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类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312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八类线,包括四组双绞线线对、一字支架、镀锡铜丝屏蔽层和护套;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中间设置一字支架;一字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双绞线线对;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成缆定型后外部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所述的镀锡铜丝屏蔽层外包覆护套;四组双绞线线对中每组双绞线线对均包括两根导体、绝缘层和铝箔层;每根所述的导体外包覆绝缘层构成芯线;两根芯线采用退扭对绞技术两两绞合成一组双绞线线对;每组双绞线线对外绕包铝箔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八类线提高传输性能,消除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

Eight kinds of production line and i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八类线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八类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的音频铜芯对绞市话电缆到今天高达千兆比局域网技术,随着网络速率日益提高,意味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越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和电容耦合。同时,周围环境中会不断有新的电磁干扰源产生,网络工作频率越高产生的辐射也越严重,而UTP非屏蔽数据电缆的平衡特性已不足以抵消高速网络本身的电磁辐射及外界的电磁干扰(仅能满足30~40MHz数据传输时的电磁兼容性能),采用屏蔽技术则可有效防止外界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内部(金属屏蔽层的趋肤效应),同时阻止电缆内部信号向外辐射(金属屏蔽层的反射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八类线,提高传输性能,消除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八类线,包括四组双绞线线对、一字支架、镀锡铜丝屏蔽层和护套;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中间设置一字支架;一字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双绞线线对;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成缆定型后外部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所述的镀锡铜丝屏蔽层外包覆护套;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中每组双绞线线对均包括两根导体、绝缘层和铝箔层;每根所述的导体外包覆绝缘层构成芯线;两根芯线采用退扭对绞技术两两绞合成一组双绞线线对;每组双绞线线对外绕包铝箔层。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的规格为22awg。进一步地,所述双绞线线对的绞距为92。进一步地,铝箔层的覆盖率大于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类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发泡芯线制备:选取铜杆材,利用拉丝机通过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制成规格为22awg的芯线导体,选取8根芯线导体,每根单线导体的外部包裹绝缘层;2)两根线芯对绞:两根芯线为一组绞线线对,采用对绞的结构绞合在一起;绞距为92;八根芯线构成四组绞线线对;3)绕包工序:在每组线对的外部绕包铝箔,使铝箔顺着线对对绞结构包覆紧密,铝箔的重叠率达到25%以上;4)四对成缆:采用放线退扭成缆机成缆,使线对成缆定型前,线对始终保持结构和受力不变,最大限度的保护线对的结构;5)设置一字支架:在四组双绞线线对设置一字支架;6)编织:在四对双绞线线对外编织锡铜丝屏蔽层,防止外界电磁干扰,采用总屏蔽结构,屏蔽率≥60%;7)护套:最后在镀锡铜编织外挤一层护套外被,保护线缆。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导体拉伸的一致性,使得拉伸后导体直径一致,当检测到直径波动时,自动调整拉丝机各参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线缆内设置一字支架,使支架两侧的线对能独立屏蔽,有效消除线对间的电磁干扰。2)本专利技术且由于内腔式屏蔽结构(一字支架)的设置,减少了每对线的单位屏蔽层,成本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空间。3)本专利技术将铜杆材拉伸成22awg型号的导体,在线控制导体的一致性,提高线缆传输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通过铝箔层和镀锡铜丝屏蔽层的反射、吸收及趋肤效应实现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有效的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它设备的工作,极大的改善了8类数字电缆的回波损耗、特性阻抗和串音衰减。5)本专利技术的八类线支持2000MHz的带宽,且传输速率高达40Gb/s,但它最大传输距离仅有30m。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八类线,包括四组双绞线线对1、一字支架2、镀锡铜丝屏蔽3和护套4;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中间设置一字支架2;一字支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双绞线线对1;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成缆定型后外部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3;所述的镀锡铜丝屏蔽层5外包覆护套4;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中每组双绞线线对1均包括两根导体5、绝缘层6和铝箔层7;每根所述的导体1外包覆绝缘层6构成芯线;两根芯线采用退扭对绞技术两两绞合成一组双绞线线对;每组双绞线线对1外绕包铝箔层7。本专利技术所述导体5的规格为22awg,所述双绞线线对的绞距为92。铝箔层7的覆盖率大于25%。本专利技术为了保证串音的合格,4组线对采用对绞的结构,而为了保证线对间电磁干扰影响的最小化,使用铝箔屏蔽结构;而为了使铝箔包覆的合口间隙尽可能小,则采用绕包的方式包覆铝箔,使铝箔顺着线对对绞结构包覆的紧密,另外铝箔的重叠率达到25%以上。本专利技术为防止外界电磁干扰,采用总屏蔽结构,选用镀锡铜编织总屏蔽,屏蔽率≥60%,取得防电磁干扰效果的最大化,最后缆芯外挤一层外被,保护线缆。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八类线的生产工艺具体如下:包括如下步骤:1)发泡芯线制备:选取铜杆材,利用拉丝机通过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制成规格为22awg的芯线导体,选取8根芯线导体,每根单线导体的外部包裹绝缘层;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导体拉伸的一致性,使得拉伸后导体直径一致,当检测到直径波动时,自动调整拉丝机各参数。2)两根线芯对绞:两根芯线为一组绞线线对,采用对绞的结构绞合在一起;绞距为92;八根芯线构成四组绞线线对;3)绕包工序:在每组线对的外部绕包铝箔,使铝箔顺着线对对绞结构包覆紧密,铝箔的重叠率达到25%以上;4)四对成缆:采用放线退扭成缆机成缆,使线对成缆定型前,线对始终保持结构和受力不变,最大限度的保护线对的结构;5)设置一字支架:在四组双绞线线对设置一字支架;6)编织:在四对双绞线线对外编织锡铜丝屏蔽层,防止外界电磁干扰,采用总屏蔽结构,屏蔽率≥60%;7)护套:最后在镀锡铜编织外挤一层护套外被,保护线缆。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八类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组双绞线线对(1)、一字支架(2)、镀锡铜丝屏蔽层(3)和护套(4);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中间设置一字支架(2);一字支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双绞线线对(1);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成缆定型后外部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3);所述的镀锡铜丝屏蔽层(5)外包覆护套(4);/n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中每组双绞线线对(1)均包括两根导体(5)、绝缘层(6)和铝箔层(7);每根所述的导体(1)外包覆绝缘层(6)构成芯线;两根芯线采用退扭对绞技术两两绞合成一组双绞线线对;每组双绞线线对(1)外绕包铝箔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八类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组双绞线线对(1)、一字支架(2)、镀锡铜丝屏蔽层(3)和护套(4);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中间设置一字支架(2);一字支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双绞线线对(1);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成缆定型后外部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3);所述的镀锡铜丝屏蔽层(5)外包覆护套(4);
所述的四组双绞线线对(1)中每组双绞线线对(1)均包括两根导体(5)、绝缘层(6)和铝箔层(7);每根所述的导体(1)外包覆绝缘层(6)构成芯线;两根芯线采用退扭对绞技术两两绞合成一组双绞线线对;每组双绞线线对(1)外绕包铝箔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类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5)的规格为22aw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类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线对的绞距为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类线,其特征在于:铝箔层(7)的覆盖率大于25%。


5.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类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陆丹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