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2193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所属服装设计制版技术领域。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插肩袖袖型往后偏的问题。技术特征在于:以肩与袖子的互借原理为基础;技术特征在于:以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原理改变插肩袖的垂力方向;其特征在于:通过旋转和剪开前肩端点改变插肩袖的角度及垂力方向;再根据面料属性调整后袖中缝与前袖中缝的长短及缝吃量来改变插肩袖的垂力方向,以达到插肩袖前倾不偏后的自然袖型;其技术特征在于:方法科学、应用灵活可广泛应用于电脑CAD制版中;主要用途在于:完善中国及国际服装设计制版插肩袖类制版技术水平,提高插肩袖类服装版型质量,以技能互通共赢,促进中国服装业及全球服装业的繁荣发展。

A method of making plate and matching sleeve for raglan sleeve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服装设计制版
,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技术背景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衣食住行,服装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当下,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着装的爱美之心永无止境,即要展现自身的外观美丽形象美,同时又要服装版型内在穿着舒适;因此,人们对服装的款式和版型的要求更高;当人们对服装购买的需求发生变化了,迫使生产企业对服装制版师的技能水平和版型要求更高;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形成服装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制版技术与版型质量的升级是企业品牌升级的基础。目前,中国及国际服装业正在向高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转型,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在人才、技术的创新缺一不可,服装设计制版
的创新是服装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及国际服装产业升级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和现有服装制版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手工制版与电脑cad制版上的应用;技术特征在于:先单独绘制好有弯式的一片袖,然后将袖子与衣身互借进行插肩袖的袖型设计;其技术特征在于:根据面料属性将袖中缝的肩部着力点往前偏移,以改变插肩袖垂力方向;技术特征在于:结合面料属性与结构力学关系;以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原理来改变插肩袖的垂力方向,并通过旋转和剪开前肩端点改变插肩袖的角度及垂力方向;技术特征在于:根据面料属性调整后袖中缝与前袖中缝的长短与缝吃量来改变袖子的垂力方向,以达到插肩袖前倾不偏后的自然袖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和现有服装制版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手工制版与电脑cad制版上的应用;技术特征在于:先单独绘制好有弯式的一片袖,然后将袖子与衣身互借进行插肩袖的袖型设计;其技术特征在于:根据面料属性将袖中缝的肩部着力点往前偏移,以改变插肩袖垂力方向;技术特征在于:结合面料属性与结构力学关系;以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原理来改变插肩袖的垂力方向,并通过旋转和剪开前肩端点改变插肩袖的角度及垂力方向;技术特征在于:根据面料属性调整后袖中缝与前袖中缝的长短与缝吃量来改变袖子的垂力方向,以达到插肩袖前倾不偏后的自然袖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因为该插肩袖配袖方法科学,还包括对二片插肩袖、一片插肩袖、连身袖插条、连身袖插腋下角、连身袖插小袖的配袖制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偏后的插肩袖服装制版配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服装结构原理在绘制好宽松风格前后衣身的总袖笼弧为配袖依据,根据袖笼弧长先绘制有弯式的一片袖,该方法步骤包括:
(1)画水平线定袖肥44cm+(1cm为提前加上一片袖旋转的损耗量);
(2)袖山高在水平线中点往上量15cm(总袖笼弧55.7的一半乘以0.55的函数);
(3)前袖斜线长以前袖笼弧28.2-1.2=17cm;
(4)后袖斜线长以后袖笼弧27.5-0.5=27cm;
(5)为前袖斜线的中点;
(6)为后袖斜线的中点;
(7)为前袖交点在其中点上2cm;
(8)为后袖交点在其中点下1.9cm;
(9)画前上水平线的辅助点以袖中线往右5.6cm;
(10)画后上水平线的辅助点以袖中线往左6cm;
(11)后袖底夹角往上1.5cm为后袖弧的辅助点位;
(12)后袖山头夹角下1.4cm为后袖弧的辅助点位;
(13)前袖头的夹角下1.6cm为前袖弧的辅助点位;
(14)前袖底的夹角往上1.7cm为前袖弧的辅助点位;
(15)参考辅助点画顺前后袖山头弧线,注意袖山造型的自然美观,及袖山吃量的控制,辅助点尺寸可调;
(16)画袖长58cm做袖口线的水平线;
(17)画袖肘线30cm;
(18)画前袖缝线;
(19)画后袖缝线。
在一片袖基础画好后,接着开始对一片袖有弯式造型的设计,为更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定前后袖肥线及袖口线的二分之一;
(2)在前袖口中点往上0.3cm出0.5cm为实际前袖口起点连到上袖山弧线;
(3)袖口中点下0.7cm;
(4)袖口尺寸17.5cm;
(5)后袖肥的1/2往上延长到袖山弧线为后袖旋转点;
(6)画后袖基础线;
(7)后袖基础线出0.8cm为一片袖的弯式量,然后重新连到后袖山头弧线及下袖口点;
(8)在袖口的1/2作袖中线;
(9)以新前袖折线为中心拷贝前袖缝;
(10)在拷贝过来的前袖缝,在袖肘线处进0.8cm以画顺前袖缝线;
(11)以后袖折线拷贝后袖肥点,并在后袖山头的旋转点往下旋转至新袖肥拷贝点,保持后袖弧及袖弧尺寸不变;虽然袖肥尺寸会少,但是,实际的袖肥尺寸不少,(此时的袖肥尺寸会少1cm,因为知道一片袖旋转后袖肥会少1cm,所以在第一步定袖肥的时候已提前加上1cm);
(12)在后袖肘点及后袖口分别拷贝出后袖缝,中间的空量即后袖缝比前袖缝长出的吃量,其作用是为增加一片袖的自然弯式,以达到一片袖具体二片袖的弯式效果;
(13)画顺后袖缝;
(14)调节袖口,前袖口上0.6cm;
(15)调节袖口,后袖口1cm,后比前多0.4cm是为了减少后袖缝的吃量,因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财义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紫衡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