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80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09
本公开涉及凝血酶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用途。进一步地,本公开涉及包含所述凝血酶抗体CDR区的鼠源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以及包含凝血酶抗体和/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人源化的凝血酶抗体在制备用于治疗凝血酶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Thrombin antibody, its antigen binding fragment and its medical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凝血酶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用途
本公开涉及凝血酶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进一步地,本公开还涉及包含所述凝血酶抗体CDR区的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本公开还涉及包含所述凝血酶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作为凝血酶相关疾病诊断剂和治疗药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是提供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血液凝固是防止受损血管出血(止血)的重要过程。然而,阻塞血液流经血管(血栓形成)或脱落后沉积在体内其它部位的血管(血栓栓塞)的血凝块对健康是严重的威胁。血栓症(如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血栓塞等)是一类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统计,到目前,心血管发病及死亡率已经跃居第一位。世界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约1733万人,占死亡总数30%,中国心血管患者2.9亿人,每年死亡约35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41%。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统计,中风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所以近年来,研究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一些抗凝血疗法可以治疗病理学血液凝固,例如使用传统药物肝素、小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或者直接使用凝血酶(Thrombin)抑制剂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等。这些疗法的普遍缺陷是增加出血风险。许多抗凝药物起效剂量(阻止血栓形成)和安全剂量(最高无出血风险)之间的窗口不够大,考虑到个体病人的反应差异,该窗口将进一步缩小。以凝血酶为靶点,用凝血酶拮抗剂来抑制血栓的生成即是临床治疗血栓的方法之一。凝血反应是一个复杂的信号级联过程,凝血酶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凝血酶将循环系统的纤维蛋白原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可聚合形成纤维蛋白,血液凝块的纤维基质),对细胞也有很多直接调控。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触发血小板发生形变,释放血小板活化剂ADP、血清素和血栓烷A2,以及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除此以外,还促进粘附分子P-选择素和CD40配体迁移到血小板表面,进而激活整合素aIIb/b3。后者结合纤维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进而介导血小板的聚集。凝血酶还刺激血小板表面的促凝血活性,反过来促进凝血酶的表达。在内皮细胞的培养中,凝血酶促进vWF的释放,细胞质膜的P-选择素的出现和趋化因子的产生。这些反应被认为触发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结合。内皮细胞随即改变形状,内皮细胞层通透性增加。这些反应被预计将促进血浆蛋白的局部渗出,促进水肿。在非内皮组织中,凝血酶通过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收缩。在成纤维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凝血酶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促进有丝分裂,在T淋巴细胞中它触发钙信号和其他的反应。这些细胞反应表明凝血酶将组织损伤与止血过程、炎症反应、甚至加强免疫应答的机体调控关联在了一起。这些细胞反应也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除了组织受损外,内皮细胞和其他类型细胞的凝血酶可能在白细胞外渗,血管重塑和/或血管生成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因此,凝血酶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新的抗凝血抗栓靶标。分离的抗凝血酶抗体分子应在体内抑制凝血酶,而不促进或大幅促进出血(bleeding)或溢血(haemorrhage),即该抗体分子不抑制或大幅抑制对血管损伤的正常生理反应(即止血)。例如,止血不会被抗体分子抑制或会被其最低程度地抑制(即微小程度地抑制,不会影响病人的健康或需要进一步干预)。出血不会被抗体分子增加或会被其最低程度地增加。尽管目前已有少量抗凝血酶抗体的专利公开,如WO2013123591、WO2014153195、WO2014202992、WO2014202993、CN107043423A和WO201713367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抗凝血酶抗体药物上市,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和筛选活性更好的抗凝血酶抗体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与凝血酶的胞外区的氨基酸序列或三维结构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也可称凝血酶结合蛋白)。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结合人凝血酶,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其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9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1、12和1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其中所述的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为分别具有如下通式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X1选自H,L;X2选自Y,L;X3选自S,T;X4选自E,H;X5选自D,R;X6选自I,M;X7选自A,T;X8选自S,Q,K;X9选自T,G;X10选自S,G;X11选自T,N,Y;且当X1为H时,X2不为Y,并且X3-X11不同时选自如下氨基酸:X3为S、X4为E、X5为D、X6为I、X7为A、X8为S、X9为T、X10为S和X11为T。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和凝血酶的亲和力与凝血酶原(pro-thrombin)的亲和力的比值大于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1的序列选自如SEQ ID NO:6、17和18所示的任一序列,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2的序列选自如SEQ ID NO:7、19和20所示的任一序列,轻链可变区中的LCDR3的序列选自如SEQ ID NO:8、21和22所示的任一序列,其中LCDR1、LCDR2和LCDR3不同时选自如下序列:LCDR1选自SEQ ID NO:6、LCDR2选自SEQ ID NO:7和LCDR3选自SEQ ID NO: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为选自如下a-i任一项所述的轻链可变区:a、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7、19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b、包含分别如SEQ ID NO:6、19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c、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7、20和21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d、包含分别如SEQ ID NO:6、20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e、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7、7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结合人凝血酶,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其中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9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轻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1、12和1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其中所述的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为分别具有如下通式所示的氨基酸序列:/nHCDR3  DHYX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0 CN 2017111605105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结合人凝血酶,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其中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9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轻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1、12和1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其中所述的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为分别具有如下通式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HCDR3  DHYX
1GNSYVFDX
2               SEQ ID NO:9;

LCDR1  KAX
3X
4X
5X
6YNRLA              SEQ ID NO:11;

LCDR2  GX
7TX
8LEX
9                   SEQ ID NO:12;

LCDR3  QQYWX
10X
11PWT                SEQ ID NO:13;

其中:X
1选自H,L;X
2选自Y,L;X
3选自S,T;X
4选自E,H;X
5选自D,R;X
6选自I,M;X
7选自A,T;X
8选自S,Q,K;X
9选自T,G;X
10选自S,G;X
11选自T,N,Y;且当X
1为H时,X
2不为Y,并且X
3-X
11不同时选自如下氨基酸:X
3为S、X
4为E、X
5为D、X
6为I、X
7为A、X
8为S、X
9为T、X
10为S和X
11为T。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轻链可变区LCDR1序列选自如SEQ ID NO:6、17和18所示的任一序列,LCDR2序列选自如SEQ ID NO:7、19和20所示的任一序列,LCDR3序列选自如SEQ ID NO:8、21和22所示的任一序列;其中LCDR1、LCDR2和LCDR3不同时选自如下序列:LCDR1选自SEQ ID NO:6、LCDR2选自SEQ ID NO:7和LCDR3选自SEQ ID NO: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3、4和15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为选自如下a-i任一项所述的轻链可变区:
a、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7、19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b、包含分别如SEQ ID NO:6、19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c、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7、20和21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d、包含分别如SEQ ID NO:6、20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e、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7、7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f、包含分别如SEQ ID NO:6、7和21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g、包含分别如SEQ ID NO:6、20和21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h、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8、7和8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和
i、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8、7和22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的轻链可变区。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14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16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14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选自如下j-r任一所述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j、如SEQ ID NO:16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23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k、如SEQ ID NO:16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24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l、如SEQ ID NO:16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25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m、如SEQ ID NO:16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华毛浪勇孙嘉康胡齐悦陶维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