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以及程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99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对位部,以由序列数据构成的基准数据作为基准,对其他序列数据进行对位;对象数据提取部,作为对象数据提取所述其他序列数据中的与所述基准数据对应的部分。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gr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信息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技术介绍
历来已知,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来生成辨别模型,并利用该辨别模型对辨别对象数据的标签进行辨别的技术。这种技术可利用于,例如,根据机械设备中设置的感应器的感应器数据,来检测该机械设备的异常。一般而言,在生成辨别模型时,会进行训练数据的预处理(标准化及数据量调整等)。同样,在对辨别对象数据的标签进行辨别时,进行辨别对象数据的预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能够提高辨别模型本身的辨别精度,以及实际利用辨别模型进行辨别时的辨别精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40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数据的恰当预处理方法,因数据而异。因此,预处理以及预处理方法的构建,向来由数据科学家等专业人员进行。其结果,辨别模型的生成、辨别对象数据的标签辨别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力。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实现数据预处理的自动化。<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对位部,以由序列数据构成的基准数据作为基准,对其他序列数据进行对位;对象数据提取部,作为对象数据提取所述其他序列数据中的与所述基准数据对应的部分。<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数据预处理的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辨别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模型生成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模型生成装置以及辨别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序列数据D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对位后的序列数据D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从图5的各序列数据D1~D24中提取的对象数据的图。图7是表示对从图5的序列数据D3(基准数据D0)以及序列数据D4中提取的对象数据进行小波变换的结果的图。图8是表示模型生成装置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辨别装置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此,关于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内容,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采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关于一实施方式的辨别系统100,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辨别系统100是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来生成辨别模型,并根据该辨别模型对辨别对象数据的标签进行辨别的系统。首先,关于辨别系统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辨别系统100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的辨别系统100包括模型生成装置1与辨别装置2。模型生成装置1是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是输入训练数据(添加标签的序列数据D),并根据该训练数据生成用于辨别序列数据D的标签的辨别模型的计算机。模型生成装置1是PC(PersonalComputer)、服务器、智能电话、平板终端或微型计算机,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序列数据D由包含1个或多个数据的记录(records)按规定顺序排列而成,包括时序数据、被转换成一维排列的图像数据以及文本数据。时序数据包括感应器数据以及语音数据。可对序列数据D添加2种以上的标签。辨别装置2是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是输入辨别对象数据(序列数据D),并利用由模型生成装置1生成的辨别模型来辨别该辨别对象数据的标签的计算机。辨别装置2是PC、服务器、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或微型计算机,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对辨别对象数据可添加标签,也可不添加标签。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的例子中,模型生成装置1以及辨别装置2分别由不同的计算机构成,但也可以由同一个计算机构成。此外,辨别装置2也可以利用与模型生成装置1生成的辨别模型不同的辨别模型,辨别序列数据D的标签。其次,关于模型生成装置1以及辨别装置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模型生成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的模型生成装置1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101、ROM(ReadOnlyMemory)102、RAM(RandomAccessMemory)103、HDD(HardDiskDrive)104、输入装置105、显示装置106、通信界面107以及总线108。CPU101通过执行程序,来控制模型生成装置1的各构成部分,实现模型生成装置1的功能。ROM102用于存储包含CPU101执行的程序在内的各种数据。RAM103为CPU101提供工作区。HDD104用于存储包括CPU101执行的程序在内的各种数据。输入装置105用于向模型生成装置1输入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信息。输入装置105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以及硬件按钮。显示装置106用于显示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画面。显示装置106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以及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通信界面107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模型生成装置1连接到互联网或LAN(LocalAreaNetwork)等网络。模型生成装置1可以通过网络与辨别装置2连接。总线108使CPU101、ROM102、RAM103、HDD104、输入装置105、显示装置106以及通信界面107彼此连接。在此,模型生成装置1的硬件结构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模型生成装置1可以是具备CPU101、ROM102以及RAM103的任意结构。此外,辨别装置2的硬件结构与模型生成装置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接下来,关于模型生成装置1以及辨别装置2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模型生成装置1以及辨别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首先,关于模型生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3的模型生成装置1包括序列数据存储部11、基准数据选择部12、对位部13、对象数据提取部14、特征量提取部15以及模型生成部16。序列数据存储部11由ROM102、RAM103以及HDD104等实现。通过由CPU101执行程序,来实现基准数据选择部12、对位部13、对象数据提取部14、特征量提取部15以及模型生成部16。序列数据存储部11存储多个添加有标签的序列数据D(训练数据)。各序列数据D分别作为数据文件被保存。序列数据存储部11中存储的各序列数据D的数据量可相同,亦可不同。图4是表示序列数据D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的序列数据D是加速度感应器的感应器数据,按测定时间的顺序排列了多个记录。各记录包括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3个数据项目的值(数据)。如上所述,序列数据D中可以包含多个数据项目,也可以包含1个数据项目。将图4所示的序列数据D与标签关联起来存储在序列数据存储部11中。基准数据选择部12从序列数据存储部11所存储的多个序列数据D中选择基准数据D0。基准数据D0是对位部13进行对位时被用作基准的序列数据D。基准数据选择部12可以随机选择基准数据D0,也可以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n对位部,以由序列数据构成的基准数据作为基准,对其他序列数据进行对位;及/n对象数据提取部,作为对象数据提取所述其他序列数据中的与所述基准数据对应的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6 JP 2017-221038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对位部,以由序列数据构成的基准数据作为基准,对其他序列数据进行对位;及
对象数据提取部,作为对象数据提取所述其他序列数据中的与所述基准数据对应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所述对位部以提高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其他序列数据的相似度的方式,对所述其他序列数据进行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所述对位部通过互相关或动态时间规整法,对所述其他序列数据进行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还具备特征量提取部,从所述对象数据中提取特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所述对象数据提取部从多个所述序列数据中提取相同部分,作为所述对象数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田隆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电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