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57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包括遮雨盖,所述遮雨盖底部位于圆周边缘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连接杆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粘虫板,在由连接杆底部内侧组成的空隙内设有用于放置水或诱源物质的桶体,所述桶体外侧活动连接在连接杆底部内侧,桶体内侧顶部卡有用于诱源物质挥发及防止杂物等落入的倒置网盒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诱捕器功能单一且无法控制产生后代雌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利用其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实现对多种害虫同时防治,以提高其控害目标和效率。

A multifunctional insect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
本技术属于植物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粮食等作物害虫用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在植物保护
,利用诱捕器防治害虫是一项重要的无公害、绿色、生态的防治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对环境无害而被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有害虫诱捕器主要由诱捕装置和诱源物质组成,诱源物质将害虫吸引过来,通过水淹或其它方式杀死以达到控害的目的。目前,诱源物质主要由人工模拟的雌性害虫的信息素吸引雄性害虫并杀死。这种害虫信息素因具有高度专一性,只对同种雄性害虫发挥作用,因为信息素这种专一性的特点,也使其组成的诱捕器呈单一化,且只对一种害虫雄性有效。而在实际应用中,因害虫组成多样,许多害虫信息素尚未人工合成,一些害虫通讯并不依赖信息素进行通讯,现有信息素只对雄虫有效,并未能控制产生后代的雌性。针对这些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在利用其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实现对多种害虫同时防治,以提高其控害目标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诱捕器功能单一且无法控制产生后代雌性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利用其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实现对多种害虫同时防治,以提高其控害目标和效率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包括遮雨盖,所述遮雨盖底部位于圆周边缘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粘虫板,在由连接杆底部内侧组成的空隙内设有用于放置液体或诱源物质的容器,所述容器外侧活动连接在连接杆底部内侧,容器内侧顶部卡有用于诱源物质挥发及防止杂物等落入的倒置网盒盖。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侧顶部还卡有处于倒置网盒盖底部的用于放置诱源物质的实心盒盖,所述实心盒盖的外边缘直径与网盒盖的外边缘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实心盒盖呈花盆状,所述实心盒盖的底部及盒身呈实心状。优选的,所述网盒盖呈花盆状,所述网盒盖底部及与网盒盖底部连接的盒身均呈网状。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杆底部孔洞连接的容器挂环,所述容器在距离桶口2cm的桶壁厚度小于距离桶口大于2cm的桶壁厚度,所述容器的顶部内侧与实心盒盖或网盒盖接触处设有容器卡槽。所述容器卡槽在实心盒盖或网盒盖卡入时,容器卡槽与实心盒盖或网盒盖接触处向下移动,在实心盒盖或网盒盖取出时,容器卡槽与实心盒盖或网盒盖接触处回到起始位置。优选的,所述容器为塑料桶。进一步地,所述遮雨盖呈伞状,在遮雨盖顶部活动连接有挂钩,底部连接有用于悬挂诱芯的吊环,遮雨盖与连接杆连接处设有挂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不少于三个孔洞,连接杆的顶部设有与挂环连接的第一孔洞,连接杆沿纵向至少设有与粘虫板连接的第二孔洞及第三孔洞,第三孔洞还与容器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粘虫板上任意一侧至少设有分别与第二孔洞及第三孔洞连接的粘虫板顶部孔洞及粘虫板底部孔洞,所述粘虫板顶部孔洞与粘虫板底部孔洞之间的孔洞间距及数量与连接杆上处于第二孔洞及第三孔洞之间的孔洞间距及数量匹配。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为卡扣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扣由半圆形的卡扣端部及与卡扣端部连接的一对倒L型卡钩组成。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连接杆上的第一孔洞和遮雨盖上的挂环相连,连接杆上的第二个孔洞和粘虫板顶部孔洞用卡扣固定,连接杆上的第三孔洞与粘虫板底部孔洞及容器上的挂环用卡扣固定,依次将其它连接杆连接并固定。具体使用时,根据防治对象上害虫种类的不同,可通过在连接杆上连接诱捕多种害虫的粘虫板,在吊环上悬挂另一种害虫的诱源物质,在网盖盒和实心盒盖上放置其余害虫诱源物质,进行诱捕。本技术可用于多种害虫的诱捕,操作方便,应用面广,同时也提高了害虫的诱捕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遮雨盖,2为连接杆,3为粘虫板,4为网盒盖,5为实心盒盖,6为容器。图2为本技术中遮雨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为挂钩,12为吊环。图3为本技术中遮雨盖底部的俯视图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3为挂环。图4为本技术中粘虫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31为粘虫板顶部孔洞,32为粘虫板底部孔洞。图5为本技术中的网盒盖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连接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1为第一孔洞,22为第二孔洞,23为第三孔洞。图7为本技术中的容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61为容器挂环,62为卡槽。图8为本技术中的卡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7为卡扣。图9为本技术中的实心盒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8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包括遮雨盖1,所述遮雨盖1底部位于圆周边缘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的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粘虫板3,在由连接杆2底部内侧组成的空隙内设有用于放置水或诱源物质的容器6,所述容器6外侧活动连接在连接杆2底部内侧,容器6内侧顶部卡有用于诱源物质挥发及防止杂物等落入的倒置网盒盖4。优选的,所述网盒盖4呈花盆状,所述网盒盖4底部及与网盒盖4底部连接的盒身均呈网状。进一步地,所述容器6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杆2底部孔洞连接的容器挂环61,所述容器6在距离桶口2cm的桶壁厚度小于距离桶口大于2cm的桶壁厚度;所述容器6的顶部内侧与实心盒盖5或网盒盖4接触处设有容器卡槽62。所述容器卡槽62在实心盒盖5或网盒盖4卡入时,容器卡槽62与实心盒盖5或网盒盖4接触处向下移动,在实心盒盖5或网盒盖4取出时,容器卡槽62与实心盒盖5或网盒盖4接触处回到起始位置。优选的,所述容器6为塑料桶。进一步地,所述遮雨盖1呈伞状,在遮雨盖1顶部活动连接有挂钩11,底部连接有用于悬挂诱芯的吊环12,遮雨盖1与连接杆2连接处设有挂环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2上设有不少于三个孔洞,连接杆2的顶部设有与挂环连接的第一孔洞21,连接杆2上沿纵向至少设有与粘虫板3连接的第二孔洞22及第三孔洞23,第三孔洞23还与容器6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粘虫板3上任意一侧至少设有分别与第二孔洞22及第三孔洞23连接的粘虫板顶部孔洞31及粘虫板底部孔洞32,所述粘虫板顶部孔洞31与粘虫板底部孔洞32之间的孔洞间距及数量与连接杆2上处于第二孔洞22及第三孔洞23之间的孔洞间距及数量匹配。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为卡扣7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扣7由半圆形的卡扣端部及与卡扣端部连接的一对倒L型卡钩组成。实施例2如图1至9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包括遮雨盖1,所述遮雨盖1底部位于圆周边缘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的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粘虫板3,在由连接杆2底部内侧组成的空隙内设有用于放置水或诱源物质的容器6,所述容器6外侧活动连接在连接杆2底部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雨盖,所述遮雨盖底部位于圆周边缘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粘虫板,在由连接杆底部内侧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液体或诱源物质的容器,所述容器外侧活动连接在连接杆底部内侧,容器内侧顶部卡有用于诱源物质挥发及防止杂物等落入的倒置网盒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雨盖,所述遮雨盖底部位于圆周边缘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粘虫板,在由连接杆底部内侧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液体或诱源物质的容器,所述容器外侧活动连接在连接杆底部内侧,容器内侧顶部卡有用于诱源物质挥发及防止杂物等落入的倒置网盒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侧顶部还卡有处于倒置网盒盖底部的用于放置诱源物质的实心盒盖,所述实心盒盖的外边缘直径与网盒盖的外边缘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盒盖呈花盆状,所述实心盒盖的底部及盒身呈实心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盒盖呈花盆状,所述网盒盖底部及与网盒盖底部连接的盒身均呈网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杆底部孔洞连接的容器挂环,所述容器在距离桶口2cm的桶壁厚度小于距离桶口大于2cm的桶壁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龙刘朝红周旭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