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735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家用电器,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体,包覆于风机上,且与所述风机对应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缓冲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上,于所述风机安装时,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风机的安装面贴合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风机上设置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有效降低了风机工作时振动产生的噪音。

F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加湿器已成为居民缓解空气干燥的首选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用户对加湿器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加湿器通常采用超声波雾化原理,其工作时,超声波振头高频振荡,将水雾化,雾化后的水在风机的作用下吹拂到外界空间,实现对外界空间的加湿处理。加湿器一般使用的场所为办公区或家里的客厅、卧室等处,上述区域均为需要安静的空间场所,但是,现有技术中因风机多直接固定在加湿器的基座上,风机在运转过程中,风机与基座的固定处会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噪音,为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风机处易产生噪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体,包覆于风机上,且与所述风机对应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缓冲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上,于所述风机安装时,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风机的安装面贴合设置。进一步地,于所述进风口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风机过盈配合地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内置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且所述槽口与所述进风口间设置有挡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体贴合于所述安装面的端面垂直于所述风机的轴向截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体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缓冲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体为凸出所述第一缓冲体周面设置的耳板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被构造为开设在所述耳板结构上的过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和/或所述第二缓冲体上的紧压件。进一步地,所述紧压件具有可压覆在所述第二缓冲体上的第一压紧部。进一步地,所述紧压件还具有成型在所述第一压紧部上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呈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的内槽壁卡接在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外周面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以及基座,所述风机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安装座,第二缓冲体贴合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风道槽,出风口嵌装在所述风道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家用电器为加湿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体,包覆于风机上,且与所述风机对应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缓冲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上,于所述风机安装时,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风机的安装面贴合设置。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在安装处设置第二缓冲体,以第二缓冲体解决风机与固定支座间的振动产生噪音的问题。进一步地,现有的加湿器的发展趋势是结构越加小巧美观,此要求其内部结构必须更加紧凑,故风机安装在加湿器的底座内时,风机本体与周边结构的配合安装间隙较小,在风机工作时,存在风机本体与底座间接触振动的情况,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第一缓冲体,其整个包覆在风机上,以减小上述的振动,从而减少风机在工作时的噪音问题。2.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中于所述进风口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风机过盈配合地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第一缓冲体的弹性,通过外力使第一缓冲体发生形变,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将风机安装到第一缓冲体内,固定方式简单,可提高风机安装结构与风机间的组装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中所述进风口内置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且所述槽口与所述进风口间设置有挡边。在风机嵌入到第一缓冲体中时,为了防止其在工作振动时,从第一缓冲体中脱出,设置了挡边结构,以此来限制风机的脱出。4.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缓冲体贴合于所述安装面的端面垂直于所述风机的轴向截面设置,此约束了风机的一种安装方式,常用的风机一般自带安装孔,其自带的安装孔一般与风机的转轴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缓冲体上重新设置了安装孔,以便实现风机的悬挂式装配,以方便其更加紧凑的安装在加湿器的底座中。5.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中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和/或所述第二缓冲体上的紧压件。紧压件可将风机更好地固定在其对应的安装座上,增强风机固定的可靠性。6.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中所述紧压件具有可压覆在所述第二缓冲体上的第一压紧部。如上述,第二缓冲体是作用在风机与基座的安装处,因缓冲件本身的弹性,导致其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当第二缓冲体使用在安装位置时,上述的活动量有可能造成安装位置晃动,第一压紧部将上述的活动量最小化,以减少因使用缓冲件可能带来的安装位置晃动不稳的问题。7.本专利技术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中所述紧压件还具有成型在所述第一压紧部上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呈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的内槽壁卡接在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外周面上。第二压紧部作用在第一缓冲体上,如上述,第一缓冲体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风机上,受第一缓冲体本身材质特性,弹性易变形的影响,在长时间的振动作用下,其弹性恢复能力变差,导致其无法紧紧包覆在风机上,造成风机从中脱落的风险,故利用第二压紧部的外力,使第一缓冲体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紧紧包覆住风机,提高风机安装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风机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紧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风机安装结构与风机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加湿器中第一连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缓冲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凹槽;14-挡边;2-第二缓冲体;21-第一连接部;3-风机;4-紧压件;41-第一压紧部;42-第二压紧部;5-基座;51-安装座;52-风道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缓冲体(1),包覆于风机(3)上,且与所述风机(3)对应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n第二缓冲体(2),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1)上,与所述风机(3)安装时,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风机(3)的安装面贴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缓冲体(1),包覆于风机(3)上,且与所述风机(3)对应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第二缓冲体(2),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体(1)上,与所述风机(3)安装时,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风机(3)的安装面贴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风口(11)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13),所述风机(3)过盈配合地设置在所述凹槽(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内置于所述凹槽(13)的槽口处,且所述槽口与所述进风口(11)间设置有挡边(1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2)贴合于所述安装面的端面垂直于所述风机(3)的轴向截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2)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缓冲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2)为凸出所述第一缓冲体(1)周面设置的耳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洋林振华赖达英霍顺天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