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85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柔性电子与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传感单元、与传感单元配合的电极层;当外界介质或物体自身移动时,被探测的外界介质或物体使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发生形变,在材料自身的电磁耦合作用下,产生感应瞬间电压/电流;并通过与传感单元配合的电极层输出;外界介质包括空气、水、振动波、声波的机械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应用在探测外界介质或物体的移动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传感器由于电磁相互作用的工作原理,灵敏度较高,可实现对下限为0.01%的传感器应变时的电学监控。

A self powered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柔性电子与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可穿戴的电子设备可以完成与人体的互动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测,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迄今为止,已经制备出柔性传感器与衣服相结合,或者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电子皮肤从而实现对人体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所处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测。可穿戴的电子设备对设置于其中的传感器的要求较高,这类传感器必须满足高效率、高可拉伸性、柔性、持久性、低功耗、生物耐受性和轻便等要求。力敏材料是力学传感器感受外界力学变化最常用的敏感材料,主要用于测量压力、速度、拉伸等力学量。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力学传感器将力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电阻、电容或电压等)。目前,最常用的力敏材料主要有金属应变电阻材料、半导体应变电阻材料、合金应变电阻材料、石英晶体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等,但这些材料都缺乏柔性,并不能弯曲,从而不能应用于柔性传感器,覆盖于人体表面。为了满足柔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力学传感器多采用复合导电材料,特别是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这种复合材料主要是向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导电材料复合而成。在微电子和力敏材料技术高速发展的今日,大量新型具有多种功能和高度集成化的微型电子器件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的基于力敏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均需要提供匹配的外部电源,来驱动传感器工作。受到传感器电源的限制,这些传感方法的应用范围较窄,不能够适用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也难以长期独立工作;而且对于随机出现的工作需求,也需要长时间为传感器接通电源,不满足节约能源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当前力敏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其灵敏度较低,不适于监测人体脉搏、呼吸等信号;柔性力敏传感器需要外部电源供给,难以长期独立工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力敏材料灵敏度低是现有技术解决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后,带来的意义为:将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监控人体生理体征的能力,更好地检测人体轻微的脉搏等信号,用于早起疾病的预测。解决需要提供独立外部电源供给问题,将使得传感器自身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给,通过将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传感器提供能源,支持传感器自身的工作,对延长传感器的工作时间,低碳环保领域均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灵敏度高、无需提供电源,就可以对外界介质(空气、水、振动波、声波等机械波)或物体自身的移动进行传感的柔性力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单元,和与之配合的电极组成。当外界介质(空气、水、振动波、声波等机械波)或物体自身移动时,所述被探测物体使得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发生形变,从而在材料自身的电磁耦合作用下,产生感应瞬间电压/电流。优选的,所述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长度为0.1mm-5cm,宽度为0.1mm-2cm,厚度为0.1mm-2cm。优选的,所述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与所述被探测物体可以接触或者不接触。优选的,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被探测物体接触或滑动摩擦。优选的,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被探测物体发生接触或滑动摩擦的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使其表面部分或全部分布有微米或次微米量级的微结构。优选的,为满足实际传感需求,传感单元周期化、阵列化分布于基底(传感器与基底连接)上;周期性结构的重复单元(与基底连接)的尺寸和形状相同。优选的,包括2个或2个以上所述传感单元。优选的,2个或2个以上所述传感单元并联或串联。优选的,多个传感单元的相对位置与所述被探测物体的移动轨迹相匹配。优选的,与传感单元连接的电极层可以是铝、铜、金、银。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使用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的,电极层厚度为0.01-1000微米。优选的,所述传感单元与电极层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感应式。优选的,用于放至传感器单元阵列的基底,可以选自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垸对二甲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聚己二酸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酯;也可以选自聚丙烯酸,包括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a-氯代丙烯酸甲酯;也可以选自聚酰胺,包括聚己内酰胺、聚己二酸己二胺、聚癸二酸癸二胺;也可以选自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縮丁醛、聚氧化乙烯等其它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与两侧电极连接;步骤二,将连接电极的传感单元通过物理缝纫或者化学粘附的方法固定在衣物/纺织物基底上;步骤三,重复步骤一,二,周期化、阵列化将传感单元分布于衣物/纺织物基底上,最大化感应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电学信号。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目前传感器使用外部电池为电源,一般工作时间为半年到两年。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更换。但本专利技术传感器不需要外部电池供给,可以终身使用,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同时不会产生因处理废旧电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应用在探测外界介质或物体的移动方面。该传感器的传感单元由柔性电磁材料和与之配合的电极组成。当外界介质或物体移动,柔性电磁材料自身发生形变,从而在材料自身的电磁耦合作用下,产生感应瞬间电压/电流,便于仪器信号监控。本传感器由于电磁相互作用的工作原理,灵敏度较高(可实现对下限为0.01%的传感器应变时的电学监控)。因此,这种结构的传感器是一种十分高效的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感应的传感器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示意图。图中:1、传感单元;2、电极层;3、基底。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当前力敏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其灵敏度较低,不适于监测人体脉搏、呼吸等信号;柔性力敏传感器需要外部电源供给,难以长期独立工作。下面结合具体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单元、与传感单元配合的电极层;/n当外界介质或物体自身移动时,被探测的外界介质或物体使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发生形变,在材料自身的电磁耦合作用下,产生感应瞬间电压/电流;并通过与传感单元配合的电极层输出;外界介质包括空气、水、振动波、声波的机械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传感单元、与传感单元配合的电极层;
当外界介质或物体自身移动时,被探测的外界介质或物体使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发生形变,在材料自身的电磁耦合作用下,产生感应瞬间电压/电流;并通过与传感单元配合的电极层输出;外界介质包括空气、水、振动波、声波的机械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长度为0.1mm-5cm,宽度为0.1mm-2cm,厚度为0.1mm-2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柔性电磁材料的传感单元与被探测物体接触或者不接触;
传感单元与所述被探测物体接触或滑动摩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单元与被探测物体发生接触或滑动摩擦的表面进行物理光刻蚀或化学腐蚀改性,使被探测物体表面部分或全部分布有微米或次微米量级的微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单元周期化、阵列化分布于基底(传感器与基底连接)上;
周期性结构的重复单元(与基底连接)的尺寸和形状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单元至少为2个;
至少为2个的传感单元为并联或串联。
多个传感单元的相对位置与被探测物体的移动轨迹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