壶位于血泵管一端,所述的动脉壶与血泵管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位于动脉壶一端,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与动脉壶一体相连,所述的固定罩贯穿于血泵管左侧上端,所述的固定罩与血泵管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补液管贯穿血泵管左侧顶部,所述的补液管与血泵管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封板位于固定罩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封板与固定罩滑动相连,所述的螺杆贯穿固定罩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螺杆与固定罩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封板位于固定罩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封板与固定罩滑动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二封板右侧上端,所述的弹簧与第二封板焊接相连,所述的静脉壶数量为两件,所述的静脉壶位于静脉管路起始端一端,所述的静脉壶与静脉管路起始端一体相连,所述的静脉管路末端位于静脉壶一端,所述的静脉管路末端与静脉壶一体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动脉管路起始端、血泵管、动脉壶、动脉管路末端、固定罩、补液管、第一封板、螺杆、第二封板和弹簧组成的动脉管路,还包括由静脉管路起始端、静脉壶和静脉管路末端组成的静脉管路,所述的血泵管位于动脉管路起始端一端,所述的血泵管与动脉管路起始端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壶位于血泵管一端,所述的动脉壶与血泵管一体相连,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位于动脉壶一端,所述的动脉管路末端与动脉壶一体相连,所述的固定罩贯穿于血泵管左侧上端,所述的固定罩与血泵管采用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补液管贯穿血泵管左侧顶部,所述的补液管与血泵管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封板位于固定罩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封板与固定罩滑动相连,所述的螺杆贯穿固定罩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螺杆与固定罩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封板位于固定罩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封板与固定罩滑动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二封板右侧上端,所述的弹簧与第二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明芬,周健美,高潮清,童昌军,王翠珍,周加军,谈雅吟,廖茂蕾,刘俊,黄朗,吴平,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