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常见的上下出风分布式柜机空调和上出风柜机空调而言,二者一般使用三风机单离心风叶或双风机单离心风叶或单风机单离心风叶,其中,单风机双吸离心风叶较为常见。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出风分布式柜机空调和上出风柜机空调的进风结构均为常开状态,这两种空调均无密封闭合机构,这样会使得蒸发器等空调内部件容易积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壳体内的部件容易积灰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壳体和活动蜗壳,风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部、第二进风部、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均与第一进风部连通,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均与第二进风部连通,活动蜗壳上设置有连通口,活动蜗壳可活动地设置在风道壳体上,以使连通口与第一出风部连通或使连通口与第二出风部连通;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道结构(10),所述风道结构(10)包括风道壳体和活动蜗壳,所述风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部、第二进风部、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一进风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二进风部连通,所述活动蜗壳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活动蜗壳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上,以使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部连通或使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n室内机壳体(20),所述室内机壳体(20)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风口(21)、第二风口(22)和第三进风部(23),所述风道结构(10)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结构(10),所述风道结构(10)包括风道壳体和活动蜗壳,所述风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部、第二进风部、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一进风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二进风部连通,所述活动蜗壳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活动蜗壳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上,以使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部连通或使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
室内机壳体(20),所述室内机壳体(20)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风口(21)、第二风口(22)和第三进风部(23),所述风道结构(10)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20)内,所述第一风口(21)与所述第一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二风口(22)与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所述第三进风部(23)与所述第一进风部相对设置;
导风结构(3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进风部(23)处,所述导风结构(30)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所述导风结构(3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气流由所述第三进风部(23)进入所述第一进风部内;当所述导风结构(30)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导风结构(30)遮盖所述第三进风部(2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20)上设置有第四进风部(24),所述第四进风部(24)与所述第二进风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进风部(24)处可活动地设置有所述导风结构(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部(23)与所述第四进风部(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进风部(23)和所述第四进风部(2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口(21)和所述第二风口(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30)包括:
导风板(3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进风部(23)处;当所述导风结构(3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31)避让所述第三进风部(23)设置;当所述导风结构(30)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导风板(31)遮盖所述第三进风部(23)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进风部(23)处,多个所述导风板(31)的转动轴间隔设置;当所述导风结构(30)处于关闭位置时,多个所述导风板(31)均遮盖在所述第三进风部(23)处以对所述第三进风部(23)进行密封。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吴晓岳,陈诚,王千千,何振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