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50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包括外盆体,所述外盆体内部设有内盆体,所述内盆体包括内盆底,所述内盆底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内盆壁,四个所述内盆壁之间不连接,所述内盆壁远离内盆底的一端连接有托沿,所述托沿处在外盆体的侧壁上方,所述外盆体的侧壁靠近托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槽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槽与活动块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有可以完全展开的内盆体,将内盆体的内盆壁慢慢展开,方便使用者将内盆体内部的栽培土包裹移植,而且采用这种方式不会伤及栽培土内部的幼苗根系。

A kind of transplantable seedling cultivation ba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
本技术涉及植物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
技术介绍
无霜期与农作物生长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长,生长期也长,无霜期长短在农业上是个很重要的热量指标。北方无霜期短,使得杂交实生苗每年的生长期很短,导致杂交实生苗需要两年才能出圃定植,若是在有霜期将杂交实生苗移植到处在无霜期的地区培养,会大大缩短成长周期。但是传统的幼苗栽培盆不方便移植,因为幼苗的根系分布在培养土中的各个地方,若是直接将幼苗从栽盆中挖出,易造成幼苗根系的损伤,不易于幼苗的移植。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将培养土从栽培盆中取出,且不损伤幼苗根系的栽培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不易于幼苗的移植,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包括外盆体,所述外盆体内部设有内盆体,所述内盆体包括内盆底,所述内盆底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内盆壁,四个所述内盆壁之间不连接,所述内盆壁远离内盆底的一端连接有托沿,所述托沿处在外盆体的侧壁上方,所述外盆体的侧壁靠近托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槽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槽与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外盆体上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涡轮,所述涡轮固定套接在螺纹杆上,所述外盆体上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优选地,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与螺纹槽连通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螺纹杆靠近活动块的一端穿过螺纹槽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外盆体上开设有与第二转动槽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蜗杆靠近外盆体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蜗杆远离外盆体的一端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拉环。优选地,所述螺纹杆共有两个,所述蜗杆处在两个涡轮之间,两个螺纹槽内的螺纹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拉环表面设有防滑层,所述托沿与外盆体接触得一面设有橡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可以完全展开的内盆体,在需要移植时,只需要转动蜗杆,使的滑块将内盆体顶出一定的距离,然后使用者可握住托沿将内盆体从外盆体中慢慢拿出,再将内盆体的内盆壁慢慢展开,方便使用者将内盆体内部的栽培土包裹移植,而且采用这种方式不会伤及栽培土内部的幼苗根系,保证了幼苗的安全,方便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盆体、2内盆壁、3内盆底、4托沿、5活动块、6蜗杆、7拉环、8第二限位块、9螺纹杆、10第一限位块、11涡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包括外盆体1,外盆体1内部设有内盆体,内盆体包括内盆底3,使用时内盆体中设有栽培土,在内盆体中种植栽培幼苗,内盆底3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内盆壁2,四个内盆壁2之间不连接,通过转动内盆壁2,可以完全展开内盆体,方便使用者取出内部的栽培土,进而方便移植,内盆壁2远离内盆底3的一端连接有托沿4,托沿4处在外盆体1的侧壁上方;外盆体1的侧壁靠近托沿4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5,活动槽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9,活动块5上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杆9通过螺纹槽与活动块5螺纹连接,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槽连通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涡轮11,涡轮11固定套接在螺纹杆9上,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6,蜗杆6与涡轮11啮合,通过转动蜗杆6,可以带动涡轮11的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9的转动,因为螺纹杆9与活动块5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活动块5在螺纹杆9的转动下能够在活动槽内移动,能够将托沿4向上顶,进而内盆体向上顶出一定的距离,当托沿4与外盆体1之间有一定距离时,方便使用者抓住托沿4将内盆体从外盆体1中拿出。本技术中,活动块5上开设有与螺纹槽连通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0,螺纹杆9靠近活动块5的一端穿过螺纹槽与第一限位块10固定连接,避免活动块5过度移动,使得螺纹杆9从螺纹槽中拖出;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第二转动槽连通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限位块8,蜗杆6靠近外盆体1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8固定连接,避免蜗杆6从第二转动槽中脱出;蜗杆6远离外盆体1的一端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拉环7,方便使用者转动蜗杆6,同时也方便使用者通过拉环7将整个外盆体1提起,螺纹杆9共有两个,稳定活动块5的移动,蜗杆6处在两个涡轮11之间,两个螺纹槽内的螺纹方向相反,因为涡轮11的转动方向相反,螺纹杆9的转动方向也相反;拉环7表面设有防滑层,方便使用者握住拉环7,托沿4与外盆体1接触得一面设有橡胶层,避免使用者握住托沿4拿出内盆体时打滑。本技术使用时,栽培土设置在内盆体中,在内盆体中种植栽培幼苗,当需要移植幼苗时,只需要通过拉环7转动蜗杆6,带动涡轮11的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9的转动,因为螺纹杆9与活动块5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活动块5在螺纹杆9的转动下能够将托沿4向上顶,进而将内盆体向上顶出一定的距离,当托沿4与外盆体1之间有一定距离时,方便使用者抓住托沿4将内盆体从外盆体1中拿出,拿出后,可慢慢将内盆体的四个侧壁慢慢展开,直到内部的栽培土完全露出,方便使用者将栽培土包裹移植,采用这种方式不会伤及栽培土内部的幼苗根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包括外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1)内部设有内盆体,所述内盆体包括内盆底(3),所述内盆底(3)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内盆壁(2),四个所述内盆壁(2)之间不连接,所述内盆壁(2)远离内盆底(3)的一端连接有托沿(4),所述托沿(4)处在外盆体(1)的侧壁上方,所述外盆体(1)的侧壁靠近托沿(4)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5),所述活动槽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9),所述活动块(5)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9)通过螺纹槽与活动块(5)螺纹连接,所述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涡轮(11),所述涡轮(11)固定套接在螺纹杆(9)上,所述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6),所述蜗杆(6)与涡轮(11)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包括外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1)内部设有内盆体,所述内盆体包括内盆底(3),所述内盆底(3)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内盆壁(2),四个所述内盆壁(2)之间不连接,所述内盆壁(2)远离内盆底(3)的一端连接有托沿(4),所述托沿(4)处在外盆体(1)的侧壁上方,所述外盆体(1)的侧壁靠近托沿(4)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5),所述活动槽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9),所述活动块(5)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9)通过螺纹槽与活动块(5)螺纹连接,所述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涡轮(11),所述涡轮(11)固定套接在螺纹杆(9)上,所述外盆体(1)上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6),所述蜗杆(6)与涡轮(11)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植的幼苗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5)上开设有与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艳李宏军蔡忠民沙守峰王家珍李俊才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