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支承设备和医学检查和/或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87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患者支承设备,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包括:用于容纳患者(4)的第一板(1)和用作为站板或坐板的、设置在第一板(1)处且从所述第一板成角度伸出的第二板(2),其中第二板(2)沿着第一板(1)的纵轴线可移动地设置并且可锁定,其中第二板(2)包括板部段(5)和与第一板(1)耦联的连接部段,其中板部段(5)可枢转地与连接部段耦联并且能够在成角度的向外枢转姿态和向内枢转姿态之间枢转,在所述向内枢转姿态中所述板部段与第一板(1)相邻地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患者支承设备(3)的医学检查和/或治疗装置。

Patient support equipment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 or treatment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患者支承设备和医学检查和/或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患者支承设备,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包括:用于容纳患者的第一板和用作为站板或坐板的、设置在第一板处且从所述第一板成角度伸出的第二板,其中第二板沿着第一板的纵轴线可移动地设置并且可锁定。
技术介绍
患者支承设备的第一板用于容纳患者并且可能用于检测用于医学成像方法的辐射,其中所述患者支承设备是医学治疗和/或成像装置的一部分。对于刚性地成角度从第一板中伸出的第二板提出,所述第二板用作为站板或坐板。因为第二板能够用作为站板或坐板,所以所述第二板沿着第一板的纵轴线可移动地设置。这手动地通过操作人员进行。尤其对于小的和/或弱的操作人员而言,这无法容易地执行,因为第二板是笨重的并且相当重的,具有典型地15kg的重量。该问题通过如下方式加剧:第二板必须通过手锁紧或闭锁,在此期间必须固持板。这对于操作人员带来受伤风险,并且在有故障锁紧的情况下甚至对于患者带来受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基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患者支承设备。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出:在开始提出类型的患者支承设备中,第二板包括板部段和与第一板耦联的连接部段,其中板部段可枢转地与连接部段耦联并且能够在成角度的向外枢转姿态和向内枢转姿态之间枢转,在所述向内枢转姿态中所述板部段与第一板相邻地设置。当板部段处于向内枢转的状态下时,第二板沿着第一板的纵轴线的运动引导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显著地简化。首先,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其移动第二板期间更靠近患者支承设备。其次,第二板在向内枢转的状态下能够不那么笨重地并且必然更易于操作。第三,第二板的重心与向外枢转的状态相比更接近如下轴线,第二板沿着所述轴线移动。通过由此造成缩小在重心和该轴线之间的杠杆臂,简化移动并且避免在移动引导期间第二板倾侧的危险。此外,操作人员为了移动第二板必须在其向外枢转的状态下在背离第一板的一侧处抓住第二板,这也带来在移动期间倾侧的危险。对于患者支承设备能够提出:板部段能够在向内枢转的位置和向外枢转的位置中锁定,其中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板部段之间的角度在向外枢转的位置中在85°和95°之间,并且在向内枢转的位置中在-5°和30°之间。如果第二板的板部段在移动过程期间在向内枢转的位置中锁定,使得操作人员在此期间不必注意:第二板的板部段通过其自重不期望地掉落或者枢转。如果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板部段处于向外枢转的状态下且锁定,那么第二板能够用于将患者在就座或站立位置中容纳。通过至少一个接合到凹部中的锁定元件能够将第二板锁定在向内枢转和/或向外枢转的位置中。凹部尤其能够设置在第二板的板部段的枢转轴线的区域中。第二板的板部段由此能够锁紧在固定姿态中。替选地,第二板的板部段能够通过夹紧连接、尤其通过螺旋夹紧连接引入到可无级调节的位置中。在根据本技术的患者支承设备中,在第一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引导部段,连接部段耦联到所述引导部段处。在此,连接部段能够接合到引导元件中,或者包围引导元件,使得第二板能够沿着第一板的纵轴线移动。引导元件能够构成为设置在第一板左侧和右侧的导轨。此外,第二板在纵向位置中的锁定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接合到凹部中的锁定元件进行。通过预设的锁定位置,第二板能够锁紧在沿着第一板的纵轴线的事先限定的位置中。尤其其中能够将第二板用作为站板或坐板的位置对此是适宜的。锁定元件能够构成为设置在连接部段处的锁定栓,所述锁定栓接合到设置在导轨处的凹部中。也能够考虑相反的情况,即多个设置在导轨处的锁定栓接合到连接部段处的凹部中。第二板能够具有至少一个把手,其中把手用于手动地实施第二板的板部段的枢转运动和/或第二板的纵向移动。把手简化在枢转和/或移动过程期间的操作,这改进操作人员的操作舒适度。对于根据本技术的患者支承设备能够提出:第一板和/或第二板由材料金属和/或塑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通过这样选择材料能够实现患者支承设备的足够的机械稳定性。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尤其应能够:容纳重量直至200kg的患者。然而,第二板应当具有尽可能小的重量,以便不使枢转和移动过程变难。为了该目的,复合材料也能够在使用其他材料、即例如碳纤维的情况下使用。此外,患者支承设备能够以可围绕水平轴线、尤其在第一板的垂直的和水平姿态之间枢转的方式支承。由此能够将患者置于多个位置中。在竖直姿态下,第一板基本上垂直于基底设置。第二板于是能够设置在第一板的下部区域中,并且在向外枢转的状态下用作为站板,患者在检查或治疗期间站立到所述站板上。第二板能够从该位置起向内枢转,随后沿着第一板的纵轴线移动到就座高度并且最后又向外枢转。在该姿态下,第二板能够用作为用于患者的坐板。通过围绕水平轴线枢转患者支承设备,第一板能够置于水平姿态中。在该情况下,患者能够平躺地支承并且第一板因此用作为患者支承台。能够适宜的是:患者支承设备首先与用作为站板的第二板处于竖直姿态中,患者站立到所述第二板上。随后,患者支承设备能够连同患者围绕水平轴线枢转到水平姿态中。这尤其在如下情况下是有利的:当第一板处于水平姿态中时,患者不能够或几乎不能够自主地登上第一板。否则能够适宜的是:第二板能拆下地设置在第一板处。最后,第一板能够倾斜于基底设置或是倾斜于基底设置的,尤其以大约45°的角度倾斜,其中第二板能够用作为站板。患者支承设备能够与患者一起从竖直姿态开始枢转到该位置中。患者在倾斜姿态下稳定地支承,因为所述患者一方面关于第一板的纵轴线无法滑脱。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重力不可能的是:所述患者相反于站立位置在检查期间远离第一板向前漂移。除了根据本技术的患者支承设备之外,本技术涉及一种医学检查和/或治疗装置,其包括根据本技术的患者支承设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优点和细节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以及根据附图得出。在此示意地示出: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患者支承设备的一个实施例连同处于站立位置中的患者,图2示出图1中的根据本技术的患者支承设备的实施例连同处于就座位置中的患者,图3示出图1和图2中的实施例的第二板的细节图,图4示出沿着线IV-IV贯穿处于向外枢转状态下的图3中的第二板的剖面图,和图5示出沿着线IV-IV贯穿处于向内枢转状态下的图3中的第二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患者支承设备3连同处于站立位置中的患者4和图像拍摄装置9的立体图。图像拍摄装置9例如构成为用于执行X光检查的设备。患者支承设备3包括第一板1以及第二板3。第一板1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基底10竖直地设置并且包括检测器(未示出),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由图像拍摄装置9发射的X射线。第二板2在第一板1的侧向以大约90°的角度伸出,患者站立在所述第二板上。第二板2包括板部段5以及连接部段,所述连接部段包括左侧构件6a和右侧构件6b。在第一板1处在两侧设置有引导部段7,所述引导部段用作为第二板2沿着第一板1的纵轴线的线性引导装置。为了该目的,引导部段7包括设置在第一板的左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支承设备,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包括:用于容纳患者(4)的第一板(1)和用作为站板或坐板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处且从所述第一板成角度伸出的第二板(2),其中所述第二板(2)沿着所述第一板(1)的纵轴线能移动地设置并且能锁定,/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二板(2)包括板部段(5)和与所述第一板(1)耦联的连接部段,其中所述板部段(5)能枢转地与所述连接部段耦联,并且能够在成角度的向外枢转姿态和向内枢转姿态之间枢转,在所述向内枢转姿态中所述板部段与所述第一板(1)相邻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30 DE 102018201400.01.一种患者支承设备,所述患者支承设备包括:用于容纳患者(4)的第一板(1)和用作为站板或坐板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处且从所述第一板成角度伸出的第二板(2),其中所述第二板(2)沿着所述第一板(1)的纵轴线能移动地设置并且能锁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2)包括板部段(5)和与所述第一板(1)耦联的连接部段,其中所述板部段(5)能枢转地与所述连接部段耦联,并且能够在成角度的向外枢转姿态和向内枢转姿态之间枢转,在所述向内枢转姿态中所述板部段与所述第一板(1)相邻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支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段(5)能够锁定在向内枢转位置和向外枢转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板(1)和所述第二板(2)的所述板部段(5)之间的角度在所述向外枢转位置中在85°和95°之间,并且在所述向内枢转位置中在-5°和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支承设备,
其特征在于,
通过至少一个接合到凹部中的锁定元件,将所述第二板(2)的所述板部段(5)锁定在所述向内枢转位置和/或向外枢转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支承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加斯纳赫尔穆特·戈尔维策康斯坦丁·克诺布洛赫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医疗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