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外用帐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包括:底架,主要由多个球面剪叉单元串联组成,所述多个球面剪叉单元展开呈圆面,首、尾球面剪叉单元之间形成有通口;顶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侧的连杆,所述连杆铰接固定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另一端向所述圆面的中心延伸;封装件,包括上、下设置的托举部和压接部,所述托举部和压接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夹持在托举部和压接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尖顶帐篷的框架在拆装时,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
A kind of tent frame with sharp roof for quick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
本技术涉及外用帐篷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
技术介绍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日益频繁:帐篷成为户外活动中不可缺的装备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犹如人们居住的活动房,不仅为之遮阳、挡雨,也需之防蚊、通风透气,带给野营的人们一种安逸、舒适的情趣。近年来,在日渐提倡舒适的趋势下,人们对户外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简易型的半球型帐篷,其内部空间较小、高度较低,导致舒适度较低;空间较大的帐篷受到了广大了旅客的欢迎。例如尖顶帐篷,这种帐篷通常采用四方体的外观结构,采用四根尖顶斜梁与帐篷支柱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四根尖顶斜梁的上部连接有顶撑套件;整体结构的尖顶安装设置不方便,整体多为螺栓固定连接,拆装十分地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尖顶帐篷的框架在拆装时,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包括:底架,主要由多个球面剪叉单元串联组成,所述多个球面剪叉单元展开呈圆面,首、尾球面剪叉单元之间形成有通口;顶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侧的连杆,所述连杆铰接固定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另一端向所述圆面的中心延伸;封装件,包括上、下设置的托举部和压接部,所述托举部和压接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夹持在托举部和压接部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球面剪叉单元由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组成,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外形一致。更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下连接处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匹配的圆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座,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固定有支撑座,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座内。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部和支撑板,所述连接部的上侧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下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为弧形杆,且其下侧固定有多个连接环。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口的上、下两侧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托举部的上部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对应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较现有技术的尖顶帐篷的框架主体,本技术的帐篷框架通过以串联式连接的多个球面剪叉单元形成底架做为帐篷框架的主体支撑;同时通过多个连杆形成的顶架做为帐篷框架的上侧支撑,通过将连杆一端与球面剪叉单元铰接,可跟随底架进行快速地展开和收缩;最后利用可拆解连接的封顶件对展开后的连杆的另一端进行固定,同时完成顶尖处的密封,整体帐篷框架插解收及展开安装时,均十分方便,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帐篷框架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帐篷搭建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相邻球面剪叉单元连接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杆固定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封装件连接全剖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架;2-顶架;3-封装件;4-支撑座;5-支撑杆;6-连接环;7-帐篷布;101-球面剪叉单元;102-第一转轴;103-第二转轴;104-通口;201-连杆;202-连接座;301-托举部;302-压接部;303-凹槽;401-连接部;402-支撑板;403-通孔;1011-第一杆体;1012-第二杆体;1013-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包括:底架1,主要由多个球面剪叉单元101串联组成,多个球面剪叉单元101展开呈圆面,首、尾球面剪叉单元101之间形成有通口;其中,球面剪叉单元101由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杆体1011和第二杆体1012组成,第一杆体1011和第二杆体1012外形一致,其中第一杆体1011和第二杆体1012均采用铝合金材质,选用其垂直高度为160cm,通过11组球面剪叉单元101在展开后形成一个留有通口底部支架,俯视看为一个近似圆体。其中,相邻球面剪叉单元101之间的连接,通过在上、下连接处分别通过第一转轴102与第二转轴103转动连接,第一杆体1011和第二杆体1012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转轴102和第二转轴103匹配的圆孔1013,第一转轴102与第二转轴103分别圆孔1013分别穿过圆孔1013,并在外侧形成防脱凸起。其中优选地在通口的上、下两侧固定有支撑杆5,并将支撑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侧的第一转轴102与第二转轴103上,并将其另一端和另一侧的第一转轴102与第二转轴103上开设有螺孔,并通过螺栓固定。顶架2,包括多个设置在球面剪叉单元101上侧的连杆201,连杆201为弧形杆,在第一转轴102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座202,连杆201一端铰接固定在球面剪叉单元101上,另一端向圆面的中心延伸,其连杆201另一端的端部之间共同形成一个圆槽(可以防止连杆201之间物理干涉的同时,便于下面封装件3的装配);且其下侧固定有多个连接环6,连接的设计用于方便帐篷布7在顶架2处连接。封装件3,优选为PVC塑料件,包括上、下设置的托举部301和压接部302,托举部301呈阶梯状,压接部302呈锥状;托举部301和压接部302内部形成有螺孔,螺孔贯穿托举部301,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长螺栓,将托举部301和压接部302连接在一起,并逐渐收紧,使得连杆201的另一端夹持在托举部301和压接部302之间。同时托举部301的上部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303,连杆201的另一端对应卡接在凹槽303内,通过将连杆201的另一端先对应按压在对应的凹槽303中,整齐有序,更加方便封装件3的安装操作。优选地在第二转轴103的外侧固定有支撑座4,连接座202包括连接部401和支撑板402,连接部401的上侧与第二转轴103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架,主要由多个球面剪叉单元串联组成,所述多个球面剪叉单元展开呈圆面,首、尾球面剪叉单元之间形成有通口;/n顶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侧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另一端向所述圆面的中心延伸;/n封装件,包括上、下设置的托举部和压接部,所述托举部和压接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夹持在托举部和压接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主要由多个球面剪叉单元串联组成,所述多个球面剪叉单元展开呈圆面,首、尾球面剪叉单元之间形成有通口;
顶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侧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另一端向所述圆面的中心延伸;
封装件,包括上、下设置的托举部和压接部,所述托举部和压接部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夹持在托举部和压接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剪叉单元由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组成,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外形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尖顶型帐篷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球面剪叉单元上、下连接处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匹配的圆孔。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辉,齐腾飞,苑高伟,曹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李冬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