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21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心电信号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导电金属块、导线、弹片、开启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底面固定导电金属块,导线一端与导电金属块相连接,弹片一端与壳体内部底面相固定,开启组件活连接在壳体内部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弹片的弹性压合电极片,操作时只需向一侧轻微旋转导线连接器,导线连接器与电极片便可连接到一起,需分离时反方向旋转导线连接器,这种方式连接与分离操作简单,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适感。

A kind of wire connector with rotary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电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远程心电图监视器已获得关联心肺系统的电活动信号,是对患者在家中实时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较大多数的使用方式是通过一性电极片粘连人体皮肤,而后利用导线连接器与导线进行连接,导线另一端与EDG监视器连接,现有的导线连接器一般是通过按扣的方式与电极片相连接,这种方式在使用时存在很大的缺陷,医生在连接导线连接器与电极片时,需要用力向下按压让两者进行连接,这种向下的力会导致患者额外的不适与疼痛感,在医生需要分离导线连接器与电极片时,同样需要一个相当大的向上的力,这种力量会导致电极片突然从患者皮肤上撕扯开,再次让患者感到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通过水平旋转导线连接器,让导线连接器与电极片进行连接,以避免原有向下或向上的力给人带来的不适。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包括:壳体、导电金属块、导线、弹片、开启组件;所述壳体底面设有圆形贯通口;所述导电金属块为“C字型”固定在壳体内部底面,其中导电金属块的“C字型开口与壳体圆形贯通口边缘上下对齐;所述导线一端与导电金属块相连接;所述弹片由弯曲与水平两个部分组成,弹片弯曲部一端与壳体内部底面相固定,另一端连接水平部,弹片水平部位于壳体圆形贯通口的上方,其中弹片弯曲部与水平部相反的一端分别设有挡块;所述开启组件为圆柱型,上端与壳体内部顶面为活连接,开启组件能够在壳体内部进行旋转,其中开启组件顶面为圆弧面;所述开启组件上设置有杆与橡胶;所述杆一端固定在开启组件中部,另一端初始时嵌套弹片水平部;所述橡胶为圆柱形,与开启组件底面相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底面设有多条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底面设有圆弧状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水平部与杆贴合处为弧线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与弹片14的嵌套面为圆角。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弹片的弹性压合电极片,操作时只需向一侧轻微旋转导线连接器,导线连接器与电极片便可连接到一起,需分离时反方向旋转导线连接器,这种方式连接与分离操作简单,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线连接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线连接器内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开启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线连接器连接电极片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中所示:1-导线连接器、2-电极片、11-壳体、12-导电金属块、13-导线、14-弹片、15-开启组件、21-导电金属头、22-电极、141-挡块、151-杆、152-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2-3所示,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包括:壳体11、导电金属块12、导线13、弹片14、开启组件15;所述壳体11底面设有圆形贯通口,圆形贯通口与电极片2相连接;所述导电金属块12为“C字型”固定在壳体11内部底面,其中导电金属块12的“C字型开口与壳体11圆形贯通口边缘上下对齐;所述导线13一端与导电金属块12相连接;所述弹片14由弯曲与水平两个部分组成,弹片14弯曲部一端与壳体11内部底面相固定,另一端连接水平部,弹片14水平部位于壳体11圆形贯通口的上方,其中弹片14弯曲部与水平部相反的一端分别设有挡块141;所述开启组件15为圆柱型,上端与壳体11内部顶面为活连接,开启组件15能够在壳体11内部进行旋转,其中开启组件15顶面为圆弧面,其目的为减少开启组件15顶面与壳体11内部顶面的摩擦;如图4-5所示,所述开启组件15上设置有杆151与橡胶152;所述杆151一端固定在开启组件15中部,另一端嵌套弹片14水平部,杆151撑开弹片14水平部,让弹片14水平部位于壳体11圆形贯通口的一侧;所述橡胶152为圆柱形,与开启组件15底面相固定;所述电极片2包括:导电金属头21、电极22。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橡胶152底面设有多条凹槽,在向下抵合导电金属头21让壳体11进行旋转时,能够进一步增加橡胶152与导电金属头21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橡胶152底面设有圆弧状凹槽,在导电金属头21插入壳体11内部后,橡胶152底面能够包裹导电金属头21上端,进一步增加橡胶152与导电金属头21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弹片14水平部与杆151贴合处为弧线状,且弧线状开口朝向杆151,其目的为防止杆151受弹片14复位的弹力影响,让杆151旋转至弹片14弯曲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杆151与弹片14的嵌套面为圆角,在弹片14移动时圆角嵌套面能够减少摩擦,从而能够更好的移动弹片14。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首先把电极22贴合皮肤,向下移动壳体11,导电金属头21沿壳体11圆形贯通口进入壳体11内部,并与橡胶152底面相贴合,如图6所示,使用很小向下的力旋转壳体11,由于橡胶152与导电金属头21的抵合,通过橡胶152增加与导电金属头21之间的摩擦力,让开启组件15进行定位,在壳体11旋转的过程中,弹片14与杆151的连接部位由原来的弹片14的水平部,移动至弹片14的弯曲部,杆151不再撑开弹片14水平部,弹片14水平部复位,与导电金属块12共同夹持导电金属头21;如医生需要导线连接器1与电极片2分离,使用很小向下的力反方向旋转壳体11,杆151重新移动至弹片14水平部,再次撑开弹片14水平部,向上便可取下导线连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包括:壳体(11)、导电金属块(12)、导线(13)、弹片(14)、开启组件(15);/n所述壳体(11)底面设有圆形贯通口;/n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块(12)为“C字型”固定在壳体(11)内部底面,其中导电金属块(12)的“C字型开口与壳体(11)圆形贯通口边缘上下对齐;/n所述导线(13)一端与导电金属块(12)相连接;/n所述弹片(14)由弯曲与水平两个部分组成,弹片(14)弯曲部一端与壳体(11)内部底面相固定,另一端连接水平部,弹片(14)水平部位于壳体(11)圆形贯通口的上方,其中弹片(14)弯曲部与水平部相反的一端分别设有挡块(141);/n所述开启组件(15)为圆柱型,上端与壳体(11)内部顶面为活连接,开启组件(15)能够在壳体(11)内部进行旋转,其中开启组件(15)顶面为圆弧面;/n所述开启组件(15)上设置有杆(151)与橡胶(152);/n所述杆(151)一端固定在开启组件(15)中部,另一端初始时嵌套弹片(14)水平部;/n所述橡胶(152)为圆柱形,与开启组件(15)底面相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连接式导线连接器,包括:壳体(11)、导电金属块(12)、导线(13)、弹片(14)、开启组件(15);
所述壳体(11)底面设有圆形贯通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块(12)为“C字型”固定在壳体(11)内部底面,其中导电金属块(12)的“C字型开口与壳体(11)圆形贯通口边缘上下对齐;
所述导线(13)一端与导电金属块(12)相连接;
所述弹片(14)由弯曲与水平两个部分组成,弹片(14)弯曲部一端与壳体(11)内部底面相固定,另一端连接水平部,弹片(14)水平部位于壳体(11)圆形贯通口的上方,其中弹片(14)弯曲部与水平部相反的一端分别设有挡块(141);
所述开启组件(15)为圆柱型,上端与壳体(11)内部顶面为活连接,开启组件(15)能够在壳体(11)内部进行旋转,其中开启组件(15)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兵谢盼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诺心医疗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