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8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包括连接块、电池、报警组件,还包括位于连接块上且呈椭圆形的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第一滚珠、两个分别位于壳体两侧的弧形管、位于弧形管内的第二滚珠,壳体的下侧设置有粘结在病人大腿上的粘贴层,壳体靠近小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微触开关,弧形管靠近小腿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微触开关,第一微触开关、两个第二微触开关、电池和报警组件之间串联。病人在病床上时,报警组件不会报警,而当病人起床时,第一微触开关和第二微触开关启动,报警组件即可启动,最终即可提醒陪护人员或者护士及时注意到病人,从而实现比较准确的掌握病人起身的动作。

A wearable position change al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报警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
技术介绍
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无论是医院还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始终是一大安全隐患,老年人一旦发生跌倒,很容易发生各种骨折,严重影响其后续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影响其生命,如何预防老年病人跌倒始终是医院或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公布号为CN108236470A,公布日为2018年7月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住院病人用报警环,它包括佩戴在患者手腕或脚腕上的监测环,监测环上设有体位监测传感器、电池和蜂鸣器,体位监测传感器包括全封闭的圆柱形绝缘壳体,壳体垂直于监测环所在的平面,壳体中段设有磁环,壳体内装有钢球;在壳体内的两端分别设有微触开关,微触开关从壳体端部伸出,两个微触开关并联后与电池和蜂鸣器串联。该种住院病人用报警环当患者平躺时,体位监测传感器处于水平状态,受壳体内部形状和磁环的影响,钢球位于凹槽内,当患者起身时,钢球受重力影响流向壳体端部,触碰到微触开关后将电路接通,蜂鸣器发出警报,通知护士;但是该种住院病人用报警环通常佩戴在患者手腕或脚腕上,而在病人平躺在病床上时,手腕和脚腕也可能因为病人的肢体动作而处于竖立状态,此时钢球也会因为重力的影响而朝向壳体端部移动,最终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能够比较准确的掌握病人起身的动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包括连接块、位于连接块上的电池、位于连接块上且与电池串联的报警组件,还包括位于连接块上且呈椭圆形的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第一滚珠、两个分别位于壳体两侧的弧形管、位于弧形管内的第二滚珠,所述壳体的下侧设置有粘结在病人大腿上的粘贴层,所述壳体靠近小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微触开关,所述弧形管靠近小腿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微触开关,所述第一微触开关、两个第二微触开关、电池和报警组件之间串联。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报警组件包括位于连接块上的信号发射器、位于护士或者陪护人员手腕上手环、位于手环上且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的信号接收器、位于手环上且与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的蜂鸣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报警组件为与护士站屏幕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信号发射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考虑病人在病床上躺下后大腿的位置,当病人平躺时,由于壳体呈椭圆形,故第一滚珠位于壳体靠近大腿的一侧,此时第一微触开关无法启动,故报警组件不会报警;当病人侧躺时,由于弧形管位于壳体的两侧,故第二滚珠位于弧形管的中部位置,此时第二微触开关无法启动,故报警组件不会报警;当病人的大腿抬起时,第一滚珠位于壳体远离第一微触开关的一侧,且第二滚珠位于弧形管远离第二微触开关的一端,此时第一微触开关和第二微触开关无法启动,故报警组件不会报警;而当病人从病床上下来时,第一滚珠即可朝向第一微触开关一侧移动,而第二滚珠即可朝向第二微触开关一侧移动,随后第一微触开关和第二微触开关即可启动,从而使得报警组件接通电池,报警组件即可报警,最终即可提醒陪护人员或者护士及时的注意到病人,从而实现比较准确的掌握病人起身的动作;2.当信号发射器与电池接通后,信号发射器即可发出信号,随后护士或者陪护人员手环上的信号接收器即可接收信号,从而触发蜂鸣器,蜂鸣器工作后即可提醒护士或者陪护人员;3.利用报警组件为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与护士站屏幕连接,通过信号发射器即可将信号发送给护士站屏幕,从而通过护士站屏幕及时提醒在护士站的护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与大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电池、报警组件、第一微触开关、第二微触开关之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块;2、电池;3、报警组件;4、壳体;41、第一滚珠;5、弧形管;51、第二滚珠;6、粘贴层;7、第一微触开关;8、第二微触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参照图1、图2、图3,该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包括连接块1、电池2、报警组件3、壳体4、第一滚珠41、弧形管5、第二滚珠51,其中电池2和报警组件3安装在连接块1上,而壳体4粘结在连接块1上,其中壳体4呈中空的椭圆形,同时壳体4的外壁上粘结有用于粘结在病人大腿上的粘贴层6,而连接块1位于壳体4靠近小腿的一侧。参照图1、图2、图3、图5,第一滚珠41为钢球且位于壳体4内,其中弧形管5设置有两个且端口封闭,且两个弧形管5分别位于壳体4的两侧,同时两个弧形管5分别位于连接块1的两侧,其中第二滚珠51设置有两个且也为钢球,而两个第二滚珠51分别位于两个弧形管5内;同时壳体4靠近小腿的一侧粘结有第一微触开关7,而弧形管5靠近小腿的一端内粘结有第二微触开关8;其中第一微触开关7、两个第二微触开关8、电池2和报警组件3之间串联。参照图1,该种报警组件3包括信号发射器、手环、信号接收器、蜂鸣器,其中信号发射器安装在连接块1上,而手环则是戴在护士或者陪护人员的手腕上,同时信号接收器则是安装在手环上,通过信号接收器来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其中蜂鸣器安装在手环上,蜂鸣器与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实施例2: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参照图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报警组件3的不同,该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的报警组件3为信号发射器,且信号发射器与护士站屏幕通过无线信号连接,通过信号发射器通电后即可将信号发送给护士站屏幕,最终护士站的护士即可得到病人起身的消息,从而及时的帮助病人。原理:参照图4,考虑病人在病床上躺下后大腿的位置,当病人平躺时,由于壳体4呈椭圆形,故第一滚珠41位于壳体4靠近大腿的一侧,此时第一微触开关7无法启动,故报警组件3不会报警;当病人侧躺时,由于弧形管5位于壳体4的两侧,故第二滚珠51位于弧形管5的中部位置,此时第二微触开关8无法启动,故报警组件3不会报警;当病人的大腿抬起时,第一滚珠41位于壳体4远离第一微触开关7的一侧,且第二滚珠51位于弧形管5远离第二微触开关8的一端,此时第一微触开关7和第二微触开关8无法启动,故报警组件3不会报警。而当病人从病床上下来时,第一滚珠41即可朝向第一微触开关7一侧移动,而第二滚珠51即可朝向第二微触开关8一侧移动,随后第一微触开关7和第二微触开关8即可启动,从而使得报警组件3接通电池2,报警组件3即可报警,最终即可提醒陪护人员或者护士及时的注意到病人,从而实现比较准确的掌握病人起身的动作。本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包括连接块(1)、位于连接块(1)上的电池(2)、位于连接块(1)上且与电池(2)串联的报警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连接块(1)上且呈椭圆形的壳体(4)、位于壳体(4)内的第一滚珠(41)、两个分别位于壳体(4)两侧的弧形管(5)、位于弧形管(5)内的第二滚珠(51),所述壳体(4)的下侧设置有粘结在病人大腿上的粘贴层(6),所述壳体(4)靠近小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微触开关(7),所述弧形管(5)靠近小腿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微触开关(8),所述第一微触开关(7)、两个第二微触开关(8)、电池(2)和报警组件(3)之间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的体位变动报警器,包括连接块(1)、位于连接块(1)上的电池(2)、位于连接块(1)上且与电池(2)串联的报警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连接块(1)上且呈椭圆形的壳体(4)、位于壳体(4)内的第一滚珠(41)、两个分别位于壳体(4)两侧的弧形管(5)、位于弧形管(5)内的第二滚珠(51),所述壳体(4)的下侧设置有粘结在病人大腿上的粘贴层(6),所述壳体(4)靠近小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微触开关(7),所述弧形管(5)靠近小腿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微触开关(8),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绍兴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