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73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耐磨流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其包括第一陶瓷面板、陶瓷安装轴和金属骨架,所述第一陶瓷面板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拼接而成,所述陶瓷安装轴的中间设有过流孔,所述陶瓷安装轴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小端与安装台相配合,所述陶瓷安装轴固设于金属骨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底面与金属骨架的顶面相配合,第一陶瓷面板结构紧密、不易脱落,有效避免了第一陶瓷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同时可以实现盲插安装,可以单独更换,维修方便快捷。

A large-scale SiC Ceramic guard board fo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磨流体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
技术介绍
耐磨泵适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耐磨蚀性和耐腐蚀性的浆液的输送,如冶金选矿厂矿浆输送、电厂灰渣输送、煤浆输送及重介质输送等,在流体输送量大的耐磨泵中,护板的板材较厚、体型较大,一般采用整片、厚度为100mm以上的衬胶板,加工难度大,且,由于其主要依靠弹力实现耐磨作用,在输送流体时,流体中的颗粒物质容易对衬胶板表面造成划伤,衬胶板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采用碳化硅陶瓷作为护板的表面接触材料是提升护板的耐磨蚀性和耐腐蚀性的重要方法,但是对于大型护板而言,若采用整体成型的方式制备陶瓷面板,其加工难度较大,且陶瓷面板的强度较难保证,若采用分块成型的方式制得拼装件,然后拼接成陶瓷面板,由于大型护板所需的陶瓷面板的板材较厚、体型较大,陶瓷面板与金属件的结合强度较弱,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陶瓷面板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第一陶瓷面板结构紧密、不易脱落,有效避免了第一陶瓷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同时可以实现盲插安装,可以单独更换,维修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包括第一陶瓷面板、陶瓷安装轴和金属骨架,所述第一陶瓷面板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拼接而成,所述陶瓷安装轴的中间设有过流孔,所述陶瓷安装轴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小端与安装台相配合,所述陶瓷安装轴固设于金属骨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底面与金属骨架的顶面相配合。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一个拼接边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另一个拼接边设有与第一凸部相配合的第一凹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部沿第一陶瓷面板的径向截面为方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弧形。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陶瓷面板与金属骨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第二陶瓷面板,所述第二陶瓷面板由若干个第二扇形面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二陶瓷面板的底面与金属骨架的顶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陶瓷面板的顶面与第一陶瓷面板的底面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扇形面板与第二扇形面板的拼接边在陶瓷安装轴的轴线方向错位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陶瓷面板的数量为2层以上。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扇形面板的一个拼接边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扇形面板的另一个拼接边设有与第二凸部相配合的第二凹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部沿第二陶瓷面板的径向截面为方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弧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陶瓷面板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拼接而成,第一扇形面板加工难度小,铸造强度较高,通过分层铸造可保证第一陶瓷面板的强度,陶瓷安装轴与金属骨架固定连接,安装台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可对第一扇形面板形成限位作用,拼装后的第一陶瓷面板结构紧密、不易脱落,有效避免了第一陶瓷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同时可以实现盲插安装,当第一扇形面板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而不影响其它地方,维修方便快捷。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扇形面板之间相互咬合固定,且可通过填充树脂粘结剂提高固定效果,树脂粘结剂固定后具有扭曲的空间形状,固定效果可靠。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扇形面板的设置,增加了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厚度的可选择性,可以按需调整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的使用厚度,扩大了应用范围。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扇形面板与第二扇形面板的拼接边在陶瓷安装轴的轴线方向错位分布,即使外层的第一扇形面板不慎脱落,也能够防止脱落的第一扇形面板带动下方的第二扇形面板脱落。5、本专利技术将原有安装轴的金属材料改变为陶瓷材料,提高了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的使用效果,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安装轴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扇形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扇形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陶瓷面板;2、陶瓷安装轴;21、过流孔;22、安装台;3、金属骨架;4、第一扇形面板;41、第一凸部;42、第一凹部;5、第二陶瓷面板;61、第二凸部;62、第二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包括第一陶瓷面板1、陶瓷安装轴2和金属骨架3,所述第一陶瓷面板1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4拼接而成,所述陶瓷安装轴2的中间设有过流孔21,所述陶瓷安装轴2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台22,所述安装台22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小端与安装台22相配合,所述陶瓷安装轴2固设于金属骨架3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底面与金属骨架3的顶面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陶瓷面板1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4拼接而成,第一扇形面板4加工难度小,铸造强度较高,通过分层铸造可保证第一陶瓷面板1的强度,陶瓷安装轴2与金属骨架3固定连接,安装台22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可对第一扇形面板4形成限位作用,拼装后的第一陶瓷面板1结构紧密、不易脱落,有效避免了第一陶瓷面板1在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同时可以实现盲插安装,当第一扇形面板4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而不影响其它地方,维修方便快捷。此外,本专利技术将原有安装轴的金属材料改变为陶瓷材料,提高了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的使用效果,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一个拼接边设有第一凸部41,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另一个拼接边设有与第一凸部41相配合的第一凹部42。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部41沿第一陶瓷面板1的径向截面为方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弧形。第一扇形面板4之间相互咬合固定,且可通过填充树脂粘结剂提高固定效果,树脂粘结剂固定后具有扭曲的空间形状,固定效果可靠。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所述第一陶瓷面板1与金属骨架3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第二陶瓷面板5,所述第二陶瓷面板5由若干个第二扇形面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二陶瓷面板5的底面与金属骨架3的顶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陶瓷面板5的顶面与第一陶瓷面板1的底面相配合。第二扇形面板的设置,增加了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厚度的可选择性,可以按需调整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的使用厚度,扩大了应用范围。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与第二扇形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陶瓷面板(1)、陶瓷安装轴(2)和金属骨架(3),所述第一陶瓷面板(1)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4)拼接而成,所述陶瓷安装轴(2)的中间设有过流孔(21),所述陶瓷安装轴(2)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台(22),所述安装台(22)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小端与安装台(22)相配合,所述陶瓷安装轴(2)固设于金属骨架(3)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底面与金属骨架(3)的顶面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陶瓷面板(1)、陶瓷安装轴(2)和金属骨架(3),所述第一陶瓷面板(1)由若干个第一扇形面板(4)拼接而成,所述陶瓷安装轴(2)的中间设有过流孔(21),所述陶瓷安装轴(2)的顶部外侧设有安装台(22),所述安装台(22)的侧壁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小端与安装台(22)相配合,所述陶瓷安装轴(2)固设于金属骨架(3)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底面与金属骨架(3)的顶面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一个拼接边设有第一凸部(41),所述第一扇形面板(4)的另一个拼接边设有与第一凸部(41)相配合的第一凹部(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41)沿第一陶瓷面板(1)的径向截面为方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用大型碳化硅陶瓷护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南刘凯陈敬王立公李再勇邢彧王硕夫余小峰黑襄园汪红刚徐新文刘芳潘帅张海涛宋健康
申请(专利权)人: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