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载荷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其对于各种类型的工程桩的应用已经特别广泛,尤其是在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方面。为探究不同类型桩的力学性能,相关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现场试验往往耗费巨大,且不可控因素较多,于是室内模型桩试验成为了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室内模型桩试验中,对桩顶施加荷载的方法很多,一般都通过加载设备和试验装置产生,可用于试验的加载设备有重物、气压、机械机具、液压、动力激荡以及他们相匹配的各种试验装置等。这类设备的优点是足够智能化,且易于操控,但缺点也足够明显,比如造价偏高,灵活度较差等。最简单的加压方式还有重物堆载,但加压精度又难以掌握,桩顶压力的施加会比较分散,对于模型桩这种桩顶可施加荷载的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重物堆载的方法便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和操作简单、精度高的室内模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槽(1)、支架(2)和加压荷载施加装置(3),所述试验槽(1)内放置有模型桩(6)与土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荷载施加装置(3)包括加压杠杆(3-1)、压力传感器(3-3)、第一加压装置,所述加压杠杆(3-1)的一端被所述支架(2)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加压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3-3)设置在加压杠杆(3-1)的底部且位于模型桩(6)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槽(1)、支架(2)和加压荷载施加装置(3),所述试验槽(1)内放置有模型桩(6)与土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荷载施加装置(3)包括加压杠杆(3-1)、压力传感器(3-3)、第一加压装置,所述加压杠杆(3-1)的一端被所述支架(2)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加压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3-3)设置在加压杠杆(3-1)的底部且位于模型桩(6)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位于试验槽(1)一侧的纵向底座(2-1)、下端与所述纵向底座(2-1)连接上端与位于纵向底座(2-1)上方的第一纵向支撑杆(2-5)连接的第一固定立架(2-2)、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立架(2-2)连接的且与纵向底座(2-1)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支撑杆(2-5)以及位于试验槽(1)另一侧的第二固定立架(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还包括可移动立架(2-4),所述可移动立架(2-4)设置于第一纵向支撑杆(2-5)与所述纵向底座(2-1)之间且能够沿所述纵向底座(2-1)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可移动立架(2-4)在其上部两侧开设有螺栓滑槽(2-4-1),所述可移动立架(2-4)在其上部开设有加压杠杆孔(2-4-2),所述加压荷载施加装置(3)还包括铰接螺栓(3-2),所述加压杠杆(3-1)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加压杠杆孔(2-4-2),所述铰接螺栓(3-2)穿过所述螺栓滑槽(2-4-1)和所述加压杠杆(3-1)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拔荷载施加装置(4),所述上拔荷载施加装置(4)包括滑轮(4-1)、钢绞线(4-2)、滑轮固定杆(4-3)和第二加压装置,所述支架(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立架(2-3)的上部的第二纵向支撑杆(2-6),所述滑轮固定杆(4-3)设置在所述可移动立架(2-4)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杆(2-6)之间,所述滑轮(4-1)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滑轮固定杆(4-3)位于可移动立架(2-4)的一端的侧面,第二滑轮设置在滑轮固定杆(4-3)位于可移动立架(2-4)与第二纵向支撑杆(2-6)之间的部分的侧面,所述钢绞线(4-2)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且钢绞线(4-2)的一端与模型桩(6)顶部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一滑轮下方的第二加压装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杆(2-6)的内侧面设置有滑轮固定杆滑槽(2-6-1),所述可移动立架(2-4)在位于加压杠杆孔(2-4-2)的上部开设有滑轮固定杆孔(2-4-3),所述滑轮固定杆(4-3)的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固定杆孔(2-4-3)、另一端位于滑轮固定杆滑槽(2-6-1)内。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装置包括悬挂于加压杠杆(3-1)另一端下方的第一砝码盘(3-5)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砝码盘(3-5)内的第一砝码(3-6),所述第二加压装置包括与钢绞线(4-2)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砝码盘(4-5)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砝码盘(4-5)内的第二砝码(4-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高洲,姚和康,叶宏林,代云云,朱德胜,闻一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