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60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其包括本体部,装设在本体部上的镜头组件及固定支架,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上设有数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接的第二通孔和圆弧孔,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一承台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圆弧孔分为不对称的两部分,所述本体部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结合红外不受外部光线和气候条件影响,以及可见光画面的具有色彩和细节的优势,帮助车辆驾乘人员在行驶过程中对各种路况的全天候监视,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安装方便,体积小。

A dual light vehicle mounted thermal ima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
本技术涉及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双光谱融合的
,尤其涉及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日益渗透到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区域多样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情况、照明条件、行为模式、用车目的使车辆驾驶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如何帮助有需要的驾乘人员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更好的观测道路情况,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又不对他人带来影响应该是车辆驾驶的一个实际需求。目前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一般是车辆自带摄像头或者后装的行车记录仪。常规采用的可见光摄像头比较适合白天、照明条件较好,或天气条件良好等情况,对于完全没有照明、气候恶劣、迎面强光等路况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双光车载热像仪的设计目的是解决未来的这一痛点,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双光谱图像融合的技术,整合了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车辆在行驶中的可视范围及安全性。扩展图像智能分析后,可以更好的提高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适合军民两用。双光车载热像仪采用长波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中长波红外线无法透过普通可见光的特性,车载红外热像仪需要安装在车辆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以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路况的全天候全路况的监视,帮助驾乘人员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其包括本体部,装设在本体部上的镜头组件及固定支架,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上设有数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接的第二通孔和圆弧孔,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一承台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圆弧孔分为不对称的两部分。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支撑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连接,所述支撑孔与所述圆弧孔相对应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通孔通过一轴件与所述安装孔相连接,所述本体部通过设于支撑孔内、且延伸穿过所述圆弧孔的一导向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承台向外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第三本体上设有数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一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上还设有第二承台,所述第二承台上设置有数个装配孔。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优选地,所述圆弧孔和第二通孔均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上。优选地,所述第三板件上设有数个固定孔。优选地,所述双光车载热像仪外表面具有氧化漆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或停车时对周围路况的全方位显示,尤其是地面方向上的全方位监控,从而避免了太阳直射热像仪,热像仪采集温度点过高对探测器产生的伤害。2、本技术双光车载热像仪便于工作人员测试与安装,且整体体积小,外表面氧化漆层保护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光车载热像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双光车载热像仪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双光车载热像仪,11、镜头组件,2、本体部,21、第一本体,211、第一承台,212、第二承台,213、第一通孔,214、第二安装孔,215、装配孔,22、第二本体,23、第三本体,3、固定支架,31、第一板件,32、第二板件,33、第三板件,331、固定孔,34、圆弧孔,35、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1,包括本体部2,装设在本体部2内的镜头组件11及安装在所述本体部2上的固定支架3,所述本体部2包括第一本体21,与第一本体21连接的第二本体22和第三本体23。所述本体部2外表面形成有氧化漆层,该氧化漆层通过氧化工艺喷涂于本体部2的外表面,以使外表面的漆持久保存。所述第一本体2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承台211,所述两个第一承台21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1相对的两个侧表面上,每个所述第一承台211上均设有数个第一通孔213,所述第一通孔213包括第一安装孔和支撑孔,所述固定支架3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承台211上,所述第一通孔2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213数量设置为三个,通过所述固定支架3安装在不同的第一通孔213上实现对本体部2不同的高度和方向的调节。所述第一本体21、第二本体22及第三本体23上均设有数个第二安装孔214,所述第二安装孔214通过一第一紧固件(图未示)将所述第一本体21、第二本体22和第三本体23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接后,所述第一紧固件完全收容在所述第二安装孔214内,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紧固件安装及后续的使用中不会剐伤所述本体部2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第一板件31、与第一板件31大致平行设置的第二板件32,以及连接第一板件31和第二板件32的第三板件33,所述第一板件31和第二板件32上均设有相对称的圆弧孔34和第二通孔35,所述第三板件3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331,用于将所述固定支架3固定安装在车辆上。安装时,固定支架3可沿图1中所示的方向安装于本体部2上,或翻转180度安装于所述本体部2的另一方向上,以方便所述双光车载热像仪1安装在车辆外表面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二通孔35通过一轴件(图未示)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连接,使得所述本体部2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3上并可绕该轴件往复转动。所述圆弧孔34通过一导向杆(图未示)与所述支撑孔相对应连接,所述导向杆依次穿过所述圆弧孔34和支撑孔,以实现所述本体部2在所述导向杆的引导下在固定支架3上沿圆弧转动。所述圆弧孔34和第二通孔35与所述第一通孔213的安装位置可调,以实现所述本体部2转动高度和所述本体部2安装位置的调节。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孔将所述圆弧孔34分为不对称的两部分,即,如图1中所示,靠近镜头组件11方向的弧长大于远离镜头组件11方向的弧长,靠近镜头组件11方向的弧长使得镜头向下旋转的角度增大,远离镜头组件11方向的弧长使得镜头向上旋转的角度减小,因此可以实现对地面的更大角度的监控和摄像,且避免出现镜头对着太阳光而对双光车载热像仪1造成的伤害,当所述固定支架3旋转180度安装在所述本体部2上时,亦是如此。本技术的双光车载热像仪1通过对各个结构的改进,实现了体积减小,通过对所述第一通孔213将圆弧孔34之间形成不对称的两部分,实现了对地面的全方位监控,避免了太阳光对所述本体部2直接照射产生的伤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装设在本体部上的镜头组件及固定支架,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上设有数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接的第二通孔和圆弧孔,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一承台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圆弧孔分为不对称的两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光车载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装设在本体部上的镜头组件及固定支架,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上设有数个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接的第二通孔和圆弧孔,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所述第一承台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圆弧孔分为不对称的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车载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支撑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连接,所述支撑孔与所述圆弧孔相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车载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通孔通过一轴件与所述安装孔相连接,所述本体部通过设于支撑孔内、且延伸穿过所述圆弧孔的一导向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车载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台向外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面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春朱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海视英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