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9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包括端柱以及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端柱之间的罩体,所述端柱的外壁环绕设有若干个光辐射感应器,所述罩体为可罩设在太阳能集热管的外侧且设有开口的管状,所述罩体的内壁涂覆有光反射层,所述开口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遮光壳,所述遮光壳包括透明的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部的遮光布,通过在罩体的内壁上涂覆光反射涂层,使穿过太阳能集热管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太阳能集热管背对太阳的一面,增大太阳能集热管的光利用效率;通过在开口上设置遮光壳,利用其内部电磁铁间的相互吸引,展开或者收叠遮光布,遮挡部分光线,从而避免温度过高而产生水垢。

A solar collector tube cover with adjustable light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管的
,特别是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的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管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主要包括罩玻璃和封入罩玻璃中的涂覆有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内玻璃管,整体结构如同一个拉长的暖瓶胆,并且内外层之间抽为真空。当阳光照射太阳能集热管时,光子撞击涂层,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使在内玻璃管内流动的水从涂层外吸热,水温升高,密度减小,向上运动,同时比重大的冷水下降,从而使热水始终位于上部,即水箱中。太阳在一天中东升西落,其光线照射在太阳能集热管的角度一直在不断变化,但是,在过程中太阳能集热管背对太阳的一侧却一直难以有效利用太阳能,从而导致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效率的降低。此外,在夏季等光照强度与温度均较高的天气下,太阳能集热管内部的水又会很快沸腾,从而产生水垢并沉积在内玻璃管管壁,待水垢积累至一定厚度后就会影响太阳能集热管的加热效率与使用寿命,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太阳能集热管的光利用效率高,可避免温度过高而产生水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包括端柱以及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端柱之间的罩体,所述端柱的外壁环绕设有若干个光辐射感应器,所述罩体为可罩设在太阳能集热管的外侧且设有开口的管状,所述罩体的内壁涂覆有光反射层,所述开口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遮光壳,所述遮光壳包括透明的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部的遮光布。作为优选,管罩的长度与所罩设的太阳能集热管的长度一致,所述开口的长度与罩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的遮光壳的长度与罩体的长度一致。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内壁与所罩设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外壁间间隔2~5cm。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截面为1/4~1/2个圆,所述遮光壳的截面为1/4~1/2个圆。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内分固定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凹槽内设有遮光器,所述遮光器包括第三电磁铁和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铁相连接,所述遮光布的另一端与第三电磁铁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遮光器和凹槽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内。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从内至外依次分层设置在外壳体内,所述凹槽的层数为1~3层,曾与层之间的所述凹槽相互不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遮光布上压有褶皱形成百褶布状。作为优选,所述遮光布的遮光率为20~50%。作为优选,所述端柱上设有齿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罩体的内壁上涂覆光反射涂层,使穿过太阳能集热管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太阳能集热管背对太阳的一面,增大太阳能集热管的光利用效率;通过在开口上设置遮光壳,利用其内部电磁铁间的相互吸引,展开或者收叠遮光布,遮挡部分光线,从而避免温度过高而产生水垢。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图。图中:11-端柱、12-齿轮、13-光辐射感应器、14-连接杆、15-罩体、16-遮光壳、161-第一电磁铁、162-第二电磁铁、163-第三电磁铁、164-遮光布、16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包括端柱11以及通过连接杆14固定在端柱11之间的罩体15,所述端柱11的外壁环绕设有若干个光辐射感应器13,所述罩体15为可罩设在太阳能集热管的外侧且设有开口的管状,所述罩体15的内壁涂覆有光反射层,所述开口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遮光壳16,所述遮光壳16包括透明的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部的遮光布164,管罩的长度与所罩设的太阳能集热管的长度一致,所述开口的长度与罩体15的长度一致,所述的遮光壳16的长度与罩体15的长度一致,所述罩体15的内壁与所罩设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外壁间间隔2~5cm,所述罩体15的截面为1/4~1/2个圆,所述遮光壳16的截面为1/4~1/2个圆,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凹槽165,所述凹槽165的两端内分固定有第一电磁铁161和第二电磁铁162,所述凹槽165内设有遮光器,所述遮光器包括第三电磁铁163和遮光布164,所述遮光布164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铁162相连接,所述遮光布164的另一端与第三电磁铁163相连接,所述遮光器和凹槽165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内,所述凹槽165从内至外依次分层设置在外壳体内,所述凹槽165的层数为1~3层,曾与层之间的所述凹槽165相互不连通,所述遮光布164上压有褶皱形成百褶布状,所述遮光布164的遮光率为20~50%,所述端柱11上设有齿轮12。本技术工作过程:首先端柱11上的若干个光辐射感应器13分别感应不同方向的光照强度,从而判断太阳的位置,随后,通过与齿轮12啮合的驱动装置使罩体15的开口朝向太阳。穿过太阳能集热管的部分光线照射到罩体15的内壁上,再经其上涂覆的光反射层反射进太阳能集热管背对太阳的一面,增大太阳能集热管的光利用效率。当在盛夏中午等光线过于强烈的天气下,第一电磁铁161和第三电磁铁163通电,相互吸引,使得第三电磁铁163朝向第一电磁铁161运动,展开遮光布164。每一层遮光布164的遮光率为20~50%,展开的遮光布164层数越多,遮光率越高。平时无需遮挡时,第二电磁铁162和第三电磁铁163通电,相互吸引,使得第三电磁铁163朝向第二电磁铁162运动,折叠遮光布164。本技术通过在罩体的内壁上涂覆光反射涂层,使穿过太阳能集热管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太阳能集热管背对太阳的一面,增大太阳能集热管的光利用效率;通过在开口上设置遮光壳,利用其内部电磁铁间的相互吸引,展开或者收叠遮光布,遮挡部分光线,从而避免温度过高而产生水垢。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柱(11)以及通过连接杆(14)固定在端柱(11)之间的罩体(15),所述端柱(11)的外壁环绕设有若干个光辐射感应器(13),所述罩体(15)为可罩设在太阳能集热管的外侧且设有开口的管状,所述罩体(15)的内壁涂覆有光反射层,所述开口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遮光壳(16),所述遮光壳(16)包括透明的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部的遮光布(16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柱(11)以及通过连接杆(14)固定在端柱(11)之间的罩体(15),所述端柱(11)的外壁环绕设有若干个光辐射感应器(13),所述罩体(15)为可罩设在太阳能集热管的外侧且设有开口的管状,所述罩体(15)的内壁涂覆有光反射层,所述开口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遮光壳(16),所述遮光壳(16)包括透明的外壳体以及位于外壳体内部的遮光布(16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其特征在于:管罩的长度与所罩设的太阳能集热管的长度一致,所述开口的长度与罩体(15)的长度一致,所述的遮光壳(16)的长度与罩体(15)的长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5)的内壁与所罩设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外壁间间隔2~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5)的截面为1/4~1/2个圆,所述遮光壳(16)的截面为1/4~1/2个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节光强的太阳能集热管管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豪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