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摇摆建筑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141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摇摆建筑吊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端四个角的滚轮组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多根竖撑板,下框架上固定连接多根横撑板,相邻横撑板之间固定连接底板,底板上设置多个漏水孔,相邻竖撑板之间设置连接板,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置X形加强板,X形加强板的中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竖撑板上设置两组放摇摆组件,防摇摆组件包括与竖撑板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位于主体内的一端设置操作把手,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活动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摇摆组件,可有效减少吊篮晃动、摇摆的幅度,提高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Swing proof construction bas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摇摆建筑吊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设备
,具体是一种防摇摆建筑吊篮。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的主体施工完毕后,需要通过吊篮对外墙进行粉刷或者铺贴,后期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吊篮对外墙进行维修或者玻璃外侧清洁,无论是建筑物的建造阶段还是使用阶段,吊篮的应用环境均为高空作业,所以如何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中的吊篮结构通常包括主体以及安装在主体上的驱动装置、控制箱和安全锁等,实际使用时,吊篮的内侧需要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来预防墙体损伤以及吊篮被卡的现象,所以在升降的过程中,吊篮会存在一定幅度的摆动,在大风天气下,摆动现象更明显,增加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摇摆建筑吊篮,通过设置防摇摆组件,可有效减少吊篮晃动、摇摆的幅度,提高高空作业的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防摇摆建筑吊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端四个角的滚轮组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多根竖撑板,下框架上固定连接多根横撑板,相邻横撑板之间固定连接底板,底板上设置多个漏水孔,相邻竖撑板之间设置连接板,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置X形加强板,X形加强板的中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竖撑板上设置两组放摇摆组件,防摇摆组件包括与竖撑板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位于主体内的一端设置操作把手,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活动脚轮。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套筒和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套筒内侧,套筒上端敞口、下端设置通孔,滚轮组件的上端贯穿通孔后伸入套筒内,滚轮组件的上端设置限位板和第二限位凸起,限位板与下框架之间设置缓冲弹簧,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位于均位于缓冲弹簧的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摇摆组件,防摇摆组件的有效长度均可手动调节,有利于吊篮与墙体之间的间距调整、吊篮的姿态调整,可有效减少吊篮晃动、摇摆的幅度,安全性和实用性优异。2.在主体上增设X形加强板,可有效提高吊篮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3.本申请在滚轮组件与主体之间设置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套筒、缓冲弹簧以及对缓冲弹簧起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和限位板,缓冲弹簧位于限位板与下框架之间,在地面或者楼顶移动整个吊篮时,缓冲弹簧吸收地面反馈的冲击力,可有效减少主体的共振现象,降低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标号A的放大图。图中标号:1-滚轮组件,2-上框架,3-下框架,4-竖撑板,5-横撑板,6-底板,7-漏水孔,8-连接板,9-X形加强板,10-螺杆,11-操作把手,12-活动脚轮,13-套筒,14-第一限位凸起,15-端盖,16-限位板,17-第二限位凸起,18-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需指出的是,主体上装配的电控箱、电机、减速机、安全锁等附件,均采用现有技术,次不赘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防摇摆建筑吊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端四个角的滚轮组件1。结合图1-3,主体包括上框架2、下框架3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框架2与下框架3之间的八根竖撑板4,前后两侧各设置四根,下框架3上固定连接多根横撑板5,相邻横撑板5之间固定连接底板6,底板6上设置多个漏水孔7,相邻竖撑板4之间设置连接板8,上框架2和下框架3之间设置X形加强板9,X形加强板9的中部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竖撑板4上设置两组放摇摆组件,防摇摆组件包括与竖撑板4螺纹连接的螺杆10,螺杆10位于主体内的一端设置操作把手11,螺杆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活动脚轮12,活动脚轮12为市购产品,包括滚轮、支架和支撑杆,滚轮采用橡胶轮,支撑杆与螺杆4焊接固定,下框架3的下端固定连接套筒13和第一限位凸起14,第一限位凸起14位于套筒13内侧,套筒13上端为敞口状且与下框架3焊接固定,套筒13下端焊接端盖15,端盖15上开设通孔(图未示)。滚轮组件1也采用活动脚轮,如图4所示,滚轮组件1的支撑杆的上端贯穿端盖15的通孔后伸入套筒13内,滚轮组件1的支撑杆的上端焊接固定限位板16和第二限位凸起17,限位板16与下框架3之间设置缓冲弹簧18,第一限位凸起14与第二限位凸起17位于均位于缓冲弹簧18的内侧。滚轮组件与主体装配时,首先滚轮组件与套筒预组装:首先,将套筒下端的端盖套在支撑杆上,将限位板焊接在支撑杆的上端,将第二限位凸起焊接在限位板的上端,并将缓冲弹簧套在第一限位凸起上,此时第二限位凸起、限位板、弹簧均位于套筒内;然后将套筒焊接固定在下框架的下端,此过程中需要管控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缓冲弹簧的轴线一致,使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对缓冲弹簧上下两端的水平位置进行限定,此时缓冲弹簧位于限位板与下框架之间,在地面或者楼顶移动整个吊篮时,本结构设计通过缓冲弹簧吸收地面反馈的冲击力,可有效减少主体的共振现象,降低噪音。高空作业过程中,通过四组防摇摆组件的设计,根据丝杆传动的原理,每组防摇摆组件的有效长度均可手动调节,使螺杆端部的活动脚轮与墙体软接触,不仅实现使吊篮与墙体之间的间距可调,避免两者发生碰撞导致墙体结构受损,而且活动脚轮不会对墙体造成损伤;另外,根据不同施工工况,例如墙体上飘窗、阳台突出位置,调节四组防摇摆组件的不同有效长度,确保吊篮的姿态调整;特别是,多点式稳定接触,可有效减少吊篮晃动、摇摆的幅度,需要更换作业区域时(通常每次需要控制吊篮下行50-80cm),活动脚轮的姿态可自行调整,不会对吊篮的升降产生影响,实用性和推广性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摇摆建筑吊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端四个角的滚轮组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多根竖撑板,下框架上固定连接多根横撑板,相邻横撑板之间固定连接底板,底板上设置多个漏水孔,其特征在于:相邻竖撑板之间设置连接板,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置X形加强板,X形加强板的中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竖撑板上设置两组放摇摆组件,防摇摆组件包括与竖撑板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位于主体内的一端设置操作把手,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活动脚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摇摆建筑吊篮,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端四个角的滚轮组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多根竖撑板,下框架上固定连接多根横撑板,相邻横撑板之间固定连接底板,底板上设置多个漏水孔,其特征在于:相邻竖撑板之间设置连接板,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置X形加强板,X形加强板的中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竖撑板上设置两组放摇摆组件,防摇摆组件包括与竖撑板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曙光王肖肖吴礼奎
申请(专利权)人:永金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