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噪声滤波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将线间或线对地间连接的电容器的噪声滤波器电路,尤其涉及具有ESL消除构造的噪声滤波器电路,该ESL消除构造用于防止由等效串联电感(以下记载为ESL)引起的滤波器性能的劣化。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路模块具有使2个环状的导体图案在介电层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ESL消除构造。2个环状的导体图案通过导电性贯通孔连接而磁耦合,由此产生互感。以下,将磁耦合后的2个环状的导体图案适当记载为耦合环。在上述ESL消除构造中,通过在耦合环间产生的互感而消除ESL。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7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由在2个环状的导体图案中的一个导体图案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与另一个导体图案交链的量,而决定上述的互感的大小。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ESL消除构造中,当在2个环状的导体图案之间产生层间偏移时,从介电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2个导体图案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减小,互感较大地变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设置有ESL消除构造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当由于制造误差等原因而在耦合环产生层间偏移时,耦合环间的互感较大地变动,无法充分地消除ESL。在该情况下,存在由于残留的ESL而使滤波器性能劣化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抑制因耦合环的层间偏移而引起的互感的变动从而实现稳定的滤波器性能的噪声滤波器电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噪声滤波器电路具备介电层及电容器。介电层在一个面具有输入线、输入环线、电容器连接线及输出线,按照输入线、输入环线及电容器连接线的顺序串联连接。介电层在另一个面具有连接在电容器连接线与输出线之间的输出环线、以及包围该输出环线的接地导体。电容器的一个端部与电容器连接线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接地导体连接。在该结构中,从输入线到电容器连接线为止的输入环线的卷绕方向与从电容器连接线到输出线为止的输出环线的卷绕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输入环线配置在从介电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输出环线的环内侧或外侧对应的区域。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将输入环线配置在从介电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输出环线的环内侧或外侧对应的区域。通过这样构成,即便在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产生层间偏移,也能够抑制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互感的变动,实现稳定的滤波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背面侧的导体图案的平面透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导体图案的位置关系的平面透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示出实施了等效电路转换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6是示出以往的ESL消除构造的耦合环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示出以往的ESL消除构造中的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层间偏移的例子的局部俯视图。图8是示出以往的ESL消除构造中的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层间偏移量和互感的计算结果的关系的图表。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耦合环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耦合环的局部俯视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层间偏移的例子的局部俯视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层间偏移量与互感的计算结果的关系的图表。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背面侧的导体图案的平面透视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导体图案的位置关系的平面透视图。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耦合环的例子的局部立体图。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耦合环的例子的局部俯视图。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层间偏移的例子的局部俯视图。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电路中的输入环线与输出环线之间的层间偏移量和互感的计算结果的关系的图表。图2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俯视图。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背面侧的导体图案的平面透视图。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导体图案的位置关系的平面透视图。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24是示出实施了等效电路转换的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变形例的背面侧的导体图案的平面透视图。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变形例的导体图案的位置关系的平面透视图。图2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俯视图。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背面侧的导体图案的平面透视图。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噪声滤波器电路的导体图案的位置关系的平面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按照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电路1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噪声滤波器电路1的背面侧的导体图案的平面透视图,示出使直到背面侧的导体图案为止的噪声滤波器电路1的结构要素成为透明的状况。图3是示出噪声滤波器电路1的导体图案的位置关系的平面透视图,示出使介电层2成为透明的状况。噪声滤波器电路1具有包括介电层2、以及配置于介电层2的一个面(以下记载为表面)和另一个面(以下记载为背面)的导体图案在内的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有芯片型的电容器3。在介电层2的表面,通过导体图案而形成有输入线4、输入环线5、电容器连接线6及输出线7,如图1所示,按照输入线4、输入环线5及电容器连接线6的顺序串联连接。通孔8a、8b、8c形成在介电层2的厚度方向上,将介电层2的表面的导体图案与背面的导体图案电连接。如图2及图3所示,在介电层2的背面,通过导体图案而形成有输出环线9及接地导体10。电容器3的一个端部与电容器连接线6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8c而与接地导体10电连接。输入线4的一个端部成为输入端子4a,另一个端部与输入环线5连接。输出线7的一个端部成为输出端子7a。输出环线9的一个端部通过通孔8a而与电容器连接线6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通孔8b而与输出线7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即,输出环线9连接在电容器连接线6与输出线7之间。接地导体10是在介电层2的背面以包围输出环线9的方式设置的导体的实心图案。在噪声滤波器电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噪声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n该噪声滤波器电路具备:/n介电层,其在一个面具有输入线、输入环线、电容器连接线及输出线,按照所述输入线、所述输入环线及所述电容器连接线的顺序串联连接,在另一个面具有连接在所述电容器连接线与所述输出线之间的输出环线、以及包围该输出环线的接地导体;以及/n电容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电容器连接线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接地导体连接,/n从所述输入线到所述电容器连接线为止的所述输入环线的卷绕方向与从所述电容器连接线到所述输出线为止的所述输出环线的卷绕方向为相同的方向,/n所述输入环线配置在从所述介电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输出环线的环内侧或外侧对应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噪声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噪声滤波器电路具备:
介电层,其在一个面具有输入线、输入环线、电容器连接线及输出线,按照所述输入线、所述输入环线及所述电容器连接线的顺序串联连接,在另一个面具有连接在所述电容器连接线与所述输出线之间的输出环线、以及包围该输出环线的接地导体;以及
电容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电容器连接线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接地导体连接,
从所述输入线到所述电容器连接线为止的所述输入环线的卷绕方向与从所述电容器连接线到所述输出线为止的所述输出环线的卷绕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所述输入环线配置在从所述介电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输出环线的环内侧或外侧对应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环线及所述输出环线具有一部分开放的矩形状的环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环线及所述输出环线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圆形状的环形状。
4.一种噪声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噪声滤波器电路具备:
介电层,其在一个面具有输入线、输入环线、电容器连接线及输出线,按照所述输入线、所述输入环线及所述电容器连接线的顺序串联连接,在另一个面具有连接在所述电容器连接线与所述输出线之间的输出环线、以及包围该输出环线的接地导体;以及
电容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电容器连接线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接地导体连接,
从所述输入线到所述电容器连接线为止的所述输入环线的卷绕方向与从所述电容器连接线到所述输出线为止的所述输出环线的卷绕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所述输入环线及所述输出环线具有一部分开放的长方形的环形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介电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输入环线的环形状的长边与所述输出环线的环形状的长边正交。
5.一种噪声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噪声滤波器电路具备:
介电层,其在一个面具有正极侧输入线、正极侧输入环线、正极侧电容器连接线、正极侧输出线、负极侧输入线、负极侧输入环线、负极侧电容器连接线及负极侧输出线,按照所述正极侧输入线、所述正极侧输入环线及所述正极侧电容器连接线的顺序串联连接,并按照所述负极侧输入线、所述负极侧输入环线及所述负极侧电容器连接线的顺序串联连接,在另一个面具有正极侧输出环线和负极侧输出环线,该正极侧输出环线连接在所述正极侧电容器连接线与所述正极侧输出线之间,该负极侧输出环线连接在所述负极侧电容器连接线与所述负极侧输出线之间;以及
电容器,其一个端部与所述正极侧电容器连接线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负极侧电容器连接线连接,
从所述正极侧输入线到所述正极侧电容器连接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