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以及带有把手的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73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把手以及带有把手的椅子,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供人手抓取的套壳本体;以及设置在套壳本体和/或安装在安装架上、用于将套壳本体连接在安装架上的限位件;套壳本体的表面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舒适的效果。

A handle and a chair with a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以及带有把手的椅子
本技术涉及家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把手以及带有把手的椅子。
技术介绍
伴随现在社会人们的室外活动日渐增多,传统椅子因为占用空间大、笨重等缘故不被人们所用。为了应对这样的状态,折叠椅应运而生,不仅成为家庭户外活动的需要,还可以作为一些特定场合的实用工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体育场,体育场上供人们观看比赛用的座位均不具备靠背,因此出现一种便携的折叠椅子,人们将该折叠椅子展开放置在体育场的看台上,该类型的折叠椅子大多通过底架和连接架组成的基本构架,在连接架上连接有安装架,通过底架和连接架的展开供人们坐下和倚靠。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折叠椅子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当人们携带该折叠椅子的过程中,手直接与较硬安装架接触,在一段时间后,手会被勒出痕迹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手以及带有把手的椅子,解决了携带椅子时手不舒适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把手,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供人手抓取的套壳本体;以及设置在套壳本体和/或安装在安装架上、用于将套壳本体连接在安装架上的限位件;所述套壳本体的表面为弧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架上增设套壳本体,从而将手与硬度较高的安装架分开,且套壳本体的表面为弧形面,进一步提高手接触套壳本体时的舒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壳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套壳本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所述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通过定位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相互配合套设在安装架上,当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第一套壳或第二套壳损坏的情况,此时可单独对第一套壳或第二套壳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贯穿安装架其中一相对侧壁的限位孔;设置在第一套壳上穿设限位孔的限位管;以及设置在第二套壳上卡紧在限位管内的限位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过程中,首先将限位管穿设限位孔,该过程对第一套壳起到预定位的效果,然后将限位钩插入限位管内,从而使第二套壳连接在第一套壳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套壳靠近第二套壳上的第一定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二套壳上与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相互配合,从而使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连接在一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部具体是若干第一凸起和若干第二凹槽,若干所述第一凸起连接形成的直线平行于套壳本体的长度方向,若干所述第二凹槽连接形成的直线平行于套壳本体长度的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具体是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以及与第二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壳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套壳上的第一凹槽相对应,第二套壳上的第二凸起和第一套壳上的第二凹槽相配合,从而使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更稳固的连接于一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两个,两所述限位钩的钩尖相互靠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件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上靠近限位钩的侧壁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两限位钩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手通过提取套壳本体从而将椅子提起,而套壳本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则套壳本体和安装架相互之间存在滑动,增设橡胶垫从而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减少相互滑动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椅子包括:用于承重的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坐垫;转动连接在底架上的连接架;设置在连接架上的背垫;所述安装架连接在连接架靠近底架处,所述套壳本体连接在安装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拉套壳本体从而将椅子提起,提高手接触套壳本体时的舒适度,且椅子为便携式可折叠的结构,当不使用时可以将其折叠进行收纳的处理,便于携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安装架上增设套壳本体,从而将手与硬度较高的安装架分开,且套壳本体的表面为弧形面,进一步提高手接触套壳本体时的舒适度;2.将第一套壳和第二套壳相互配合套设在安装架上,当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第一套壳或第二套壳损坏的情况,此时可单独对第一套壳或第二套壳进行更换;3.增设橡胶垫从而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减少相互滑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带有把手的椅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套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4、5、6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7、8、9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11、橡胶垫;2、套壳本体;21、弧形槽;22、第一套壳;23、第二套壳;3、限位孔;4、限位管;5、限位钩;51、限位杆;52、钩尖;53、加强杆;6、第一定位部;61、第一凸起;62、第二凹槽;7、第二定位部;71、第一凹槽;72、第二凸起;8、底架;81、坐垫;82、第一底杆;83、第二底杆;84、U形板;85、第三底杆;86、底板;9、连接架;91、背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带有把手的椅子,包括用于承重的底架8,底架8包括底板86、两第一底杆82、连接在两第一底杆82之间的第二底杆83、连接在两第一底杆82之间的第三底杆85、连接在第一底杆82的一端且靠近第三底杆85的U形板84,第二底杆83和第三底杆85相互平行,第一底杆82、第二底杆83和第三底杆85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U形板84的开口朝远离第一底杆82的方向设置,底板86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底杆83、两第一底杆82上。在底板86上连接有坐垫81,坐垫81其中一侧边与U形板84抵接。连接架9包括两连接杆,连接杆转动连接在U形板84上,转动处位于靠近U形板84的开口处,安装架1连接在两连接杆远离底架8的侧壁靠近端部处,在两连接杆上套设有背垫91。转动连接架9使连接架9靠近底架8时,使得底架8平行于连接架9,此时椅子为折叠状态;转动连接架9使连接架9远离底架8时,由于安装架1的阻挡,底架8和连接架9之间仅能形成直角,此时椅子为展开的状态。在安装架1上连接有套壳本体2。在第二底杆83上通过螺栓连接有L形杆,当使用的过程中,本申请的椅子放置在其他的无靠背的座椅上时,转动L形杆使L形杆能夹紧无靠背的座椅,此时对本申请中的椅子起到限位的效果。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把手,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上工人手抓取的套壳本体2,套壳本体2的表面为弧形面,当人手抓取圆滑的弧形面的套壳本体2时,有助于提高抓取时的舒适度。套壳本体2上相对开设有弧形槽21,弧形槽21与套壳本体2的表面为圆滑过渡,套壳本体2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延长线垂直于弧形槽2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上供人手抓取的套壳本体(2);以及设置在套壳本体(2)和/或安装在安装架(1)上、用于将套壳本体(2)连接在安装架(1)上的限位件;所述套壳本体(2)的表面为弧形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上供人手抓取的套壳本体(2);以及设置在套壳本体(2)和/或安装在安装架(1)上、用于将套壳本体(2)连接在安装架(1)上的限位件;所述套壳本体(2)的表面为弧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本体(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架(1)的长度方向,所述套壳本体(2)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套壳(22)和第二套壳(23),所述第一套壳(22)和第二套壳(23)通过定位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架(1)上贯穿安装架(1)其中一相对侧壁的限位孔(3);设置在第一套壳(22)上穿设限位孔(3)的限位管(4);以及设置在第二套壳(23)上卡紧在限位管(4)内的限位钩(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套壳(22)靠近第二套壳(23)上的第一定位部(6);以及连接在第二套壳(23)上与第一定位部(6)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7)。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锐唐阳松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居藤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