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尤指一种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海上空气枪震源常采用气枪组合方式来达到增强有效信号能量,压制气泡及噪音。传统地震勘探中也利用震源组合的方向性来增强地震波下传能量。但受限于震源组合子阵基距,常规设计的基距为20m左右,对高频信号的定向增强明显,对10Hz以下的低频信号的定向性增强能力还是较差。高速层屏蔽区的地震勘探是地震勘探中的难点。高速层屏蔽区的地震勘探受作业环境的影响和采集方式的限制,使得高速层屏蔽区的勘探更加艰难。但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解决上述高速层屏蔽区的勘探所存在难题的有效手段是高覆盖、低频震源和宽方位。传统的勘探中通过增大震源的总容量以及增加枪阵组合中的大枪比例来增强低频震源能量,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在高速屏蔽区更是收效甚微。陆地的低速和高速屏蔽探区,受地表复杂的地质和环境背景噪音的影响,不利于震源的定向性设计;海域探区因海水层的存在,提供了一层相对简单的表层结构,海水速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得待处理工区的采集系统的参数、以及地震观测系统的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其中,所述采集系统的参数包括基于长基距所确定的炮集/道集,所述长基距是指基距长度大于25m的基距;/n对所获得的炮集/道集根据所述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进行重新编号;/n对每个重新编号的炮集/道集分别进行重构,获得重构后的炮集/道集;/n根据所述重构后的炮集/道集重新确定地震观测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处理工区的采集系统的参数、以及地震观测系统的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其中,所述采集系统的参数包括基于长基距所确定的炮集/道集,所述长基距是指基距长度大于25m的基距;
对所获得的炮集/道集根据所述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进行重新编号;
对每个重新编号的炮集/道集分别进行重构,获得重构后的炮集/道集;
根据所述重构后的炮集/道集重新确定地震观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待处理工区的采集系统的参数、以及地震观测系统的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之前,方法还包括:
根据待处理工区的相关地质信息,确定待处理工区检波器的入射角范围;
根据所述检波器的入射角范围,采用预先设置的相控阵组合模型得到预置频率中每个频率所对应的基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控阵组合模型包括:
其中,为相控阵组合单元的响应;n为检波器/震源组合单元的数目;m为组合单元内检波器/震源的顺序号;组合单元为由n个检波器/震源组成的检波器/震源组合单元;Dm为检波器组合单元的能量强度;rm为每个检波器/震源组合单元到组合单元中心的距离;θ0为检波器的入射信号/出射信号的方位角;ψ0为检波器的入射角/出射角定义;θm为检波器/震源的方位角;ψm为入射角/出射角;Vwater为水的速度,为组合响应在-π/2≤ψ0≤π/2范围内绝对值的和,Aη为在-η≤ψ0≤η的入射角范围内的接收/激发的能量响应,Aη和的比值作为组合响应能量AP,η为检波器的入射角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先设置的相控阵组合模型得到预置频率中每个频率所对应的基距后,还包括:
针对每个频率所对应的长基距,采用预先设置的检波器/震源的组合单元数量,分别设计每个频率所对应的组合单元的组内距;
结合每个频率所对应的组合单元的组内距,得到该待处理工区预置频率的检波器/震源的空间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获得的炮集/道集根据所述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进行重新编号,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炮间距/检波线间距,将炮集/道集中的炮间距/检波线间距按照预先设置的局部编号公式换算成抽取炮点/检波点的局部编号,其中,炮集为共炮点炮集,道集为共检波点道集;
根据所述抽取炮点/检波点的局部编号按照重新编号的公式重构的炮点/检波器编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编号公式,包括:
或者
其中,SI表示炮间距,RI表示检波线间距,rij表示炮集/道集中的炮间距/检波线间距;dNij表示炮点/检波点的局部编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抽取炮点/检波点的局部编号按照重新编号的公式重构的炮点/检波器新编号,包括:
根据所述待处理工区的总炮数/总检波点数按照重新编号的公式得到重构的炮点/检波点新编号;
其中,所述重新编号的公式为:SM'=1/2:1:M+1/2;
M表示待处理工区的总炮数/总检波点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重新编号的炮集/道集分别进行重构,获得重构后的炮集/道集,包括:
根据原始总炮数/总检数,获得重构后的炮点数/检波器数炮;
根据重构后的炮点数/检波器数获得重构后的预置频率的炮集/道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重构后的炮点数/检波器数获得重构后的预置频率的炮集/道集,包括:
当max(dNij)+1/2≤SM'≤M-max(dNij)+1/2时,重构后的预置频率fi的炮集/道集SP'SM'为:
其中,M-2max(dNij)为重构后的炮点数/检波器数,fi为预置频率,M为原始总炮数/总检数,dNij为炮点/检波点的局部编号,N表示组合单元的数量,N为大于1的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重构后的炮集/道集重新确定地震观测系统,包括:
分别按照Inline和Crossline方向对所述长基距采集地震数据方向进行定义,所述采集地震数据方向包括平行Inline方向和平行Crossline方向;
如果重构检波线平行于炮线,通过所定义的长基距采集地震数据方向重构相对于对称中心得的新炮线和检波线的坐标;
根据新的炮线和检波线的坐标,获得重构的地震三维观测系统,其中,所述地震三维观测系统为:
其中,(Rj_x,Rj_y)为新的检波线坐标,(Sj_x,Sj_y)为新的炮线坐标,ROL为沿着垂直检波线方向的滚动距离。
11.一种基于长基距确定地震观测系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青,邓勇,王子秋,刘兴达,唐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