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混合缆及其制备设备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131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混合缆及其制备设备和制备方法,属于缆线技术领域。该混合缆包括外层护套、两根蝶形光缆和两根电缆。每根电缆均包括导体及“D”形绝缘套;每根蝶形光缆均包括光纤和蝶形护套,蝶形护套包覆于光纤的外侧。两根电缆均以第一平面侧作为内侧相对设置,两根蝶形光缆短边相对并被夹设于两根电缆之间,且每根蝶形光缆相对的两个长边分别与两根电缆的第一平面侧贴合。外层护套套设于两个电缆的第一弧面侧外。该混合缆结构紧凑,成缆外径小,利于提高电源线对光缆的保护效果,避免光缆受到机械外力损伤。上述混合缆的制备设备包括定型定径装置、电缆放线架及光缆放线架,该设备有利于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小尺寸光电混合缆。

A photoelectric hybrid cable and its prepara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混合缆及其制备设备和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电混合缆及其制备设备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光电混合缆是指适用于宽带接入网系统中作传输线,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它集光纤、输电铜线于一体,可以解决宽带接入、设备用电、信号传输的问题。光电混合缆具有传输性能稳定及接头制作容易等特点。一根电缆同时含有电单元和光单元,且二者彼此独立,发生故障时独立维护,互不影响,施工简单,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光和电线路的搭建,可大大降低施工费用和周期。虽然光电混合缆作为一种光缆和电源线的符合产品,已经大大的减小了产品成本、安装敷设的工期和成本,但是产品尺寸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缆,该混合缆结构紧凑,成缆外径小,利于提高电源线对光缆的保护效果,避免光缆受到机械外力损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光电混合缆的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有利于制备符合预设小尺寸的光电混合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有利于进一步压缩产品内部结构,使光电混合缆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密、稳定,产品外径更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电混合缆,其包括外层护套、两根蝶形光缆和两根电缆。每根电缆均包括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的外侧的“D”形绝缘套;电缆具备第一平面侧及第一弧面侧。每根蝶形光缆均包括光纤和蝶形护套,蝶形护套包覆于光纤的外侧。两根电缆均以第一平面侧作为内侧相对设置,且两根蝶形光缆短边相对并被夹设于两根电缆之间,且每根蝶形光缆相对的两个长边分别与两根电缆的两个第一平面侧贴合。外层护套套设于两个电缆的第一弧面侧外。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D”形绝缘套的第一平面侧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5mm,优选为4.2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D”形绝缘套的第一弧面侧凸出的高度小于或等于2-2.6mm,优选为2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个蝶形护套的两个相对的短边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2.4mm,优选为2.1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个蝶形护套的两个相对的长边之间的最长间距小于或等于1.6-2mm,优选为1.6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导体包括铜芯导体。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光电混合缆的直径不超过5.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根蝶形光缆还包括两根光缆加强件,两根光缆加强件平行设置于光纤的两侧,蝶形护套包覆于光纤以及两根光缆加强件的外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制备上述光电混合缆的设备,其包括定型定径装置,定型定径装置包括第一定型模,第一定型模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模具以及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模具。每个第一模具均具有使电缆穿过的第一“D”型孔,第一“D”型孔包括第二平面侧以及第二弧面侧;两个第一模具的第一“D”型孔的第二平面侧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二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位于两个第一模具之间,且第二模具具备用于使蝶形光缆穿过的孔。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两个第一模具之间的距离沿第一定型模的入口端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第一模具与第一定型模的沿入口端至出口端方向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6°,更优为5°。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两个第二模具之间的距离沿第一定型模的入口端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第二模具与第一定型模的沿入口端至出口端方向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6°,更优为5°。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一“D”型孔的第二弧面侧凸出的高度为2.2-2.6mm,优选为2.4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个第二模具的两个相对的短边之间的间距为2.2-2.4mm,优选为2.3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个第二模具的两个相对的长边之间的间距为1.6-2mm,优选为1.8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两个第一模具之间的间距为3.6-4mm,优选为3.8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两个第二模具之间的间距为3.8-4.2mm,优选为4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定型模为圆形模,第一定型模的直径为44-46mm,优选为4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定型模的厚度为9-11mm,优选为10mm。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定型定径装置还包括第二定型模,第二定型模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三模具以及两个短边相互贴合的第四模具。每个第三模具均具有使穿过第一模具的电缆穿过的第二“D”型孔,第二“D”型孔包括第三平面侧以及第三弧面侧;两个第三模具的“D”型孔的第三平面侧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第四模具贴合设置于两个第三模具之间,且第四模具具备用于使穿过第二模具的蝶形光缆穿过的孔。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四模具的长边与两个第三模具的第三平面侧的间距均为0.4-0.6mm,优选为0.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二“D”型孔的第三弧面侧凸出的高度为2.2-2.6mm,优选为2.4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个第二模具的两个相对的短边之间的间距为2.2-2.4mm,优选为2.3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两个第四模具的非贴合的短边之间的间距为4.3-4.5mm,优选为4.4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二定型模为圆形模,第二定型模的直径为44-46mm,优选为4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二定型模的厚度为9-11mm,优选为10mm。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定型定径装置还包括定径模,定径模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且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配合后具有供使经第二定型模定型后的光电混合缆穿过的定径孔。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定径孔的孔径不超过5.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定径模为圆形模,定径模的直径为43-47mm,优选为4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模块具有两个凹槽,第二模块具有两个与凹槽适配的凸块。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凸块为半圆形凸块,半圆形凸块的半径为2.4-2.6mm,优选为2.5mm。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定径模的厚度为28-32mm,更优为30mm。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向定型定径装置输送电缆的电缆放线架。优选地,电缆放线架为主动放线。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向定型定径装置输送蝶形光缆的光缆放线架。优选地,光缆放线架为主动放线。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光缆放线架设有用于控制放线过程中蝶形光缆的张力的恒张力控制系统。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上述光电混合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上述设备,按光电混合缆的预设尺寸于定型定径装置中对蝶形光缆和电缆进行定型和定径。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混合缆及其制备设备和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混合缆通过将电源线做成“D”型结构,并将两个蝶形光缆短边相接,放置在两个电源线之间使两个“D”型电源线的第一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护套、两根蝶形光缆和两根电缆,/n每根所述电缆均包括导体以及包覆于所述导体的外侧的“D”形绝缘套;所述电缆具备第一平面侧及第一弧面侧;/n每根所述蝶形光缆均包括光纤和蝶形护套,所述蝶形护套包覆于所述光纤的外侧;/n两根所述电缆均以所述第一平面侧作为内侧相对设置,且两根所述蝶形光缆短边相对并被夹设于两根所述电缆之间,且每根所述蝶形光缆相对的两个长边分别与两根所述电缆的两个所述第一平面侧贴合;/n所述外层护套套设于两个所述电缆的所述第一弧面侧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护套、两根蝶形光缆和两根电缆,
每根所述电缆均包括导体以及包覆于所述导体的外侧的“D”形绝缘套;所述电缆具备第一平面侧及第一弧面侧;
每根所述蝶形光缆均包括光纤和蝶形护套,所述蝶形护套包覆于所述光纤的外侧;
两根所述电缆均以所述第一平面侧作为内侧相对设置,且两根所述蝶形光缆短边相对并被夹设于两根所述电缆之间,且每根所述蝶形光缆相对的两个长边分别与两根所述电缆的两个所述第一平面侧贴合;
所述外层护套套设于两个所述电缆的所述第一弧面侧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D”形绝缘套的所述第一平面侧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5mm,优选为4.2mm;
和/或,所述“D”形绝缘套的所述第一弧面侧凸出的高度小于或等于2-2.6mm,优选为2mm;
和/或,每个所述蝶形护套的两个相对的短边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2.4mm,优选为2.1mm;
和/或,每个所述蝶形护套的两个相对的长边之间的最长间距小于或等于1.6-2mm,优选为1.6mm;
和/或,所述导体包括铜芯导体;
和/或,所述光电混合缆的直径不超过5.5mm;
和/或,每根所述蝶形光缆还包括两根光缆加强件,两根所述光缆加强件平行设置于所述光纤的两侧,所述蝶形护套包覆于所述光纤以及两根所述光缆加强件的外侧。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电混合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型定径装置,所述定型定径装置包括第一定型模,所述第一定型模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模具以及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模具;
每个所述第一模具均具有使所述电缆穿过的第一“D”型孔,所述第一“D”型孔包括第二平面侧以及第二弧面侧;两个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第一“D”型孔的所述第二平面侧相对且平行设置;
两个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模具之间,且所述第二模具具备用于使所述蝶形光缆穿过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模具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定型模的入口端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一定型模的沿入口端至出口端方向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6°,更优为5°;
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模具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定型模的入口端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定型模的沿入口端至出口端方向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6°,更优为5°;
优选地,所述第一“D”型孔的所述第二弧面侧凸出的高度为2.2-2.6mm,优选为2.4mm;
和/或,每个所述第二模具的两个相对的短边之间的间距为2.2-2.4mm,优选为2.3mm;
和/或,每个所述第二模具的两个相对的长边之间的间距为1.6-2mm,优选为1.8mm;
和/或,两个所述第一模具之间的间距为3.6-4mm,优选为3.8mm;
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模具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徐健陆春良姚福荣卞凤贤郑洪磊徐盛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