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251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包括垫在上肢下方用于将上肢夹紧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上肢底面接触的底板和固设于底板上用于防止上肢远离躯干一侧的脂肪外扩的挡板,所述挡板沿上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托架上设有使第二托架向靠近或远离挡板方向运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托架与上肢靠近躯干一侧的脂肪接触的一面为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能适用不同体型的患者,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形成穿刺平面,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操作中护士人员的配合,减少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因穿刺部位暴露不充分,引起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及并发症,适用于所有上肢深静脉置管及维护的操作。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ube support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领域,涉及一种支撑托,具体地说是一种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
技术介绍
上肢深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输入刺激性或高粘度的血液制品、反复采血的患者,是重症病人抢救的生命通道。此项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临床治疗过程中,PICC置管使用的较多,置管时首选贵要静脉,而贵要静脉位于人上肢的内侧,置管时,需要病人将上肢内侧的贵要静脉充分暴露,形成进针平面,方便护士操作,减少穿刺失败的次数。但是一些老年病人由于衰老,导致皮肤松弛,尤其是比较瘦弱的老年人,即使将上肢放平,由于皮下脂肪较少,皮肤松弛,使脂肪向下坠落,患者无法使贵要静脉充分暴露形成易于进针的平面。现有技术中,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通常是两个护士配合,上肢用布团或者其他柔软的东西垫在患者上肢的下方,才能使患者上肢的脂肪被托起,将贵要静脉充分暴露,一个护士固定患者上肢,另一个护士再行进针穿刺,浪费了人力。又因为置管通常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且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能始终保持上肢内侧暴露,给穿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患者因为暴露不充分而多次穿刺增加了痛苦,且多次穿刺极易引发并发症,给患者的治疗增加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以达到帮助患者将贵要静脉充分暴露并形成进针平面,节省人力,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穿刺并发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包括垫在上肢下方用于将上肢夹紧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上肢底面接触的底板和固设于底板上用于防止上肢远离躯干一侧的脂肪外扩的挡板,所述挡板沿上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托架上设有使第二托架向靠近或远离挡板方向运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托架与上肢靠近躯干一侧的脂肪接触的一面为斜面。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底板和挡板垂直设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定:所述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部为设于第二托架上并与底板配合的凹槽,所述底板插接于凹槽内使第二托架沿底板运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未设有挡板的一侧固设有防止第二托架沿上肢长度方向运动的卡块,所述卡块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底板的两端。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材质均为记忆棉或硅胶。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上肢放在第一托架的底板上,使患者上肢底部的脂肪被托起,底板上设置有挡板,挡板将上肢外侧面的脂肪挡住,防止脂肪外扩,第二托架与上肢内侧接触的一面为斜面,使底板、挡板与斜面之间形成凹槽,能充分将患者上肢的脂肪托起,并防止两侧的脂肪外扩,有利于上肢的贵要静脉充分暴露,并形成易于置管进针的平面,同时,第二托架能沿第一托架运动,当患者脂肪较少或外皮松弛时,使第二托架向靠近挡板的方向运动,实现夹紧上肢的目的,当患者脂肪较多时,使第二托架向远离挡板的方向运动,实现夹紧上肢的目的,适用性较广,使用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增加穿刺成功率,节省了人力,减轻患者因多次穿刺产生的痛苦,降低了因多次刺穿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了患者舒适度;(2)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和挡板垂直设置,能最大程度的防止上肢一侧的脂肪外扩和皮肤松弛脂肪下坠,使用更加便捷;(3)本专利技术的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既能避免上肢脂肪被夹紧后产生的紧迫感,又有利于脂肪形成进针的平面,使脂肪在形成平面的时候有个过渡,增加患者的舒适感;(4)本专利技术的固定部为设于第二托架上凹槽,将底板插接在凹槽内,使操作者随时根据患者上肢脂肪的多少调整第二托架斜面与挡板之间的间距,操作简单快捷,并且能很好的控制,实用性强;(5)本专利技术的底板插接到凹槽中,底板的两端设有卡块,将第二托架卡接到两个卡块之间,能有效避免第二托架沿底板长度方向上的不必要运动,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材质均为软质的记忆棉或硅胶,防止将患者的上肢刮伤或磕碰到,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能适用不同体型的患者,可以减少术中人员的配合,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适用于所有上肢深静脉置管及后期维护的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托架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托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托架,1.1-底板,1.2-挡板,2-第二托架,2.1-斜面,2.2-凹槽,3-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本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上肢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包括垫在上肢下方用于将上肢夹紧的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所述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上肢的卡槽,用于将上肢的脂肪聚集起来,形成易于置管进针的平面。所述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的材质均为比较柔软的记忆棉或硅胶,本实施例采用记忆棉,患者将上肢放在上面时,较为舒适,且制造成本较低,且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的连接处、边楞处均为倒角过渡,在使用过程中,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所述第一托架1包括底板1.1和挡板1.2,所述底板1.1放置于患者的病床上,使用时将患者的上肢置于底板1.1上,使底板1.1对患者的上肢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底板1.1上固设有用于防止上肢远离躯干一侧的脂肪外扩的挡板1.2,所述挡板1.2与底板1.1垂直,并沿上肢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底板1.1与挡板1.2的截面为L形。所述第二托架2的上部(图3上部)截面为直角梯形,下部(图3下部)截面为矩形,其中,所述第二托架2与上肢靠近躯干一侧的脂肪接触的一面为直角梯形中的斜面2.1,所述斜面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斜面2.1的设置,患者的脂肪被托起时,能起到缓冲或过渡的作用,增加患者的舒适性。所述第二托架2上设有使第二托架2向靠近或远离挡板1.2方向运动的固定部,本实施例的固定部为设置于第二托架2矩形截面上的凹槽2.2,所述凹槽2.2贯穿整个第二托架2,所述第一托架1的底板1.1与凹槽2.2相互配合,并插接于凹槽2.2中,使第二托架2能沿底板1.1左右运动。当患者上肢的脂肪较少时,将第二托架2向靠近挡板1.2的方向运动;当患者上肢的脂肪较多时,将第二托架2向远离挡板1.2的方向运动,使其能适用于更多的患者。本实施例的凹槽2.2设置于第二托架2靠下的部分,并且位于底板1.1下方(图3下方)凹槽2.2的侧边较薄,使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在配合使用时,底部尽可能的保持平面。所述底板1.1未设有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在上肢下方用于将上肢夹紧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上肢底面接触的底板和固设于底板上用于防止上肢远离躯干一侧的脂肪外扩的挡板,所述挡板沿上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托架上设有使第二托架向靠近或远离挡板方向运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托架与上肢靠近躯干一侧的脂肪接触的一面为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在上肢下方用于将上肢夹紧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上肢底面接触的底板和固设于底板上用于防止上肢远离躯干一侧的脂肪外扩的挡板,所述挡板沿上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托架上设有使第二托架向靠近或远离挡板方向运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托架与上肢靠近躯干一侧的脂肪接触的一面为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挡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深静脉置管支撑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建霞王雪笠刘宏任秋霞刘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