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设备本体、移动组件、支撑座、箱体、干燥剂、保护盒、控制设备本体卡合组件、吊环、顶盒和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保护盒的底端两侧贴合,所述保护盒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箱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控制设备本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干燥剂,且干燥剂位于保护盒的内部,所述保护盒的两侧中心处分别与卡合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湿气与控制设备本体内部的零件接触,造成控制社设备的损坏,增加其维修费用,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设置的移动组件,有利于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运,提高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
An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tro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楼宇控制
,具体为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楼宇控制是指楼宇中电力设备,如电梯、水泵、风机、空调等,其主要工作性质是强电驱动,通常这些设备是开放性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只要接通电源,设备就在工作,至于工作状态、进程、能耗等,无法在线及时得到数据,更谈不上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现在楼宇控制是将上述的电器设备进行在线监控,通过设置相应的传感器、行程开关、光电控制等,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通过线路返回控制机房的中心电脑,由电脑得出分析结果,再返回到设备终端进行调解,但传统的智能楼宇控制设备不利于转移,降低其使用范围,同时不利于防潮,导致控制设备内部零件的损坏,增加其维修费用,提高了劳动强度,且不利于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设备本体、移动组件、支撑座、箱体、干燥剂、保护盒、控制设备本体卡合组件、吊环、顶盒和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保护盒的底端两侧贴合,所述保护盒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箱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控制设备本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干燥剂,且干燥剂位于保护盒的内部,所述保护盒的两侧中心处分别与卡合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卡合组件包括移动块、移动杆、弹簧、固定盒、固定杆、内卡扣、外卡扣和挡板,所述保护盒的两侧中心处分别挡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底端中心处与外卡扣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外卡扣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内卡扣的顶端卡合,所述内卡扣的底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固定杆的中心处外部设置的轴承外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年分别与固定盒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内卡扣的一侧底端与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移动块的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卡扣的一侧底端和固定盒的内部一侧中心处水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底端分别与箱体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侧面中心处底端分别与移动组件焊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万向轮、挡块、防磨圈、第一固定板、连接杆、连接柱、螺杆、螺套、第二固定板、滑块和固定柱,所述箱体的侧面中心处底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的一侧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轴承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轴承内部与螺套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螺套的内部与螺杆的外部通过螺旋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底端分别与连接柱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滑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位于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的底端两侧和第一固定板的顶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箱体的侧面底端焊接,所述连接柱的底端两侧分别与连接杆的顶端焊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两端开设的通孔与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挡块的底端与万向轮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顶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顶盒的底端两侧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端四角分别与支撑座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支撑座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端两侧焊接固定于吊环的底端。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顶端与防磨圈的底端通过胶粘剂粘接。进一步的,所述顶盒的内部顶端中心处与散热风扇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顶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风扇的底端位于箱体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通过设置的干燥剂,有利于防潮,避免了控制本体内部零件的损坏,降低了维修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设置的卡合组件,有利于更换干燥剂,提高了对箱体内部除湿效率,同时设置的移动组件,有利于该技术的转运,扩大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固定盒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柱的侧视图;图中:1、控制设备本体;2、移动组件;3、支撑座;4、箱体;5、干燥剂;6、保护盒;7、卡合组件控制设备本体;8、吊环;9、顶盒;10、散热风扇;201、万向轮;202、挡块;203、防磨圈;204、第一固定板;205、连接杆;206、连接柱;207、螺杆;208、螺套;209、第二固定板;210、滑块;211、固定柱;701、移动块;702、移动杆;703、弹簧;704、固定盒;705、固定杆;706、内卡扣;707、外卡扣;70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设备本体1、移动组件2、支撑座3、箱体4、干燥剂5、保护盒6、控制设备本体卡合组件7、吊环8、顶盒9和散热风扇10,箱体4的底端四角分别与支撑座3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支撑座3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有利于防滑,箱体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保护盒6的底端两侧贴合,保护盒6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箱体4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控制设备本体1,箱体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干燥剂5,且干燥剂5位于保护盒6的内部,保护盒6的两侧中心处分别与卡合组件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卡合组件7包括移动块701、移动杆702、弹簧703、固定盒704、固定杆705、内卡扣706、外卡扣707和挡板708,保护盒6的两侧中心处分别挡板70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挡板708的底端中心处与外卡扣707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外卡扣707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704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内卡扣706的顶端卡合,内卡扣706的底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固定杆705的中心处外部设置的轴承外部套接固定连接,固定杆705的两端年分别与固定盒704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内卡扣706的一侧底端与移动杆702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杆702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704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移动块701的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弹簧703的两端分别与内卡扣706的一侧底端和固定盒704的内部一侧中心处水平固定连接,固定盒704的底端分别与箱体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箱体4的侧面中心处底端分别与移动组件2焊接;移动组件2包括万向轮201、挡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设备本体(1)、移动组件(2)、支撑座(3)、箱体(4)、干燥剂(5)、保护盒(6)、控制设备本体卡合组件(7)、吊环(8)、顶盒(9)和散热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保护盒(6)的底端两侧贴合,所述保护盒(6)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箱体(4)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控制设备本体(1),所述箱体(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干燥剂(5),且干燥剂(5)位于保护盒(6)的内部,所述保护盒(6)的两侧中心处分别与卡合组件(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所述卡合组件(7)包括移动块(701)、移动杆(702)、弹簧(703)、固定盒(704)、固定杆(705)、内卡扣(706)、外卡扣(707)和挡板(708),所述保护盒(6)的两侧中心处分别挡板(70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挡板(708)的底端中心处与外卡扣(707)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外卡扣(707)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704)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内卡扣(706)的顶端卡合,所述内卡扣(706)的底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固定杆(705)的中心处外部设置的轴承外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705)的两端年分别与固定盒(704)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内卡扣(706)的一侧底端与移动杆(7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702)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704)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移动块(701)的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03)的两端分别与内卡扣(706)的一侧底端和固定盒(704)的内部一侧中心处水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704)的底端分别与箱体(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4)的侧面中心处底端分别与移动组件(2)焊接;/n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万向轮(201)、挡块(202)、防磨圈(203)、第一固定板(204)、连接杆(205)、连接柱(206)、螺杆(207)、螺套(208)、第二固定板(209)、滑块(210)和固定柱(211),所述箱体(4)的侧面中心处底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209)的一侧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09)的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轴承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轴承内部与螺套(208)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螺套(208)的内部与螺杆(207)的外部通过螺旋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07)的底端分别与连接柱(206)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连接柱(206)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10)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10)位于固定柱(211)上,所述固定柱(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209)的底端两侧和第一固定板(204)的顶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04)的一侧与箱体(4)的侧面底端焊接,所述连接柱(206)的底端两侧分别与连接杆(205)的顶端焊接,所述连接杆(205)的底端贯穿第一固定板(204)的两端开设的通孔与挡块(2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挡块(202)的底端与万向轮(20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4)的顶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顶盒(9)的底端两侧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楼宇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设备本体(1)、移动组件(2)、支撑座(3)、箱体(4)、干燥剂(5)、保护盒(6)、控制设备本体卡合组件(7)、吊环(8)、顶盒(9)和散热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分别与保护盒(6)的底端两侧贴合,所述保护盒(6)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箱体(4)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控制设备本体(1),所述箱体(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干燥剂(5),且干燥剂(5)位于保护盒(6)的内部,所述保护盒(6)的两侧中心处分别与卡合组件(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卡合组件(7)包括移动块(701)、移动杆(702)、弹簧(703)、固定盒(704)、固定杆(705)、内卡扣(706)、外卡扣(707)和挡板(708),所述保护盒(6)的两侧中心处分别挡板(70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挡板(708)的底端中心处与外卡扣(707)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螺栓,所述外卡扣(707)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704)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内卡扣(706)的顶端卡合,所述内卡扣(706)的底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固定杆(705)的中心处外部设置的轴承外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705)的两端年分别与固定盒(704)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内卡扣(706)的一侧底端与移动杆(7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702)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盒(704)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移动块(701)的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03)的两端分别与内卡扣(706)的一侧底端和固定盒(704)的内部一侧中心处水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704)的底端分别与箱体(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4)的侧面中心处底端分别与移动组件(2)焊接;
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万向轮(201)、挡块(202)、防磨圈(203)、第一固定板(204)、连接杆(205)、连接柱(206)、螺杆(207)、螺套(2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扬烨,黄丽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维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