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90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其结构包括调节架、调节臂、连接臂以及套筒。在调节架上开有滑槽,滑槽为弧形的,且滑槽位于调节架的一端,调节臂从该端穿接于滑槽内。连接臂固定在调节臂的端部,在连接臂的端部设有尖钩,滑槽与调节臂为圆弧形,滑槽与调节臂的圆心相同,且尖钩位于滑槽与调节臂的圆心处,套筒指向尖钩所在位置。在调节架的另一端开有穿接孔,穿接孔的轴心方向与调节臂的半径方向重合,套筒穿接于穿接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避免了对舟状骨滋养血管的损伤,能够有效固定骨折断端,大大缩短手术所需时间,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舟状骨骨折的愈合,避免舟状骨近端骨折缺血坏死的可能。

A guide device of Kirschner wire for opera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折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
技术介绍
舟状骨骨折在腕部损伤中较为常见,约占71.2%,由于骨折后近端血运受阻,不稳定腕舟状骨骨折治疗后发生骨不连者高达46%~55%,后期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有:(1)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无手术痛苦,腕部固定时间较长,舟状骨不愈合率高,严重影响腕部及手部的功能;(2)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可充分暴露骨折断端,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牢固固定骨折断端,但手术过程中损伤滋养舟状骨的血管,从而影响舟状骨的血运及舟状骨骨折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仍很高;(3)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常需在C型臂透视下操作,术者及患者长时间暴露在X线辐射下,影响身体健康,克氏针针头方向不易控制,难以一次固定骨折断端,且往往需要多次穿针,手术时间长,多次穿针操作影响骨折端血运,损伤舟状骨关节面,造成创伤性关节炎、舟状骨近端骨折端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以解决现在舟状骨骨折手术中克氏针方向不易控制且手术时间长导致手术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包括调节架、调节臂、连接臂以及套筒;在所述调节架上开有滑槽和穿接孔,所述调节臂穿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臂固定在所述调节臂的端部,在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有尖钩,所述套筒穿接于所述穿接孔内;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为圆弧形,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的圆心相同,且所述尖钩位于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的圆心处,所述套筒指向所述尖钩所在位置。在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用于将所述调节臂固定。在所述穿接孔处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二固定螺母用于固定所述套筒。所述调节架为弧形,其圆心与所述尖钩位置重合,在所述调节架的内侧面为波纹状。在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尖钩的一端端面设有若干的尖齿。本技术的调节臂能够在调节架的滑槽内滑动,从而调节套筒与连接臂之间的夹角,在调节过程中套筒始终指向圆心处,连接臂的尖钩钩住舟状骨结节部分时,套筒就会指向舟状骨的轴线,将克氏针穿过套筒后便可一次直接贯穿舟状骨的轴线,将骨折断端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避免了对舟状骨滋养血管的损伤,能够有效固定骨折断端,大大缩短手术所需时间,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舟状骨骨折的愈合,避免舟状骨近端骨折缺血坏死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调节架;2、调节臂;3、连接臂;4、套筒;5、克氏针;6、第一固定螺母;7、第二固定螺母;1-1、滑槽;3-1、尖钩;4-1、尖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调节架1、调节臂2、连接臂3以及套筒4。在调节架1上开有滑槽1-1,滑槽1-1为弧形的,且滑槽1-1位于调节架1的一端,调节臂2从该端穿接于滑槽1-1内。连接臂3固定在调节臂2的端部,在连接臂3的端部设有尖钩3-1,滑槽1-1与调节臂2为圆弧形,滑槽1-1与调节臂2的圆心相同,且尖钩3-1位于滑槽1-1与调节臂2的圆心处,套筒4指向尖钩3-1所在位置。在调节架1的另一端开有穿接孔,穿接孔的轴心方向与调节臂2的半径方向重合,套筒4穿接于穿接孔内,从而套筒4的轴心方向也与调节臂2的半径方向重合。在滑槽1-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6,用于将调节臂2固定。在穿接孔处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7,第二固定螺母7用于固定套筒4。调节架1为弧形,其圆心与尖钩3-1位置重合,在调节架1的内侧面为波纹状,便于手握拿持。在套筒4靠近尖钩3-1的一端端面设有若干的三角形的尖齿4-1,使套筒4端部与舟状骨接触后防止套筒4的转动,以便于克氏针5的穿入。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在舟月间隙北栅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2mm,将连接臂3尖端插入舟月间隙,并使尖钩3-1勾住舟状骨近端关节面,再将套筒4头部顶住腕掌侧舟状骨结节,透视见套筒4沿舟状骨轴线,在舟状骨结节部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2mm,沿套筒4拧入克氏针5,然后拆除本技术,沿着克氏针5拧入空心螺钉固定舟状骨骨折断端,缝合切口完成手术。本技术的调节臂2能够在调节架1的滑槽1-1内滑动,从而调节套筒4与连接臂3之间的夹角,在调节过程中套筒4始终指向圆心处,连接臂3的尖钩3-1钩住舟状骨结节部分时,套筒4就会指向舟状骨的轴线,将克氏针5穿过套筒4后便可一次直接贯穿舟状骨的轴线,将骨折断端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避免了对舟状骨滋养血管的损伤,能够有效固定骨折断端,大大缩短手术所需时间,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舟状骨骨折的愈合,避免舟状骨近端骨折缺血坏死的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架、调节臂、连接臂以及套筒;在所述调节架上开有滑槽和穿接孔,所述调节臂穿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臂固定在所述调节臂的端部,在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有尖钩,所述套筒穿接于所述穿接孔内;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为圆弧形,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的圆心相同,且所述尖钩位于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的圆心处,所述套筒指向所述尖钩所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架、调节臂、连接臂以及套筒;在所述调节架上开有滑槽和穿接孔,所述调节臂穿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臂固定在所述调节臂的端部,在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有尖钩,所述套筒穿接于所述穿接孔内;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为圆弧形,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的圆心相同,且所述尖钩位于所述滑槽与所述调节臂的圆心处,所述套筒指向所述尖钩所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江博田德虎孔令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