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红亚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5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包括炉体,炉体的上端设置料斗和第一热风出口,炉体的左侧设置第一进风口、前侧设置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口处设置第一排风管,炉体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与第一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供风机、与第一排风管连接的排风机以及通过料管与料斗相连通的燃烧仓,第一热风出口位于燃烧仓的上方;燃烧仓内设置燃料盒,燃烧仓上设置入料口、第二排气管和第二进风口,入料口位于燃料盒的斜上方,散热管呈曲线布置在燃烧仓的左侧,第二进风口位于燃料盒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排风机与燃烧仓之间设计呈曲线布置在炉体内的散热管,实现对烟气携带的热量进行利用。

A kind of bio particle heat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
本技术属于采暖设备
,具体是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
技术介绍
生物颗粒采暖炉已经广泛应用于冬季取暖市场,其优势和原理请参照申请人于2018年申请的公开号为CN209180918U的专利文献,该技术专利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如何降尘以及提高热能利用率。然而,无论是申请人所申请的还是当前市面上流通的该类设备,其热能利用率一般在30-50%,究其原因:主要换热部件是燃烧仓,烟气中所携带的大量热量直接排入大气内,导致燃烧热量损失。另外,在使用该类设备取暖的过程中,随着室温的升高,室内湿度会大大降低,长时间处于该环境中,会导致口干舌燥、影响人体健康,在白天可以通过饮用水进行改善,但是在夜晚需要增加加湿器等电子设备进行辅助,现在市面上的加湿器仅能对小区域的局部空间进行加湿,其他空间的加湿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通过在排风机与燃烧仓之间设计呈曲线布置在炉体内的散热管,实现对烟气携带的热量进行利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料斗和第一热风出口,炉体的左侧设置第一进风口、前侧设置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口处设置第一排风管,炉体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与第一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供风机、与第一排风管连接的排风机以及通过料管与料斗相连通的燃烧仓,第一热风出口位于燃烧仓的上方;燃烧仓内设置燃料盒,燃烧仓上设置与料管下端相连接的入料口、通过散热管与排风机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与炉体外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入料口位于燃料盒的斜上方,散热管呈曲线布置在燃烧仓的左侧,第二进风口位于燃料盒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端设置散热箱,散热箱的下端右侧设置热风入口,第一热风出口与热风入口的位置相对应,第三散热箱的后侧设置第二热风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呈U形、S形、V形或W形曲线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内还设置加湿机构,加湿机构包括水盒以及设置在水盒上的加热管和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伸入水盒内并设置浮球补水阀。进一步地,所述料斗与料管之间设置螺旋推进组件,螺旋推进组件包括与料斗和料管相连通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螺旋式推进杆,螺旋式推进杆的一端伸出外壳后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支架设置在炉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为解决热利用低的问题,本申请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本申请在排风机与燃烧仓之间设计散热管,散热管呈曲线布置在炉体内,在燃烧仓内的烟气经过散热管时,将炉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烟气携带的热量进行利用的目的;其次,对炉体内的布局进行改进,在供风机的作用下,使空气从左侧进入,依次流经散热管、燃烧仓,将燃烧过程中的大部分热量从散热箱的第二热风出口排至室内。2.本申请在炉体内设置加湿机构,水盒内的水在加热管的加热下,生成水蒸气,与热的干的气体混合成热的湿的气体从第二热风出口排出,便于改善室内的空气湿度,利于人体健康。3.本申请采用螺旋推进组件进行自动下料,效率准确而且节约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后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散热箱,2-炉体,3-百叶窗式导流板,4-料斗,5-外壳,6-螺旋式推进杆,7-驱动电机,8-支架,9-料管,10-观察口,11-炉门,12-密封圈,13-观察窗,14-第一排风管,15-供风机,16-排风机,17-燃烧仓,18-燃料盒,19-散热管,20-第二排气管,21-水盒,22-加热管,23-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包括连通设置的散热箱1和炉体2,散热箱1的下端右侧设置有热风入口,散热箱1的后侧设置第二热风出口,第二热风入口处安装有百叶窗式导流板3。炉体2的上端设置料斗4、螺旋推进组件和第一热风出口,螺旋推进组件包括沿水平布置的外壳5以及设置在外壳5内的螺旋式推进杆6,料斗4通过螺钉连接在外壳5的上端,螺旋式推进杆6的一端伸出外壳5后传动连接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通过支架8设置在炉体2上,外壳5的下端焊接固定料管9,第一热风出口的位置与散热箱1上的热风入口相对应,使散热箱1和炉体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炉体2的后侧设置观察口10和炉门11,炉门11的面积大于观察口10的面积,炉门11通过合页安装在炉体2上,在炉体上设置L形板,炉门上转动设置长条形板,旋转长条形板使其进入L形板内,可以实现炉门11的关闭,为了便于炉门11与炉体2之间设置密封圈12,密封圈12采用玻璃纤维高温绳,炉门11上设置观察窗13。炉体2的左侧设置第一进风口、前侧设置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口处焊接固定第一排风管14,炉体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与第一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供风机15、与第一排风管14连接的排风机16、与料管9下端相连通的燃烧仓17以及加湿机构。燃烧仓17内设置燃料盒18,燃烧仓18上设置与料管9下端相连接的入料口、通过散热管19与排风机16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20、与炉体2外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图未示),入料口位于燃料盒18的斜上方,散热管19呈S形曲线布置在燃烧仓17的左侧,第二进风口位于燃料盒18的下方;加湿机构包括水盒21以及设置在水盒21上的加热管22和进水管23,进水管23一端伸入水盒内并设置浮球补水阀(图未示)。在制作时,散热箱和炉体采用框架式结构,并在框架外侧焊接或者铆接2-5mm厚的钢板,散热箱和炉体相连通的孔位于燃烧仓的上方。如图5所示,本申请包括两种独立的气流循环:虚线箭头代表是为颗粒燃烧提供氧气的气流循环,在排风机的作用下,空气从炉体的底部进入燃烧仓内,供给燃料盒内的生物颗粒燃烧后,经由散热管、第二排风管、排风机、第一排风管排出室外;实线箭头所代表的是冷热交换气流循环,在供风机的作用下,室内低温空气从炉体左侧的第一进风口进入炉体内,在散热管和燃烧仓的外部进行加热并与水盒内的水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混合后通过第一热风出口、热风入口进入散热箱,并从第二热风出口排入室内进行供暖。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例如将本申请中供风机、排风机、燃烧仓和加湿机构的安装顺序采用自右向左的结构设计以及第一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亦可设计在炉体的同一侧(左侧或者前侧),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料斗和第一热风出口,炉体的左侧设置第一进风口、前侧设置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口处设置第一排风管,炉体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与第一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供风机、与第一排风管连接的排风机以及通过料管与料斗相连通的燃烧仓,第一热风出口位于燃烧仓的上方;燃烧仓内设置燃料盒,燃烧仓上设置与料管下端相连接的入料口、通过散热管与排风机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与炉体外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入料口位于燃料盒的斜上方,散热管呈曲线布置在燃烧仓的左侧,第二进风口位于燃料盒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料斗和第一热风出口,炉体的左侧设置第一进风口、前侧设置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口处设置第一排风管,炉体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与第一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供风机、与第一排风管连接的排风机以及通过料管与料斗相连通的燃烧仓,第一热风出口位于燃烧仓的上方;燃烧仓内设置燃料盒,燃烧仓上设置与料管下端相连接的入料口、通过散热管与排风机相连接的第二排气管、与炉体外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入料口位于燃料盒的斜上方,散热管呈曲线布置在燃烧仓的左侧,第二进风口位于燃料盒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颗粒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端设置散热箱,散热箱的下端右侧设置热风入口,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亚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