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涂装电泳是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防锈手段,涂装电泳是以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涂料为主要原料,白车身浸在涂料中作为阴极或者阳极,再加入导电性对应电极,通以直流电而在白车身表面形成涂料层的技术。电泳流痕又称二次流痕、二次流挂,是指在电泳湿膜状态下表面完全正常,但经烘干后在车身上产生的电泳流痕。现有技术中为避免电泳流痕,人们做出各式各样的改进,有的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防止行李箱盖搭接部位电泳流痕的结构[专利号:201120025647.1;申请公布号:CN202029907U],吻合搭接的行李箱盖上板和行李箱盖下板,行李箱盖上板和下板的搭接部设有若干搭接分离口,搭接分离口处的行李箱盖上下板之间互不吻合,电泳液可从搭接分离口快速排出,并带动周边部位电泳液加速汇集和流出。该结构能够防止行李箱搭接部位的流痕,但是不适用于防止车身半封闭间隙处的流痕。因车身外板上需连接各种部件,故在外板内侧对应的钣金件上通常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流孔(11)的外板(1)和穿过第一导流孔(11)的紧固件(2),所述第一导流孔(11)与紧固件(2)之间形成有储液腔(3),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还包括位于外板(1)内侧且供液体排出的导流通道(4),所述导流通道(4)与储液腔(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流孔(11)的外板(1)和穿过第一导流孔(11)的紧固件(2),所述第一导流孔(11)与紧固件(2)之间形成有储液腔(3),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还包括位于外板(1)内侧且供液体排出的导流通道(4),所述导流通道(4)与储液腔(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还包括通过紧固件(2)连于外板(1)内侧的加强板(5),所述加强板(5)具有贴靠外板(1)内侧面的第一贴合部(51),所述第一贴合部(51)上开设有连通储液腔(3)的第二导流孔(511),所述第二导流孔(511)连通导流通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还包括通过紧固件(2)连于加强板(5)内侧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具有与第一贴合部(51)贴靠的第二贴合部(61),所述导流通道(4)位于第二贴合部(61)与外板(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泳流痕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包括开设于第二导流孔(511)孔壁上且贯穿加强板(5)两侧的导流槽(41),所述第二贴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逢旭,朱大旭,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